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桂生

作品数:41 被引量:419H指数:13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19篇政治法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乡村
  • 12篇数字乡村
  • 6篇政府
  • 6篇共同富裕
  • 5篇乡村建设
  • 4篇乡村治理
  • 4篇协同治理
  • 4篇村治
  • 3篇韧性
  • 3篇农村
  • 3篇共同体
  • 2篇三农
  • 2篇生产力
  • 2篇平权
  • 2篇普惠
  • 2篇区域经济
  • 2篇污染
  • 2篇污染治理
  • 2篇京津
  • 2篇京津冀

机构

  • 40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天津海事局

作者

  • 40篇陈桂生
  • 2篇陈文春
  • 1篇彭俊杰
  • 1篇杨静
  • 1篇陈志军
  • 1篇张义明

传媒

  • 3篇学习论坛
  • 2篇理论导刊
  • 2篇中州学刊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理论探索
  • 2篇行政管理改革
  • 2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价格月刊
  • 1篇求实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天津航海
  • 1篇上海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10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出场语境及其行动框架被引量:10
2023年
共同富裕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工具,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转型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也有力推动着共同富裕进程。从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出场语境讲,“继承与发展”的历史演进、“共建共融共享”的理论逻辑与“三生共融”的现实理路,共同构建了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三维通道。从其行动框架看,“富裕”与“共同”的价值共识要求其内容既包括发展智慧农业释放产业活力、提高村民数字技能构建数字乡村共同体、培育乡村数字平台的数字乡村赋能共富增量,也包括聚焦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再造数字服务供给、完善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数字乡村赋权共富成色。从赋能与赋权的两维讨论数字乡村嵌入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行动,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共同富裕。
陈桂生徐铭辰
关键词:数字乡村共同富裕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及启示被引量:5
2014年
优化政府治理过程,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德国鲁尔区区域整治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联邦、州和鲁尔区政府治理鲁尔的特有模式和路径。通过明确政府政策导向、设立权威机构、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基础设施、加大环保力度等一系列整治措施,逐步改变了鲁尔区高耗能、以环境为代价谋取发展的老路。通过培植有竞争力的新兴替代产业,拉动了结构转型,较好地解决了由大规模工业衰退带来的经济停滞和环境恶化的难题。鲁尔区的经验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的借鉴。
陈桂生
关键词:资源型区域经济政府治理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机制
2025年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已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数字农业生产的技术嵌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动能转换、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跃升,是解说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框架。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包括以“强”“富”“美”为意涵的价值逻辑,以动力、组织、调适为内容的驱动逻辑,以现实需要和创新任务为目标的现实逻辑。就其推进机制而言,从迭代新技术增动能、重组新要素增形态与拓展新空间增场景等三方面着手,是持续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韧性的有效解。
陈桂生陈桂生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视角下推进农村创业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中部县域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2023年
以我国中部省份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为样本,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搭建平台、财税政策、金融供给、特色资源和产业融合五个前因变量促进农村创业创新的组态结构。结果显示:金融供给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必要条件;财税政策是农村创业创新的充分条件;产业融合是特色资源优势发挥的“催化剂”;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更多取决于多变量的组态效应。坚持因地制宜、优选政策工具组合,是协同共进农村创业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解。
陈桂生岳喜优
关键词:农村创业县域经济
生产性服务业何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组态效应的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以我国2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效应分析入手,探究金融、供应、农机、科技、销售、信息等6类生产性服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组态构型及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无法通过单项服务达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的,而是以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农机、科技和信息服务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条件,在不同组态路径中起到主导作用;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可归结为:科技+信息主导型、农机+科技+信息主导型、科技主导型、农机+信息主导型。
陈桂生岳喜优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数字乡村富裕共同体: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被引量:13
2023年
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共同富裕耦合于乡村富裕共同体发展的逻辑结构。这一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引领的数字乡村建设为数字乡村富裕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就其可能性而言,从数字化赋能农民就地就近增收、大数据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富裕增量”,以及数字化精准对接财富分配、数字化复归乡村情感的“红利共享”的“两手”出发,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能性空间将会持续扩容;随着数字乡村富裕共同体建设的推进,在数字化生产赋能农业增收、数字化转型生态乡村产业做大乡村富裕“蛋糕”的同时,以数字化缓解乡村相对贫困、数字化消弭城乡差距为抓手的乡村红利共享则是分好“蛋糕”的可选工具集。
陈桂生王玥
关键词:共同富裕
环境治理悖论中的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一个智猪博弈的模型被引量:13
2019年
智猪博弈模型提供了一个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协同治理环境的行动逻辑。以"智猪博弈"模型讨论作为博弈参与人的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环境治理偏好,可以清晰地描述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的环保行动逻辑,解释政治晋升锦标赛制度语境下的环境治理悖论。依据博弈"规则制导"的核心启示,破解环境治理悖论需要以"放权"和"赋权"的两手,以位移制度开关设置和扩大预期制度红利增量的协同性制度变迁,督促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从"等待"走向环境治理的"行动"。
陈桂生
关键词:环境治理公民社会公民参与智猪博弈
数字赋权与数字平权:迈向共同富裕的数字治理被引量:21
2022年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以“做大蛋糕”夯实富裕基础,又要以“分好蛋糕”公平共享发展红利。随着数字技术的嵌入与应用,数字治理日益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工具。以数字赋权夯实富裕底数、以数字平权共享数字红利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部门结构壁垒的“智”“治”分离、数字技术供给滞缓、公众数字应用能力孱弱等数字化赋权障碍,以及社会空间的“数字鸿沟”、组织系统的“数据壁垒”等数字化平权漏洞,是数字化增进共同富裕的治理难题。共同富裕应兼顾“共同”之“舵”和“富裕”之“桨”的两维,以“平权”为“赋权”共同富裕的数字化发展,一方面,从数字“用户运行”自治、推进数据开放的区域联盟、锚定“反数据歧视”的价值平衡等数字平权工具提升共同富裕的成色;另一方面,则从“智”“治”互嵌的结构优化、普惠与可及的数字红利场景应用、公民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培育等数字红利赋权共同富裕的增量。
陈桂生史珍妮
关键词:共同富裕
基于“制度—关系—行为”框架的社会扶贫模式研究——以山西省L县“1+3”扶贫模式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大扶贫格局”中的社会扶贫模式必然要广泛吸纳多元主体的参与。以“一网三超”为载体,山西省L县“1+3”社会扶贫模式推动了贫困户需求导向的社会资源归集最大化以及社会扶贫参与关系互构。从“制度—关系—行为”框架看,“1+3”社会扶贫模式在组织功能、持续性关系、主体参与行动等方面尚有拓展空间。相应地,流程再造和人才吸纳的制度嵌入、政策实施协同的可持续性关系构建、精准施策的社会服务协同行动,是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发展的工具集。
陈桂生文杰
关键词:社会扶贫扶贫模式
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被引量:26
2022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不容忽视。强化财政政策支持、完善金融供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至关重要。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探究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作用关系。从全国层面上看,财政支农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均存在负向影响,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从不同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西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而东部地区则相反;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存在短期滞后现象。进一步,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验证了PVAR模型实证得出的关于财政支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之间作用关系结论的稳健性。推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
岳喜优陈桂生
关键词:财政支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