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光
-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分析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联用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机械通气并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58例,根据镇静剂种类不同分为单用咪达唑仑组(30例)和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组(联用布托啡诺组,28例)。单用组按常规镇静方法首先静脉注射(静注)咪达唑仑0.05-0.10 mg/kg进行镇静诱导,随后用微量注射泵(微泵)持续泵入0.05-0.15 mg·kg^-1·h^-1;联用组先静注布托啡诺10μg/kg负荷剂量,随后用微泵持续泵入布托啡诺10-20μg·kg^-1·h^-1+咪达唑仑0.05-0.15 mg·kg^-1·h^-1。采用Ramsay镇静分级,从镇静开始后每1-2h评估1次,将两组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在理想的2-4级。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镇静剂治疗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情况。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患者用药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mmHg,1 mmHg=0.133 kPa):121.3±6.2比118.6±8.7,HR(次/min):129.5±14.1比125.5±16.3,SpO2:0.744±0.112比0.756±0.131,均P>0.05〕;用药后两组各指标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组MAP (mmHg):88.7±6.5比121.3±6.2,HR(次/min):85.3±13.4比129.5±14.1,SpO2:0.937±0.056比0.744±0.112;联用组MAP(mmHg):82.6±7.3比118.6±8.7,HR(次/min):89.6±14.7比125.5±16.3,SpO2:0.943±0.078比0.756±0.131;均P<0.05〕,且联用组改善的程度好于单用组。联用组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均较单用组明显缩短(min:33.6±6.2比73.3±12.2,71.8±19.3比103.5±30.1,均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0比13.3%,P<0.05)。联用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分:8.4±1.2比2.4±0.8,P�
- 章向成臧奎郭世光惠亮亮安旭生尚福泰
- 关键词:布托啡诺咪达唑仑危重病机械通气
-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究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28 d后患者是否存活将上述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观察不同6 h乳酸清除率对患者存活的差异,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的存活率(90.6%)显著高于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10.7%)(P〈0.05);2存活组APACHEⅡ评分[(20.1±4.3)分]显著低于死亡组[(24.8±3.8)分](P〈0.05);存活组6 h乳酸水平[(4.0±0.6)mmol/L]与24 h乳酸水平[(2.7±0.3)mmol/L]均显著低于死亡组[(5.4±1.4)mmol/L、(6.2±1.0)mmol/L](P〈0.05);存活组6 h乳酸清除率[(23.8±2.5)%]与24 h乳酸清除率[(38.2±3.8)%]均显著高于死亡组[(17.5±1.4)%、(11.6±1.1)%](P〈0.05);36 h乳酸清除率、24 h乳酸清除率是患者死亡的重要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乳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将6 h乳酸清除率、24 h乳酸清除率作为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郭世光尚福泰臧奎王敏付鹏
-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感染性休克预后乳酸水平缺氧
- 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34例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治疗7~10 d。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变化、细菌学培养情况、退热时间、疗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6.7%,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2.0、82.8%(P均>0.05),退热时间分别为(2.0±0.8)、(3.2±0.5)d(P<0.01),疗程分别为(7.4±2.2)、(8.7±1.6)d(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6.7%(P>0.05),但分别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结论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疗效确切,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臧奎尚福泰赵红梅郭世光章向成
- 关键词:亚胺培南比阿培南细菌性腹膜炎
-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 郭世光
- 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优化全身性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策略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在优化全身性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全身性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和PCT组43例。常规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决定抗生素疗程;PCT组在抗生素治疗后第3、5、7、10、14d监测血清PCT水平,若PCT〈0.25ng/mL停用抗生素、PCT≥0.25ng/mt,继续使用抗生素。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传统全身炎症性反应指标及抗生素使用的种类、时间、费用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后传统全身炎症性反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CT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的天数为(9.9±3.9)d,明显少于常规组的(13.9±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患者抗生素日均费用为(422.39±139.9)元,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14.78±15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停用抗生素后14天后全身感染复发率以及28天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PCT组患者总住ICU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在优化全身性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
- 郭世光臧奎左同坤章向成尚福泰
- 关键词:降钙素原全身性感染抗生素使用
- 急性硫化氢中毒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中毒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多家医院就诊的急性H2S中毒中至重度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NS损伤,分析性别、年龄、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30 d的死亡、神经功能预后等,探究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乳酸(lactate,Lac)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预测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的效能。结果:与非合并CNS损伤组相比,合并CNS组H2S暴露浓度更高,入院时收缩压、中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氧合指数均显著下降,心率显著上升。CNS损伤组入院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心肌损伤明显增多;30 d死亡率达50%,且改良Rankin量表>2分的患者数量显著增高。此外,通过分析发现合并CNS损伤组入院时Lac和NSE水平较非损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联合Lac和NSE在预测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的效能优于单个指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达0.948。结论: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患者并发ARDS、心肌损害增加,30 d死亡率增加和神经功能预后差;此外,急性H2S中毒联合早期血清Lac以及NSE水平的升高判断急性H2S中毒合并CNS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王瑶张劲松范博文何斌张华忠孙昊方熙陈科郭世光吴昊
- 关键词:硫化氢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纳米银/聚乳酸复合材料对ICU导管术感染耐药菌的杀灭效果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纳米银/聚乳酸复合材料(AgNPs/PLLA)对ICU导管术感染耐药菌的杀灭效果。方法使用单纯PLLA膜和AgNPs/PLLA复合膜,与金葡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通过平板法、扫描电镜等研究其抑菌效果。结果 AgNPs/PLLA能够显著降低细菌的生存率,并且对大肠杆菌的效果优于金葡菌(P<0.05)。结论可开发具有AgNPs/PLLA涂层的抗菌导管来降低ICU插管相关感染。
- 臧奎尚褔泰郭世光
- 关键词:银纳米颗粒耐药
- 医院内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血流感染161例的资料。入组患者随访90d,死亡49例(死亡组)和存活112例(存活组)。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院内血流感染最常见菌株:大肠埃希菌28株(16.7%),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15.5%),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9.5%),不动杆菌属12株(7.1%)。入住ICU是影响血流感染住院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13分的血流感染住院患者生存时间长于APACHEⅡ≥13分的患者(P<0.01)。结论院内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不动杆菌属。入住ICU和APACHEⅡ≥13分是影响院内血流感染患者90d生存率的重要危险因素。
- 臧奎尚福泰郭世光惠亮亮刘蓉张劲松
-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病原学分布
- 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AKI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88例,根据是否给予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观察两组复苏后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结果 观察组复苏24 h时HR和CVP分别为(91.54±19.87)次/min和(9.70±2.5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苏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24 h时尿量为(2.12±0.47)mL/(kg·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分别为(101.14±20.16)mmol/L和(2.84±0.98)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率和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
- 赵君焱章向成郭世光尚福泰
- 关键词: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临床疗效
- 呼吸阶梯化管理在救治急性肺损伤中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呼吸阶梯化管理在急性肺损(ALI)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2014年06月至2017年06月入我院诊断急性肺损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呼吸道管理,观察组采用呼吸阶梯化管理,对比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Pa O2/Fi O2),创伤性气道技术(气管切开)和有创呼吸机应用率、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成功率,气道开放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Pa O2和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和有创呼吸机应用率下降,气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总有效率提高(P<0.05)。观察组气道开放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呼吸阶梯化管理在急性肺损伤救治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王敏尚福泰臧奎郭世光吉挺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