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血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观察白血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的临床特征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白血病合并CMVR患者7例1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10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平均年龄(33.20±20.37)岁。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均有CMV-DNA血清阳性病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6例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排斥反应4例,均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排斥反应,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1例患者,行化学药物治疗18次,长期服用苯丁酸氮芥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检查,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给予全身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后随访3~14个月。 结果 7例13只眼中,双眼者6例12只眼,单眼者1例1只眼。BCVA手动~1.0。所有患眼眼前节均可见角膜后沉着物、Tyndall。手术后未合并排斥反应、未使用糖尿病皮质激素治疗者4只眼,玻璃体明显混浊;视网膜下方可见黄白色浸润灶,血管呈白线状。合并排斥反应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者9只眼,玻璃体均轻度混浊。其中,视网膜不规则黄白色坏死灶及放射状出血7只眼;视网膜中度颗粒状灰白色混浊斑、未见出血及血管鞘2只眼。治疗后视网膜病灶消退,出血明显吸收;治疗时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或视神经毒性等与治疗方式和药物相关的并发症。7例患者中,死亡3例,失访1例。 结论 白血病合并CMVR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多伴有出血及血管炎。静脉给予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有效治疗白血病合并CMVR。
- 朱雪菲陆云峰陆培荣许瑶
- 关键词:白血病
-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玻璃体腔注药治愈一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患者男,62岁。因左眼眼前黑影飘动1周于2007年4月28日至我院就诊。患者5个月前因胰腺癌行手术切除,同时切除半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后1个月有高热(40℃)、肝脓肿病史,经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治愈。2007年2月22日行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同时口服地塞米松3mg/d。治疗期间,4月12日再次出现高热(40℃),血培养发现产气肠杆菌。
- 赫雪飞李龙标陆云峰
- 关键词:眼感染真菌性
- 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和房水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增加,但检测较为困难,而确定人体血液中NOS的过度表达是否与白内障有关对于白内障的临床检测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NOS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14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2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名,3个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收集所有受检者的外周血样本2.0 ml,离心法获得沉淀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总NOS mRNA和诱导型NOS(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各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总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46±0.31、1.59±0.28和1.22±0.23,3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2,P=0.001),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95、5.170,均P<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17±0.21、1.08±0.15和0.89±0.17,3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1,P=0.000),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112、3.932,均P<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总NOS蛋白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5.82±2.11、17.19±3.37和10.63±2.28,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95,P=0.000),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
- 叶荷花张济明陆云峰钱益勇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白内障外周血逆转录PCR流式细胞术
- 频域OCT检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黄斑厚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频域OCT检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黄斑厚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门诊确诊的湿性AMD患者30例、干性AMD患者99例和正常对照116例,3组研究对象基线特征匹配。频域OCT检测根据ETDRS定义的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6×6 mm范围内划分的9个黄斑分区视网膜厚度,对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湿性AMD组、干性AMD组和对照组受检者黄斑区总平均厚度分别为(277.33±51.43)、(261.69±13.64)μm和(264.99±12.63)μm,3组之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6,P=0.003),其中湿性AM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性A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938、4.905,均P<0.05)。黄斑各分区中,湿性AMD组、干性AMD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56.13±82.46)、(221.89±20.8)μm和(224.42±17.56)μm,3组之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69,P<0.001),其中湿性AM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干性A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494、6.892,均P<0.05)。结论湿性AMD患者黄斑厚度增加,应用频域OCT检测黄斑厚度的变化可作为AMD患者诊断及治疗评价的监测指标。
- 钱益勇陆云峰张济明
- 关键词:黄斑厚度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干光断层扫描
- 玻璃体内注入万古霉素配合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配合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确诊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行早期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玻璃体液及前房水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眼B超确诊为视网膜脱离患者及因玻璃体注药效果差(观察48h眼内体征无明显改善),球内异物存留者予配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44例眼内炎患者经随访6月炎症均被控制,其中40例视力得以提高,单纯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配合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1.67%。结论:玻璃体内注射万古霉素配合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钟蕾李龙标汤瑞方陈新天陆云峰张晓锋
- 关键词:万古霉素玻璃体切割术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