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薪薪

作品数:26 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肾病
  • 7篇病理
  • 6篇临床病理
  • 6篇膜性
  • 6篇膜性肾病
  • 4篇特发性膜性肾...
  • 4篇自噬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病理分析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肾损
  • 3篇肾小球
  • 3篇细胞
  • 3篇间质
  • 3篇P62
  • 3篇KLOTHO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肾功能

机构

  • 14篇温州医科大学
  • 12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市中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6篇陈薪薪
  • 7篇吕吟秋
  • 7篇陈宇
  • 5篇陈朝生
  • 5篇章慧娣
  • 5篇陈朝生
  • 4篇李凡凡
  • 4篇黄朝兴
  • 4篇陈孝倩
  • 4篇陈波
  • 4篇周莹
  • 2篇仝欢
  • 2篇许菲菲
  • 2篇丁晓凯
  • 2篇郑尘非
  • 2篇马璐璐
  • 2篇陈朝生
  • 1篇赵光举
  • 1篇卢中秋
  • 1篇尤小寒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科教导刊(电...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不同类型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陈薪薪吕吟秋陈朝生章慧娣
特发性膜性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201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老年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IMN患者150例,其中≥60岁86例(老年组),≤35岁64例(青年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IMN患者的高血压、浮肿、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病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病例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以I、II期为主。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病变、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细动脉透明样变性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IMN老年患者较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感染,及较多伴肾小管间质和肾细小动脉的慢性化病变,对IMN老年患者应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陈宇陈薪薪黄朝兴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老年临床病理
2例阿德福韦酯引起肾损害行肾穿刺结果报道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8岁,2010-12入院,主诉:"乏力伴血肌酐升高9月",期间血肌酐波动于132-172umol/L,多次查血钾低,最低时1.9mmol/L,既往慢性乙肝病史20年,2年前开始服用"阿德福韦...
章慧娣吕吟秋陈波陈薪薪黄朝兴李凡凡陈孝倩
文献传递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91例临床病理分析
陈薪薪吕吟秋陈朝生章慧娣
伴与不伴原发性肾病的恶性高血压肾损害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恶性高血压伴和不伴原发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恶性高血压、肾病理证实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且具有完整临床病例资料的患者。根据临床和肾脏病理将患者分为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无原发性肾病患者(恶高组)和伴有原发性肾病患者(恶高肾病组)。收集住院临床基线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1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恶高肾病组18例,年龄(32.5±6.5)岁,男性12例,原发性IgA肾病比例较高(16/18);恶高组13例,年龄(34.7±8.1)岁,男性12例。恶高肾病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恶高组[(32.7±6.4)g/L比(38.5±7.3)g/L,P=0.027],24 h尿蛋白明显高于恶高组[(4.03±2.71)g比(1.45±0.98)g,P=0.002],临床非均一性血尿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恶高组(14/18比0,P=0.001)。恶高肾病组球性硬化数、球性硬化比率≥50%患者的比例、系膜细胞增生和新月体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恶高组(均P<0.05),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缺血性皱缩比例明显低于恶高组(P<0.01),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恶高组(P<0.01)。两组患者肾小血管和微血管的急性损伤和慢性病变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急性肾小管损伤(刷状缘脱落、小管上皮细胞扁平化)是肾功能好转的预测因素(HR=5.956,95%CI 1.198~29.614,P=0.029)。以终末期肾病(ESRD)为研究终点,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恶高肾病组的肾脏累计存活时间明显短于恶高组[(24.1±9.3)个月比(56.6±12.4)个月],肾脏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恶高组(11.6%比53.3%,Log-rank χ^2=5.022,P=0.0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重度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是恶性高血压患者进展至ESRD的风险因素(HR=5.870,95% CI 1.372~25.112,P=0.017)。结论恶性高血压伴有原发性肾病比不伴�
陈天新陈波陈薪薪周莹李铎丁晓凯赵润英缪初升陈朝生
关键词:高血压活组织检查肾小球硬化终末期肾病
自噬在肾间质纤维化小鼠中的表达趋势
2019年
目的: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术后不同时间点自噬的表达趋势。方法:3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组: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UUO)组,分别在UUO术后3、7、14 d处死小鼠,假手术组7 d处死,每组小鼠8只。留取血清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光镜病理结果,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LC3蛋白和P62蛋白的表达。结果:UUO术后梗阻侧肾脏皮质变薄,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病变,病理变化以UUO术后14 d最突出。与Sham组相比,LC3-Ⅱ蛋白含量从3 d开始逐渐增高,7 d时达峰值,14 d时下降;而P62与LC3-Ⅱ相反,3 d开始下降,7 d达最低值,14 d又逐渐恢复,表明自噬在7 d这个时间点表达最显著。电镜显示UUO术后7 d出现自噬小体和吞噬泡现象。结论:UUO术后自噬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在7 d时表达最显著,自噬与病理严重程度不平行。
