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圣鼐

作品数:54 被引量:338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骨折
  • 20篇椎体
  • 19篇腰椎
  • 15篇成形术
  • 14篇骨质
  • 14篇骨质疏松
  • 13篇椎体后凸
  • 13篇椎体后凸成形
  • 13篇椎体后凸成形...
  • 13篇后凸
  • 13篇后凸成形
  • 13篇后凸成形术
  • 11篇疏松性
  • 11篇骨质疏松性
  • 10篇压缩骨折
  • 10篇脊柱
  • 9篇椎体压缩
  • 8篇椎体压缩骨折
  • 7篇胸腰椎
  • 7篇手术

机构

  • 30篇江苏省人民医...
  • 19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淮安市楚州医...
  • 2篇安徽省宿州市...
  • 2篇宿州市立医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市市级机...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 1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54篇郑圣鼐
  • 31篇王黎明
  • 29篇曾逸文
  • 28篇王钢锐
  • 27篇徐杰
  • 13篇桂鉴超
  • 12篇姚庆强
  • 9篇蒋纯志
  • 9篇王大林
  • 9篇徐燕
  • 7篇唐城
  • 6篇王大林
  • 6篇喻忠
  • 6篇赵磊
  • 4篇赵磊
  • 4篇侯明夫
  • 4篇郑进
  • 4篇姚京东
  • 4篇刘长征
  • 3篇张丽银

