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远
-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制度变革中的地方先行先试模式分析——从《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说开去
- <正>2008年10月1日,《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正式施行。作为行政机关作茧自缚的典范、作为我国大陆地区行政程序立法的破冰之作,该规定的出台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必然在2008年的公法事件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在分析行政程序立...
- 陈一远
- 文献传递
- 论受教育权的保障——和谐社会的视野与政府法制的视角
- 当今中国,讨论制度建设、权利保障的重要话语空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力求达致规则和谐、社会氛围和谐、国民行为和谐、国民观念和谐的共进。建设和谐社会有诸多诉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题中之义。在公平正义的图景中,和...
- 陈一远
- 关键词:和谐社会受教育权政府法制
- 学位点自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分析了学位点自评估制度的可能价值,提出自评估制度建设应践行合法性与合法律性并重、静态制度规范与动态制度实施相统一、单一制度与制度系统相协调三大理念,坚持科学性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与责任原则。在具体的制度实施中,应克服对自上而下评估的路径依赖,健全评估工作机构,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科学可行的评估方案,并实现自评估的常态化。
- 陈一远陈颖
- 美国宪法解释片论——读《美国宪法判例与解释》被引量:1
- 2005年
- 解释宪法是增强宪法应用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宪法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文本的稳定性与精神的前进性的统一。宪法解释关乎宪法的效力与实施,应遵循依照制宪者意图解释的准则。探寻制宪者意图要求宪法解释忠于宪法文本,对宪法文本作准确、完整、统一的解释。制宪者的意图体现在制宪时的历史资料中,并与其存在的历史环境息息相关。遵循制宪者意图并非僵化的教条,而应当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合乎社会价值准则,合乎情理。
- 张晓磊陈一远
- 关键词:宪法解释宪法文本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及对其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基于5所重点高校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4
- 2015年
- 对5所重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调查显示:专业学位不是学生的首要选择;导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区分不够;实践性课程设置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严重。对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提出为提高培养质量,应重视培养教学和实习实践。
- 张文玺樊晓志陈一远
- 关键词:就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 高校辅导员与班级制度建设被引量:5
- 2007年
- 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承担着培养素质全面、知识丰富、能力突出、人格健全学生的重任。在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应当落实国家教育制度,沟通学校与学生,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辅导员要落实上述任务,应当着力抓好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制度建设有利于维护学生权利,推进依法治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班级制度主要包括班级民主制度、定期班会制度、班务公开制度、专业教师联系制度和学生发展支持制度。
- 陈一远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 乔伟教授现代法研究述评
- 2008年
- 乔伟教授是中国法史学界代表人物之一,以其博通古今著称。乔伟教授在现代法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法制基本理论、宪法基本理论与制度、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法律的实施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领域。乔伟教授对现代法的研究领域广、内容丰富,具有前沿性、务实性、实效性,实现了法学研究的三个面向:面向问题、面向实践、面向中国,对于中国当下法学研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陈一远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是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轨的必然要求,是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必由之路。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从招考、培养入手。从招考入手,需要改革初试、重点考查有针对性的内容,需要加大面试比重,需要引入合作导师参加面试。从培养入手,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实践、建设双师型队伍、科学设置毕业设计并加强职业伦理教育。
- 陈一远
- 关键词:专业学位招考
- 论受教育权的保障
- 当今中国,讨论制度建设、权利保障的重要话语空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力求达致规则和谐、社会氛围和谐、国民行为和谐、国民观念和谐的共进。建设和谐社会有诸多诉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题中之义。在公平正义的图景中,和...
- 陈一远
- 关键词:和谐社会受教育权政府法制
- 文献传递
- 博士生选拔申请审核制改革刍议被引量:10
- 2014年
- 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局出发,分析博士生选拔申请审核制改革的现实背景、基本模式、可能进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通过完善配套制度确保改革收到实效。
- 陈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