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典

作品数:35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化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中学生
  • 9篇佛教
  • 8篇藏传
  • 8篇藏传佛教
  • 8篇朝圣
  • 7篇大学生
  • 7篇藏族
  • 6篇心理
  • 5篇圣者
  • 5篇朝圣者
  • 4篇应激
  • 4篇文化
  • 4篇教师
  • 3篇性生活
  • 3篇彝族大学生
  • 3篇应激性生活事...
  • 3篇应激源
  • 3篇社会
  • 3篇自我
  • 3篇宗教

机构

  • 30篇四川师范大学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教育学院

作者

  • 35篇陈国典
  • 5篇刘诚芳
  • 2篇郭英
  • 2篇唐璐嘉
  • 2篇范寅莹
  • 2篇黄岑杨
  • 2篇张灏
  • 1篇黄开艳
  • 1篇扬琳娜
  • 1篇赵兴民
  • 1篇刘先强
  • 1篇吴娟
  • 1篇范昌杰
  • 1篇喻轲
  • 1篇李宇
  • 1篇魏杰
  • 1篇林咏梅
  • 1篇梁斌
  • 1篇曾凡敏
  • 1篇王炯

传媒

  • 7篇中国健康心理...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文教资料
  • 1篇理论前沿
  • 1篇教育探索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求索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理论界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康定民族师范...
  • 1篇四川心理科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四川自考(文...
  • 1篇国际中华应用...
  • 1篇教学与管理(...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彝族大学生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以及自尊情感测试量表(SES),对西南民族大学91名彝族和180名藏族大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的生活来源背景的藏族和彝族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上存在着差异。
陈国典刘诚芳扬琳娜
关键词:应激应激源
西藏小学教师心理应激源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以藏区九所藏族小学教师共275人为对象,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作为测量工具。调查结果发现:(1)藏族教师在生活事件六因子中性别差异不显著;(2)在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其他因子上,牧区教师的压力大于城市教师的压力;牧区教师在其他因子上的压力大于农区教师;(3)在人际关系因子、受惩罚因子和其他因子上出现年龄差异。
陈国典曾凡敏唐璐嘉
少数民族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被引量:2
2004年
本文采用量表测量的方法对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少数 民族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正处于“权威接纳地位”和“同一性确立———权威接纳中间地位”两个阶段;(2)少数民族 中学生的自我投入的发展经历了“社会定向的现在自我投入”,“社会定向的将来的自我投入”,“自我定向的自我 投入”几个阶段。
陈国典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自我同一性
藏传佛教信徒的朝圣意识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认为朝圣者的朝圣意识主要由自我意识和圣地意识两个方面构成。在自我意识的结构中“我”处于最低层次,是意识的基础;“无我”处于最高层次,是朝圣者追求的彼岸目标,而朝圣就是从“我”的状态向“无我”的状态过渡的过程。而圣地意识笔者认为在四个层次,即“私我圣地→社群圣地→边缘圣地→超我圣地”。
陈国典
关键词:藏传佛教自我意识
成都和拉萨中学生应付行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成都和拉萨中学生应付行为的特点,通过研究结果提出一些通过教育可以改进不良应付行为的策略。方法采用应付行为问卷对两地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两地中学生采用的应付行为的概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成都比拉萨中学生相对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付行为,但拉萨中学生更少采用合理化的消极应付行为;成都初二学生比拉萨的更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三种应付行为,但他们自责、退避两种应付行为采用的概率也高于拉萨学生。结论两地中学生以积极的应付行为为主,但幻想、退避应付行为使用的概率也很高,这尤其表现在成都市中学生身上;成都初二学生的应付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王亮生钱小华周春雷陈国典
关键词:中学生
藏民族宗教信徒朝圣初探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从藏传佛教作为藏族民族文化核心为基点,以朝圣为一般藏族民众宗教信仰的表现形态为出发点,提出了对藏民族宗教朝圣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根据宗教学关于宗教起源的研究提出了宗教朝圣的本质是宗教信徒为满足自己需要让自己的灵魂与精神世界中所虚构的神圣敬畏的灵魂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不同宗教的朝圣差异只是在灵魂沟通的主体、仪式和时空上的差异。由于藏传佛教朝圣的特殊性,本文也初步提出了对藏传佛教研究中应注重的几种价值取向。
陈国典
关键词:藏族藏传佛教朝圣
内地藏族高中学生心理应激源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陈国典
关键词:心理应激源高中学生藏族社会生活身心健康文化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付方式的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付方式的现状。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对4所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①在性别上的比较,性别对应付方式无显著影响;②文化对应付方式无显著影响;③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应付方式分量表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只有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t=-2.162,P=0.032);④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应付方式各个分量表的比较,结果发现在求助(F=2.257,P=0.040)和合理化(F=2.446,P=0.027)这两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结论①专业课教师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是在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维度上,采取更多的积极的应付方式;②高教龄的教师和低教龄的教师比较而言,较少地采用求助的应付方式,而更多地采用合理化的应付方式。
陈国典范昌杰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拉萨市汉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相应的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最高,给这些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应激量也高于其它因子。学习压力因子给城区学生带来的影响显着地高于农牧区的学生。高二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其它所有年级;高一学生在受惩罚因子上的应激量低于其它年级,他们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低于其它四个年级;普通师范学生受健康适应因子及丧失因子带来的心理影响均高于其它年级,在总应激量上的得分也是这部分群体最高.结论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因子;各因子所带来的应激量和年级有密切的关系。
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
关键词:应激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汉族中学生
藏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拉萨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方法本文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在藏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因子和人际关系因子的发生频率最高,学习压力因子和丧失因子上的生活事件给藏族学生带来较大影响。2初一年级藏族学生在受惩罚和丧失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其他年级的藏族学生,高三藏族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得分要高于其他年级的藏族学生。3在受惩罚和其他因子上的得分藏族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4来自城市的和来自农区的藏族学生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体现在受惩罚和丧失因子上,并且藏族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结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源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在心理教育与辅导上应注意类别差异和个别差异。
陈国典林咏梅黄岑杨
关键词:藏族学生年级性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