传媒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骨伤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脊柱外科用脊柱辅助治疗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脊柱外科用脊柱辅助治疗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座表面一侧的中心位置连接有安装架,转动组件设置于安装架的一侧,转动组件包括两个活动环,两个活动环之间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的一侧连接有放置板,固定组件设置于安...
邱俊骏郑圣鼐
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不同棘突间撑开高度与植入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分布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棘突-棘突间固定可分担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并保留生理活动,但其具体的生物力学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测量棘突间不同的撑开程度情况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负荷分担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6具新鲜成人无病变无破坏腰椎标本(L2~5),将各标本棘突间高度锉至12mm,在L3~4棘突间分别植入支撑高度为10,12,14,16,18,2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采用ZWICK-Z010/BIXI电子万能实验机施加700N?m模拟腰椎前屈、中立、后伸运动负荷。结果与结论:支撑高度为1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对植入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压力分布无显著影响;支撑高度为12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在过伸时可分担关节突关节压力;支撑高度为14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显著降低关节突关节负荷;而支撑高度为16~20mm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使关节突关节负荷基本消除。说明支撑高度等于或略大于中立位棘突间高度的非融合棘突间固定器可合理分担关节突关节的负荷。
刘长征马雪海郑进郑圣鼐姚庆强唐城黄浩徐燕
关键词:腰椎退变棘突间固定关节突关节
扩张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马雪海郑进郑圣鼐唐城徐燕
关键词:髓内钉胫骨骨折骨科植入物
Magerl B 型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POL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 结果 ,探讨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要点.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8年1月回顾性分析69例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其中POIT组23例,POLT组25例,ADIT组21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 结果 69例患者术后获20~25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POIT组、POLT组、ADI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5)、(123±30)、(153±30)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2±25)、(407±47)、(532±147)mL 术后出血引流量分别为(154±11)、(218±27)、(271±53)mL.术后1年POIT组伤椎前、后缘缘高度比值分别为85.2%±4.0%和96.4%±4.0%,均优于PO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POIT组和POLT组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值及Cobb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POLT组和ADI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损伤恢复、纠正丢失程度,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的适应证 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POLT及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郑圣鼐姚庆强王黎明徐杰曾逸文王钢锐孙达锋时梦骁徐燕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病例对照研究
后路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后柱牵张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后路椎板切除直视下减压内固定术(PODT)治疗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的后柱牵张性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共39例,POIT 19例,PODT 20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POIT优于PODT;两组术后1年Cobb角矫正丢失、神经损伤恢复无显著差异。结论 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与PODT相当,但创伤更小,其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郑进马雪海姚庆强郑圣鼐唐城王黎明徐杰曾逸文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牵张损伤
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长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共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40例。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肱骨4例,股骨10例,胫骨18例;骨不连25例中,肱骨5例,股骨4例,胫骨16例。全部采用DBM于骨断端处和骨缺损区植入治疗。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37个月,平均7.8个月。骨折延迟愈合32例中骨折愈合31例,1例胫骨骨折未愈合;骨不连25例中骨折愈合23例,2例未愈合,其中胫骨1例、肱骨1例。愈合时间3~6.6个月,平均4.7个月。结论:DBM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其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曾逸文王大林王黎明桂鉴超徐杰王钢锐郑圣鼐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骨移植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3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完成。本组共42例50椎,男10例,女32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术前均经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临床检查除疼痛、腰背部后凸畸形等症状外,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CT及MRI检查确认椎体后壁完整,脊髓无压迫,为单纯压缩骨折。实验室及全身检查证实均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临床检查症状持续时间0.1~0.8个月,平均0.3个月。本组中单椎体压缩骨折34例,两椎体骨折6例,三椎体骨折2例。累及节段:T82椎,T92椎,T104椎,T117椎,T1212椎,L17椎,L29椎,L32椎,L43椎,L52椎。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50个病椎,均经两侧椎弓根穿刺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术后平卧至少1h,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平卧2h后自由翻身,X射线片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42例50个椎体,所有椎体均双侧穿刺成功,手术时间每例25~65min,平均31.5min。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6mL。1例骨水泥沿椎体上终板渗漏至椎体间隙少许,无神经症状。术后所有病例疼痛缓解显著,术前、术后第3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9.2±1.3),(3.5±2.1)分,P<0.05]。经1~3个月随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2.9±1.0)分。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明显增加。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6.31,20.62mm,P<0.05);术前、术后中线平均高度比较,差异显著(15.33,19.51mm,P<0.05);术前、术后后缘平均高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5个月,平均7.8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曾逸文王大林王黎明徐杰王钢锐郑圣鼐王强
关键词:骨质疏松
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对比后路间接减压内固定术(POIT)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ADIT)治疗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结果,并分析POIT技术的要点。方法收治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44例,其中POIT组23例,ADIT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椎管占位复位及神经损伤恢复程度。结果随访20~25个月。POIT与ADIT比较,手术时间(90±15)mim、(153±30)min,P<0.05;术中出血量(212±25)ml、(532±147)ml,P<0.05;术后出血引流量(154±11)ml、(271±53)ml,P<0.05;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残留腰痛的发生率POIT组优于ADIT组;POIT组术后Cobb角矫正程度优于ADIT组,术后1年两组神经损伤恢复、矫正丢失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Magerl B型胸腰椎骨折在后纵韧带复合体完整情况下是POIT适应证;POIT对该型骨折复位效果优于ADIT,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郑圣鼐姚庆强王黎明徐杰曾逸文王钢锐孙达锋时梦骁徐燕
关键词:椎体骨折前路手术内固定
中断神经节与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_7神经根移位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断C7~T1背根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联系对健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192只SD大鼠作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实验分为 3组。A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B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术后 6周将其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C组 :将患侧尺神经远端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 ,同时切断患侧C7、8T1神经根 ,术后 6周将尺神经近端与正中神经缝合。 3组又分伤后即刻、1、2、4个月 4个手术时间组 ,每组 48只。 3组分别于术后 18、3 6周检测正中神经运动动作电位 (motoractionpotential ,CMAP)波幅、有髓神经纤维数及趾浅屈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肌张力 ,并计算它们的恢复率。结果  ( 1)损伤后早期手术 :C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A、B组 (P <0 .0 1) ,而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 2 )损伤后晚期手术 :B、C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A组 (P <0 .0 1) ,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 1)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早期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 ,中断神经节与桥接尺神经的联系 ,能显著提高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疗效。 ( 2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晚期手术时 ,因尺神经已基本自然变性 。
郑圣鼐张高孟张丽银顾玉东王涛赵新
关键词:神经节尺神经健侧C7神经根移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2例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折椎≥2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手术时间、X线曝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对照组长(多)于观察组(P<0.001)。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率、胸腰椎后凸Cobb角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多发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效,但单侧椎弓根穿刺的手术时间短,医患X线接触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赵磊王钢锐郑圣鼐祁义民曾逸文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单侧穿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