陈薪薪陈宇郑尘非周莹陈朝生
关键词:UUO自噬P62
三种不同类型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肾脏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狼疮性肾炎Ⅴ型(即狼疮性膜性肾病,LN-Ⅴ)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2006年9月~2011年4月经临床及肾活检诊断为IMN、LN-Ⅴ及HBV-MN的患者242例,对其中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41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结果:临床资料完整的141例患者中IMN93例(66.0%),LN-Ⅴ39例(27.7%),HBV-MN9例(6.3%)。与LN-Ⅴ相比,IMN在浮肿、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伴镜下血尿方面较常见;而镜下血尿又以HBV-MN中最多,其次为IMN;LN-Ⅴ有更多的肾外系统性表现。血IgG、血IgA在LN-Ⅴ及HBV-MN中升高,血补体C3、C4在LN-Ⅴ及HBV-MN中下降。病理改变均以Ⅰ期、Ⅱ期为主,系膜细胞中重度增生、免疫荧光满堂亮、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在LN-Ⅴ及HBV-MN中较常见。结论:三种膜性肾病有各自临床与病理特点,确诊需结合临床和病理综合分析。
陈薪薪吕吟秋陈朝生章慧娣李凡凡陈孝倩许菲菲
关键词:膜性肾病肾活检
5/6肾切除大鼠早期模型中p38MAPK的动态变化
2008年
目的:研究5/6肾切除大鼠模型中p38MAPK磷酸化的动态表达情况。方法:82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5/6肾切除模型组72只,假手术对照组10只。模型组造模完成后,分别于肾切除早期(术后1/2h、1h、3h、6h、12h、1d、2d、4d)相应时间点处死,每组9只,假手术组于术后12h处死,称量各组体重及残余肾重,计算肥大指数;下腔静脉取血留取血清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皮质磷酸化p38MAPK活性的表达情况;以病理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脏呈代偿性肥大,肥大指数增高(P<0.05),Scr和BUN升高(P均<0.01)。免疫印迹法显示5/6肾切除术后1/2h、1h、3h、6h、12h磷酸化p38信号呈递增趋势,尤以12h信号最强,之后信号减弱,2d时几乎不可见,4d有较弱的信号,假手术组未见明显信号。光镜下,发现肾小球有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宽不明显,肾小管偶有轻度变性,间质偶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偶见足突局灶融合。结论:5/6肾切除大鼠在造模完成后12h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最强。
陈薪薪苏震杨刚黄朝兴
关键词:5/6肾切除P38MAPK信号转导磷酸化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老年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281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老年前期组和青年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IMN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与青年组及老年前期组比较,老年组患者的高血压、浮肿、肾衰竭、糖尿病及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BMI、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浆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Ccr在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膜性肾病的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与青年组及老年前期组比较,老年组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病变、肾小动脉内膜增厚、细动脉透明样变性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IMN老年患者较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竭和感染,及较多伴肾小管间质和肾细小动脉的慢性化病变,对IMN老年患者应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采取针对性治疗。
陈宇陈薪薪黄朝兴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老年临床病理
血、尿NGAL与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选择初次诊治经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IgAN且未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40例,同时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NGAL水平,并分别用IgAN牛津分型和Katafuchi半定量标准对病理进行评分。分析血、尿NGAL与IgAN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尿NGAL反映IgAN肾功能情况较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更敏感,与高血压、Scr、BUN、牛津分型的系膜增殖积分(M)、间质纤维化或小管萎缩(T)以及Katafuchi分型的系膜增殖、局灶节段病变、球性硬化、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血管壁增厚、小动脉玻变等多个指标相关性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P<0.01),尤其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各项指标(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显著相关(r均>0.6,P<0.01)。ROC曲线表明血、尿NGAL在IgAN中反映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方面明显优于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NGAL在反映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方面比尿NGAL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结论:血、尿NGAL水平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多个指标相关,更能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可以作为评估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的早期无创性指标。
陈薪薪陈朝生陈宇吕吟秋陈波李凡凡陈孝倩许菲菲
关键词:IGA肾病小管间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