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华
- 作品数:95 被引量:3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38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的代谢产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养心通脉方干预后指标改变的分析识别,探讨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产物的"组装"规律。方法:3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4组,运用GC-MS法进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鉴定各组共有峰,通过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同时检测分析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高于其余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血浆样品散点图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完全分离。因子载荷图表明乳酸、丙氨酸、缬氨酸、琥珀酸、苹果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质含量明显增高,果糖含量明显降低。养心通脉方干预后代谢物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发生改变的乳酸、丙氨酸、缬氨酸、琥珀酸、苹果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果糖等8种代谢物与反映"血瘀"病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具有一致性,有可能作为心血瘀阻证代谢性生物标志物。
- 简维雄黄献平陈清华莫莉郑锦辉孙贵香胡志希袁肇凯
- 关键词:代谢组学心血瘀阻证
- 傣医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傣医学为我国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学之一,针对傣医学面临的"名医消逝、名方流失、名药消失、医术失传、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我们开展了傣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办学形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惠及傣族地区及周边国家,对弘扬傣医药文化,丰富祖国医药宝库,促进边疆稳定、人民健康、睦邻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
- 熊磊郑进陈林兴张超杨梅赵怀清陈清华陈柏君夏咸松李玛琳
- 关键词:傣医学教学改革
- “八个结合”助推傣医学人才培养被引量:6
- 2015年
- 傣医学为我国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学之一,为解决后继乏人问题,开展了傣医学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构建了"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结合、中傣医结合、医药结合、医文结合、境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学用结合"的傣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傣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极大改变了傣医学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青黄不接的现状,为傣医药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 熊磊陈林兴杨梅张超赵怀清陈清华陈柏君夏咸松
- 关键词:傣医学
- 浅谈傣族医药学对影响体质因素的认识
- 2015年
- 傣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体质的认识颇具特色。傣族医药学认为影响傣族体质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包括嘎麻(先天因素)、底沙档三(地域环境)、年龄、肤色、血性、胆性、饮食因素等方面,其根本在于四塔(包括风、火、水、土)功能的强弱。体质学在傣族医药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广,用于指导诊疗、养生、预防和优生优育等方面,它是傣族人民长期医疗实践智慧的结晶,值得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 周红黎陈清华陈普
- 关键词:体质
- 傣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0年
- 傣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傣医药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傣医药在发展中重实践轻理论,重药物轻医理,理论与临床相脱节、医与药相脱节等现象十分突出。从傣医理论内涵研究、傣医文献整理研究、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问世等方面探讨了傣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不断提高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才能使傣族医药学得到蓬勃发展的观点。
- 陈普郑进张超林艳芳段立刚鲁法庭陈清华
- 关键词:傣医
- 傣药文尚海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8年
- 文尚海(竹叶兰)是傣族常用的解药,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文尚海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开发前景。
- 张闯陈普陈清华张超
- 关键词:傣药竹叶兰
- 民族医药中'神药两解'现象的思考
- 巫,巫术、巫医是研究医学发展史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医疗行为或医疗功用来看,本质是'神药两解'.它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广泛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医疗活动中,对于医学发展史上的分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目前,在云南民族医药中存在着为数不...
- 陈清华孔春芹陈普
- 关键词:民族医药宗教信仰辩证思维
- 文献传递
- 傣痛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新西兰兔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目的:观察傣药傣痛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新西兰兔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6只,其余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0.4mg/kg)和'傣痛消'高、低剂量组.新西兰兔膝关节腔注入尿酸...
- 张超骆始华陈清华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蛋白表达
- 文献传递
- 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确定养心通脉方中具有抗心肌缺血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方法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丹参菲醌、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多糖、复方蛋白、总生物碱、总挥发油10个成分部位,观察各成分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复方多糖、丹参菲醌虽能改善心电图的表现,但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不明显;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蛋白3种成分部位不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也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生物碱、总挥发油等5种成分可作为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
- 陈清华袁肇凯黄献平简维雄莫莉胡志希孙贵香
- 关键词:养心通脉方心肌缺血
- 藏、蒙、维、傣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被引量:4
- 2017年
- 近几年,中医及西医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较多,民族医药防治的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从藏、蒙、维、傣医药理论、方药应用、研究进展对其进行概述,以期为民族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所启发。
- 陈蓉陈清华李琼超熊金富梁志庆王仁杰吕仪郑进
- 关键词: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