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主题

  • 6篇诗学
  • 4篇七子派
  • 3篇明代
  • 3篇明代诗学
  • 2篇诗歌
  • 2篇唐诗
  • 2篇文学
  • 2篇集大成
  • 2篇格调
  • 1篇杜甫
  • 1篇杜甫诗
  • 1篇学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精神
  • 1篇语言
  • 1篇蕴涵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古典诗学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解读

机构

  • 13篇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 13篇闫霞

传媒

  • 2篇文艺评论
  • 2篇电影评介
  • 2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被引量:3
2010年
关于经典的争论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无论如何,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谈论此话题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经典"及与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意识"的概念进行考察、界定和讨论。
闫霞
关键词:文学经典
李东阳的“格调说”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有唐诗这一高峰横亘在前,宋人在诗歌创作上已面临不小压力,在另辟途径的过程中,以理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作法导致离诗趣越来越远,创作日益陷入困境,开始向前代优秀的创作学习。明代文人在思想上先是惧祸于“文字狱”,后受八股科举的桎梏以及商业的侵蚀,
闫霞
关键词:诗歌创作唐诗文字狱宋人诗趣
在语言中诗意存在:论明“七子派”的文辞模拟观
2014年
明代"七子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念,即崇尚经典,主张诗文创作要向前人的经典作品学习,而学习的关键又在于模拟古文辞。究其原因,一是古文辞以它不可替代的创造性所体现出来的经典意义,可以成为学习的典范;二是从现代语言学理论角度看,一方面经典作品可以成为模拟作品的意义的起点,模拟作品在与经典文本产生互文本关系后进入由经典构成的知识网络,这样,模拟之作也就有了独特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七子派"是为自由的精神寻求家园,而他们认为其所追求与向往的这种情感性精神最早的寓所是古文辞。
闫霞
关键词:语言诗意存在七子派文辞
李梦阳、何景明诗“调”之争的审美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明人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在批评宋诗的过程中,他们重新确立起"调"——音乐性对于诗歌的本质意义。李梦阳与何景明曾往复论争,论争的一个重心就是诗"调"问题。李梦阳主张"宛亮之调",何景明主张"俊亮之调"。李梦阳对"宛亮之调"的美学内涵有具体的规定,何景明也是从"调"的美学效应反驳李梦阳的观点,肯定自己的"俊亮之调"以及评价李梦阳的作品。
闫霞
关键词:审美
论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脉络
2012年
"文学经典意识"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文学观念的自觉、艺术精神的独立与否是相伴相行的。文学经典意识的最早形态应是文化经典意识,接着是汉以来的经学式的文学经典意识,再发展到以纯粹文学观念为基础的文学经典意识。文学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的内涵也有不同,这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建构。
闫霞
关键词:古典诗学
喧哗与骚动:明代诗学论争概论被引量:1
2014年
明人文学论争意识非常突出。前期诗学论争主要表现为论争对手不在场的个体式的议论与批评,中晚期至明末主要表现为持不同文学宗尚的宗派间针锋相对的激烈之争。个体式的议论与批评目的是表达论者的观点并企望他人接受,产生为人师的满足感;而宗派间的论争还在于争得文权,以推行本派的诗学主张,在文坛产生重大影响。明代诗学论争日益兴盛及越来越激烈的论争方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文人自觉的文化归属意识等有密切的联系。明代诗学论争虽然有着门户之见的弊端,但却调动起绝大部分文人进入文学活动领域,推动明代诗学向前发展。
闫霞
关键词:明代诗学论争
明初诗学的复古意识及其成因被引量:1
2011年
明初诗学有着浓厚的复古意识,论诗论文尊崇前代优秀创作,创作上主张宗古。明初诗学有着如此浓厚复古意识的原因在于明初奉行的文化经典主义、台阁文风鸣盛、鸣治的价值需求以及各文学流派复古的传统与现实诉求,它们共同作用,给明初诗学打上了浓厚的复古烙印。
闫霞
明代诗学转向的文化成因被引量:1
2010年
与南宋以来诗学只是有文本转向的倾向相比,明代诗学明确地发生了文本转向,由原来以文学观念、创作理论为核心转向以文学文本的研究、批评为主。这种转向,不仅是自身发展逻辑的结果,更与明代较以往更为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文人文学活动的实际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帝王极力黜夺文人的文化身份及禁锢其思想,而文人们在当时政治、经济环境下个体意识却日渐凸显,最终凝聚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并且显示出自觉的艺术精神,这些是明代诗学转向的重要文化成因。
闫霞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艺术精神明代诗学
论宋代诗学的文本倾向及其蕴涵的文学经典意识
2012年
中国古典诗学从周秦到南北朝,是文学观念逐渐自觉的演进期;唐代到北宋,诗学以诗歌创作理论研究为主。自北宋始,宋人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困境,有了向前代优秀创作学习的诉求,诗学显露出文本转向的端倪,这种文本转向的倾向在南宋得以加强。随着诗学的文本倾向逐步加强,宋人论诗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也逐渐突显出来。
闫霞
关键词:宋代诗学文本
文学史意识与盛唐经典观:论高棅的《唐诗品汇》
2012年
明代诗学至始自终都弥漫着一股复古气息,高棅的《唐诗品汇》①作为一部具有批评功能的选本,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同属于明初诗学范畴,像宋濂、台阁文人及高启还有一些地域性的文学流派,他们宗唐复古多有政治原因或受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唐诗品汇》则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出发,建构了唐代诗歌发展史,并在这一诗歌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标出“盛唐”,体现出明确的“盛唐经典观”。
闫霞
关键词:《唐诗品汇》文学史意识盛唐诗歌发展史诗学范畴文学流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