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急救
  • 1篇电除颤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机
  • 1篇心室
  • 1篇心室颤动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症
  • 1篇院内急救
  • 1篇伤患者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室颤
  • 1篇术后
  • 1篇徒手心肺复苏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机构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金倩倩
  • 2篇高岭燕
  • 2篇李仙娇
  • 1篇郑碎珠
  • 1篇郭若
  • 1篇杨玉玲
  • 1篇王莹莹
  • 1篇张其霞
  • 1篇何林萍

传媒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心源性心脏停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对非心源性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 38例非心源性心脏停搏患者,在进行常规院前紧急处理及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到达急诊科后遵医嘱应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行心肺复苏:将复苏机肩部增高板置于患者胸背部,所附绑带通过上肢将肩膀固定,按压垫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调节按压深度4~5 cm,连接氧气源,呼吸管路连接气管插管,潮气量调至400~500 ml,预设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按压时间30 min。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患者经过30 min的心肺复苏,成功14例(37%),较使用心肺复苏机前传统徒手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非心源性心脏停搏患者早期采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高岭燕杨玉玲张其霞金倩倩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
成批爆震伤患者的院内急救及护理被引量:4
2010年
总结群发爆震伤患者的院内急救护理。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严密的组织工作,快速准确分诊,做好呼吸道管理,及时纠正休克,加强转运中的监护,重视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0例患者均在1 h内得到安全分流和救治,19例好转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
金倩倩何林萍李仙娇
关键词:爆震伤急救护理
高钾血症致顽固性心室颤动的急救护理被引量:2
2010年
高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急症,常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高钾血症常导致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一系列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通过血清电解质测定及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颤动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及时抢救可迅速危及患者生命。
金倩倩李仙娇郭若高岭燕
关键词:高钾血症心室颤动电除颤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20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通过下肢超声检查,发现DVT患者5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余62例未发现DVT者设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每一位患者的详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术中术后输血的OR>1,是并发DVT的危险因素。而抗凝治疗及术后锻炼的OR<1,是预防DVT发生的保护因子。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同时要重视药物抗凝治疗,加强术后患肢锻炼,最大限度的降低DVT的发生,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郑碎珠王莹莹金倩倩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LOGISTIC回归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