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欣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降水
  • 3篇地形
  • 3篇地形云
  • 2篇云凝结核
  • 2篇凝结核
  • 2篇CCN
  • 2篇层流
  • 1篇地形强迫
  • 1篇冬奥会
  • 1篇雨滴
  • 1篇数值模拟
  • 1篇人工影响天气
  • 1篇人工影响天气...
  • 1篇作业方式
  • 1篇相移
  • 1篇降水粒子
  • 1篇过冷
  • 1篇反射率
  • 1篇冰雹
  • 1篇参量

机构

  • 4篇北京市人工影...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郭欣
  • 3篇郭学良
  • 2篇何晖
  • 2篇陈羿辰
  • 2篇付丹红
  • 2篇马新成
  • 1篇金永利
  • 1篇高茜
  • 1篇李宏宇
  • 1篇秦睿
  • 1篇马建立
  • 1篇牛生杰
  • 1篇张蔷
  • 1篇张邢
  • 1篇嵇磊
  • 1篇陈宝君
  • 1篇丁德平
  • 1篇田平

传媒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次大冰雹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9年
利用可模拟冰雹尺度的三维冰雹分档对流云模式,研究了2014年7月16日北京一次大冰雹的形成过程。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地面降雹最大尺度为7 cm,对流有效位能为1785.3 J·kg^-1,具有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条件。数值模拟的冰雹云顶高度达13 km,与雷达观测比较一致,模拟的最大上升气流达30 m·s^-1。由于风切变较大,冰雹云出现明显倾斜垂直结构,使冰雹云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大冰雹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具有明显特点,冰雹云中-35~^-10℃层存在含量达12~16 g·kg^-1的高过冷雨水累积区,冰雹胚胎主要通过受到冰晶接触扰动的过冷雨滴冻结产生,其产生率量级达10-2 g·kg^-1·s^-1,冰雹增长过程主要依靠雹胚撞冻过冷云水,其增长率的量级与冰雹胚胎产生率的量级一致。
郭欣郭欣郭学良陈宝君何晖马新成田平
地形强迫、重力波及气溶胶对地形云及降水的影响
地形云产生的降水是很多重要河流、冰川形成的主要来源,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国际上受到非常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地形云的形成受到气流速度、大气层结状况、地形高度、水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云形成所需云凝结核(C...
郭欣
文献传递
一种降水粒子的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降水粒子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降水粒子的偏振参量集合和预设温度,偏振参量集合包括:反射率、差分反射率、差分传播相移率和相关系数;分别获取每一种降水粒子类型对应的参数集合,参数集合包含有各个偏...
马建立丁德平金永利陈羿辰秦睿张蔷嵇磊高茜李宏宇郭欣
文献传递
钟形地形动力抬升和重力波传播与地形云和降水形成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地形云和降水过程在区域水循环、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数值模拟试验,以及通过引入表示大气层流速度、层结稳定度和地形特征的关系参数——湿Froude数(Fw),研究了北京2009年5月1日湿条件不稳定大气层结下,地形云和降水形成过程与地形动力抬升和地形重力波传播之间的关系及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在地形最大高度2km、半宽10km的条件下,层流速度从2.5m/s逐步增加到25m/s时,对应的湿Fw数从0.19增加到1.81。当Fw≤1时,地形的阻挡起主要作用,由地形抬升形成的地形云主要产生在迎风坡一侧。地形重力波主要产生在迎风坡,并向上游传播,先形成层状云,最后演变为准稳定浅对流波状云。最大降水主要发生在紧靠山顶的迎风坡一侧,但当Fw很小时,地形云不产生降水。当Fw>1时,地形抬升形成的云主要发生在山顶附近,而地形重力波主要形成在背风坡,并向下游方向传播,形成准稳定波状云。最大降水主要产生在紧靠山顶的背风坡一侧。另外,在弱湿条件不稳定大气层流下,地形降水主要由地形动力抬升造成的暖云微物理过程产生,地形重力波形成的波状云几乎不产生降水。
郭欣郭学良付丹红牛生杰
云凝结核浓度对不同弗罗德数下形成的地形云和降水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云凝结核(CCN)对云和降水的影响除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外,还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但此类研究较少。文中基于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引入了表征大气层流速、层结稳定度和地形关系的湿弗罗德(Fw)数,研究揭示了CCN浓度的变化对不同Fw下形成的地形云和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当Fw≤1,接近临界流时,地形阻挡起主要作用,地形抬升和重力波作用主要发生在迎风坡一侧,主要形成层状云和向上游传播的浅对流波状云,降水主要发生在靠近山顶的迎风坡一侧。在此种情况下,CCN浓度升高对地形云和降水影响较小,当CCN浓度由100 cm^(-3)增至1000 cm^(-3)时,云滴含水量增大,但雨水含量减小,说明云粒子向降水粒子的转化效率降低,CCN浓度升高抑制了暖雨过程。但在云发展后期,云滴被上升气流带至高层形成过冷云滴,与雪粒子发生碰并形成霰粒子,使冰相物理过程有所增强。CCN浓度升高可导致20 h累积降水量减少10—15 mm,约减小7%—8%;当Fw>1时,CCN浓度升高会导致20 h地形云累积降水量减小超过50%,最大达到96%,导致地形云几乎不产生降水,而且降水量峰值位置向山顶后移动5—10 km。研究表明,降水显著减小的原因不仅与CCN浓度升高有关,过山气流产生的背风坡焚风效应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CCN浓度升高形成了大量云滴粒子,使雨滴形成效率显著降低,不能形成降雨的大量云滴被强过山气流快速带至下游背风坡区,由于背风坡下坡气流的绝热加热形成的焚风效应很显著,导致云滴和雨滴快速蒸发,使降水显著减小。这一结果可以解释在落基山脉、以色列及中国华山发现的地形降水减小30%—50%的现象,说明气象环境条件在气溶胶影响降水中起重要作用,污染气溶胶与背风坡焚风效应产生的叠加效应可造成地形云降水显著减小。
郭欣郭学良付丹红
赴韩国参加第3届ICE-POP2018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被引量:1
2018年
第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国际协作试验(3rdICE-POP2018:3rd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ExperimentsforPyeongchang()lympicandParalympic2018WinterGames)研讨会于2017年9月19-21日在韩国首尔市召开。
何晖马新成陈羿辰郭欣
关键词:冬奥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