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涵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针灸用拔针后防误伤存放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用拔针后防误伤存放盒,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的内圆壁面固定安装有放置箱,放置箱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针槽,放置箱的顶面开设有仪器槽,仪器槽的内圆壁面固定安装有磁铁,放置箱的底面开设有...
- 郑涵吴辛甜殷建峰
- 文献传递
- 针刺翳风穴治疗中风后舌强言謇体会
- 2011年
- 舌强言謇为脑血管病变后常见症状,治疗比肢体瘫痪更加困难。由于舌体活动不利,言语难以表达,患者极为痛苦。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深刺翳风穴治疗舌强言謇,疗效理想,现介绍如下。
- 郑涵张建明
- 关键词:翳风穴
- 小针刀疗法配用天宗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被引量:6
- 2012年
-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疾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占其中很大比例,主要表现为颈髓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或麻木及运动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小针刀疗法广泛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具体操作多以颈项部棘突旁压痛点为进针刀部位。笔者在小针刀治疗过程中发现,在常规进针刀部位的基础上配合天宗穴的针刀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陈章妹郑涵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小针刀疗法天宗穴
- 针刺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2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针刺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8例颈源性眩晕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以针刺枕下三角区域为主,对照组进行传统辨证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较好,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 郑涵吴辛甜
- 关键词:针刺枕下三角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 朱氏伤科舒筋活血药配合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朱氏伤科舒筋活血药配合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舒筋活血药口服配合朱氏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腰椎牵引配合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VAS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氏伤科舒筋活血药配合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 陈赟琪侯为林许泽昱郑涵陈伟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一种心血管科用医疗垃圾回收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科用医疗垃圾回收装置。一种心血管科用医疗垃圾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粉碎仓与回收斗,粉碎仓贯通连接于回收箱的顶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粉碎刀可对医疗垃圾进行粉碎,且第...
- 殷建峰郑涵吴辛甜
- 文献传递
- 一种热针灸用针体加热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针灸用针体加热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装置槽,装置槽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恒温加热器,恒温加热器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加热板,加热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加热槽,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
- 吴辛甜殷建峰郑涵
-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14天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治疗前后VAS评分(视觉疼痛评分)、JOA评分(腰腿痛评分),炎症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10及SOD水平均显著升高,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变腰椎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辛甜郑涵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康复炎症因子疼痛评分
- 晚清民国常武地区针灸医家挖掘和整理
- 2024年
- 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常武地区,以费、马、巢、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在中医的发展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四大医家均是以内外科而闻名于世。在同时期,常武地区同样走出了很多著名的针灸医家。文章通过整理和发掘,回溯常武地区走出的针灸医家的故事,研究其对针灸发展的主要贡献,丰富常武地区针灸学术史。
- 吴辛甜李晗郑涵张建明
- 关键词:晚清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