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忠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单家寺油田单6东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程序探讨
- 单家寺油田单6东是典型的超稠油油藏,1997年以来通过强化前期地质综合研究,尤其对储层伤害及保护研究、超稠油流变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现场先导试验进行注蒸汽热采可行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按先易后难...
- 郭卫忠唐洁宋文芳朱孟高冀梅
-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蒸汽热采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油藏剩余油挖潜措施被引量:3
- 2003年
-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饱和度监测、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寻找单家寺油田单10块稠油热采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深度调剖、注氮气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综合递减率下降10.0%,采收率提高2.94%,油汽比上升0.11。对单10块剩余油研究拓展了多轮次吞吐稠油油藏的挖潜方向,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参考价值。
- 朱孟高沈国华谢风猛刘建郭卫忠
- 关键词:单家寺油田稠油油藏挖潜措施
- 滨南油田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研究
- 2012年
- 针对滨南油田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以地震地质资料为主利用断裂增强滤波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通过曲率的方位角研究裂缝的方向。通过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分析裂缝空间展布规律。滨南油田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随机性。通过研究得到该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 王艳玲陈顺霞王疆梅郭卫忠赵连素
- 关键词: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曲率特征裂缝密度
- 聚合物驱注入方式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设计了6种不同注入方式,利用三维两相四组分聚合物驱模拟器,研究了在不同非均质类型、不同各向异性、不同转注时间情形下,聚合物驱油效益对注入方式的敏感性。一般来说,水驱效果愈差的油藏对聚合物注入方式愈敏感,对于纵向层内非均质油藏,正韵律比反韵律对注入方式更为敏感;对于平面非均质油藏,主流线高渗油藏比主流线低渗油藏对注入方式更为敏感;早转注聚合物溶液比晚转注聚合物溶液对注入方式敏感。
- 王新海王德辰郭卫忠
- 关键词:数值模拟非均质驱油
- 单二块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挖潜途径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钻密闭取心井、常规油藏工程分析等手段,认识单二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新钻井、老井侧钻、调整注采剖面、识别低阻油层、应用水动力学方法挖潜微构造高点等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单二块剩余油研究和挖潜措施开拓了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挖潜思路,对同类油藏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 黄显郭卫忠
- 关键词: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高含水期单家寺油田
- 改善林樊家油田开发效果的认识
- 2008年
- 林樊家油田通过强化地质研究,配套工艺技术,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细化注水管理,补充地层能量,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基础保障,实现年产油量连续六年攀升,为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探索出一套成功做法。
- 唐洁郭卫忠朱孟高
- 关键词:注采井网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林樊家油田
- 单二块试验区特高含水期挖潜实践与认识被引量:4
- 2002年
- 根据胜利油田单二块试验区的地质特征及处于高轮次、特高含水、低采出程度和低采油速度的开发阶段 ,立足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通过对优选出的 3口井实施调整注汽剖面 ,控制产液剖面 ,挖掘垂向剩余油潜力 。
- 郭卫忠沈国华唐洁
-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单家寺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剩余油分布
- 单二块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应用被引量:4
- 2002年
- 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以后 ,由于受储层非均质性、开采方式、油藏边底水、射孔井段等因素影响 ,剩余油分布规律复杂 ,蒸汽吞吐开采效果变差。通过对活跃边底水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阶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利用新钻井、定向侧钻、扶停产井完善井网 ,采用补孔扩射调整注汽产液剖面、注氮气或注氮气加化学剂控制水锥等手段 ,改善了高轮次吞吐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在单家寺稠油油藏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谢风猛沈国华朱孟高郭卫忠刘建
- 关键词:稠油油藏剩余油蒸汽吞吐储层
-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被引量:37
- 2002年
-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
- 杨元亮沈国华宋文芳郭卫忠李军
-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