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品

作品数:50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濮阳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篇脑梗
  • 12篇急性
  • 11篇细胞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9篇亚群
  • 9篇抑郁
  • 8篇细胞亚群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淋巴细胞亚群
  • 8篇T淋巴细胞
  • 8篇T淋巴细胞亚...
  • 6篇血管
  • 6篇帕金森
  • 6篇疗效
  • 5篇心理
  • 5篇血性
  • 5篇依达拉奉
  • 5篇溶血

机构

  • 50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安阳市按摩医...
  • 1篇安阳市肿瘤医...

作者

  • 50篇陈品
  • 22篇邓建中
  • 13篇范仲鹏
  • 13篇赵燕民
  • 12篇王献
  • 11篇屈宝华
  • 10篇洪丽
  • 4篇赵彦玲
  • 3篇牛德旺
  • 2篇武淮昌
  • 1篇张殿印
  • 1篇张永选
  • 1篇朱丽君
  • 1篇李玉岭
  • 1篇白伟利
  • 1篇闫晓海
  • 1篇玄志军
  • 1篇魏晓华
  • 1篇武怀昌
  • 1篇赵亮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现代康复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 (APAAP ELISA)法对 2 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抑郁症患者组CD4 下降 (4 0 0 2 %± 2 .16 % ) ,CD8增高 (2 9 6 4%± 4.2 7% ) ,CD4 /CD8比例降低 (1 34± 0 .2 6 ) ,与健康对照组 (CD4 :48.0 2 %±5 .2 7% ,CD8:2 4.42 %± 3.10 % ,CD4 /CD8:1.96± 0 .2 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抑郁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而抑制性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 。
陈品洪丽赵燕民
关键词:抑郁症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
偏头痛患者血浆GMP-140测定被引量:3
2000年
洪丽陈品赵燕民
关键词:偏头痛GMP-140血浆
盐酸文拉法辛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并抑郁状态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对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D合并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75mg,bid;疏肝解郁胶囊720mg,bid。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75mg,bid;2组疗程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治疗1周见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1、2、4、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文拉法辛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PD合并抑郁状态较单用盐酸文拉法辛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谢娜邓建中陈品范仲鹏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状态盐酸文拉法辛疏肝解郁胶囊
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9
2010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对400例患者进行评分测定,对脑梗死后抑郁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脑梗死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同病变部位、病程、婚姻状况、有无伴发疾病、脑梗死次数、家族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症状常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影响神经功能康复和日常能力的恢复,应予以重视。
邓建中齐进兴赵彦玲范仲鹏牛德旺陈品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焦虑影响因素
溶血磷脂酸测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治价值的研究
脑血栓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是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得血小板与内皮下的细胞外基质(ECM)接触而被激活、粘附、聚集,形成血栓。血小板被激活后,质膜上的磷脂分子在磷脂酶A2(PLA2)和磷脂酶D(PLD)的作用...
邓建中齐进兴陈品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文献传递
多奈哌齐治疗中轻度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中轻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中轻度V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ADL、HDS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HDS和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轻微抑郁症1例,发生头晕、食欲不振、轻度恶心等不良反应3例,所有患者经相关药物治疗后,症状均完全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中轻度VD患者接受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品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
烟雾病临床特点及CT诊断10例误诊分析
2005年
目的 了解烟雾病的临床及CT特点 ,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例CT检查误诊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儿童 6例 ,成人 4例。结果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突发中风、半身活动乏力或瘫痪、头痛、呕吐等症状 ,而成人有 2例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之症状 ,经CT检查后 ,4例儿童被误诊为动脉内膜炎 ,2例儿童误诊为大脑发育不良 ,2例成人误诊为脑梗死 ,另 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经MRA或 /和DSA检查确诊。结论 CT表现对烟雾病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MRA和DSA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王献武淮昌陈品
关键词:烟雾病误诊分析MRACT诊断CT特点乏力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组,24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20~25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DS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血SOD活力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依达拉奉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45.8%)(P<0.05)。依达拉奉组中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2例,尿素氮升高4例,经相应治疗,短期内均恢复正常。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赵燕民范仲鹏陈品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含量测定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与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关系。方法 :采用APAAP、ELISA法对 2 2例GBS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水平测定。结果 :重症GBS患者外周血CD+ 4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D+ 4/CD+ 8比例增大 ,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重症组高于轻症组 (P <0 0 5 )。结论 :GBS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NFα的测定 ,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轻重。
王献陈品赵燕民齐进兴
关键词:GBST淋巴细胞亚群TNFΑG-B综合征
帕金森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测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应用意大利产Reporter型-4通道诱发电位仪对PD患者(男20例,女12例)、非帕金森病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PL)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50%,其中ⅢPL异常率为22%,ⅤPL异常率为19%;ⅢPL为(3.87±0.30)ms,ⅤPL为(5.79±0.30)ms。Ⅲ-Ⅴ>Ⅰ-Ⅲ为31%;与对照组比较(ⅢPL(3.56±0.22)ms,ⅤPL(5.48±0.2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5.85;P<0.01)。PD患者P100PL为(105.17±12.42)ms,对照组为(98.62±9.46)ms,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除存在黑质-纹状体病变外,可能还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听觉诱发电位与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临床评价帕金森病的客观指标。
邓建中赵燕民阎小海陈品
关键词: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