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袁曦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细菌纤维
  • 9篇细菌纤维素
  • 5篇改性
  • 4篇木醋杆菌
  • 4篇肝素
  • 3篇乙烯
  • 3篇乙烯醇
  • 3篇烯醇
  • 3篇聚乳酸
  • 3篇聚乙烯
  • 3篇聚乙烯醇
  • 3篇复合膜
  • 2篇原位复合
  • 2篇生物稳定性
  • 2篇微观结构
  • 2篇微生物
  • 2篇纤维
  • 2篇聚乳酸纤维
  • 2篇聚乙烯醇复合...
  • 2篇甲基

机构

  • 12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陈袁曦
  • 11篇周晓东
  • 3篇林群芳
  • 2篇尹晓琛
  • 2篇杨眉
  • 1篇裴重华
  • 1篇李兆乾
  • 1篇范传杰
  • 1篇陈丹丹
  • 1篇陈丹丹
  • 1篇张雅琴
  • 1篇常瑶
  • 1篇聂琴
  • 1篇陈小婷
  • 1篇于冬云
  • 1篇杨眉

传媒

  • 6篇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纤维素/肝素复合物的制备与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浸泡和交联法将肝素(Hep)固定在细菌纤维素(BC)上,研究了BC/Hep复合物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BC结构中出现了Hep的特征吸收峰;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显示,浸泡或交联后,在Hep的作用下,BC的结构变得紧密,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增大,其中交联法制备的复合物的结构与结晶性能变化更为明显。拉伸性能实验表明,与纯BC相比,浸泡和交联制备的BC/Hep复合物力学性能增强,交联法制备的复合物力学性能优于浸泡法,Hep溶液浓度为1.5 g/100 m L时其拉伸强度最大,可达到177.82 MPa,与纯BC相比提高了76.3%。
陈丹丹陈袁曦张雅琴周晓东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肝素复合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对硅酸盐类增强材料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对硅酸盐类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通过木醋杆菌发酵形成的细菌纤维素,对硅酸盐增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在硅酸盐材料表面包覆纤维素有机高分子,实现对增强材料的表面改性,提高硅酸盐类增强材料与聚合物基...
周晓东陈袁曦林群芳尹晓琛范传杰李兆乾裴重华
文献传递
明胶改性聚乳酸纤维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用己二胺和戊二醛处理聚乳酸(PLA)纤维,在纤维表面引入醛基,接枝明胶后获得表面亲水改性的PLA纤维。接枝明胶在改善纤维亲水性的同时保持了纤维的拉伸强度,还提高了纤维在碱性溶液中的湿热稳定性。经戊二醛交联,PLA纤维表面亲水性降低,水分难与纤维表面接触,热碱溶液处理后纤维力学损伤程度降低,进一步提高了PLA纤维的湿热稳定性。
陈袁曦陈小婷周晓东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明胶戊二醛
木粉的微生物法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培养木醋杆菌,使其所产细菌纤维素"生长"于木质纤维表面和表面的缝隙处,从而实现对木粉的表面改性。采用挤出混炼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木粉经细菌纤维素改性后,木质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情况明显改观,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与未处理时相比,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27.05%,24.11%,39.13%。
尹晓琛林群芳陈袁曦周晓东
关键词:表面改性聚乳酸细菌纤维素木粉
淀粉纳米晶对玻璃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自制的淀粉纳米晶(SNC)对玻璃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增加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研究了处理方式、处理时间、SNC乙醇分散液浓度、热处理温度等工艺参数对SNC在玻璃纤维表面沉积情况的影响,以及对改性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单纤维强力仪对处理前后玻璃纤维进行表征,并采用微脱粘法测试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情况。结果表明,当重力静置处理时间24 h,SNC乙醇分散液浓度为1 g/100 m L时,SNC在玻璃纤维表面均匀沉积,且能显著提高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IFSS,为27.29 MPa,较未处理的纤维增加29.3%。150℃热处理4 h后,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显示SNC与玻璃纤维形成化学键合,进一步增加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粘结,IFSS值达到32.30 MPa,较未处理的纤维增加53%,且纤维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好的维持。
聂琴陈袁曦常瑶周晓东
关键词: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表面改性
材料表面微生物改性及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由微生物发酵形成的细菌纤维素(BC),具有超细纳米纤维网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纳米生物材料。与天然的植物纤维素相比,细菌纤维素具有更高纯度、持水性、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因此在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r&...
陈袁曦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界面改性聚乳酸纤维
交联改性细菌纤维素/肝素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在细菌纤维素(BC)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肝素(Hep)原位制备BC/Hep复合膜,并向提纯过后的复合膜加入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进行交联改性,研究了肝素对BC培养液中木醋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物质的量之比的交联剂对复合膜力学性能、膨胀率和透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C培养液中加入Hep能够促进木醋杆菌的生长,Hep可提高BC膜的拉伸强度,但降低了膨胀率和透湿性;交联改性后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当EDC/NHS/Hep-CO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24/1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较纯BC及未加交联剂的BC/Hep复合膜分别提高了28.28%和15.4%,且膨胀率和水蒸气透过率与纯BC相近,分别为8 274%和(814.10±44.87)g/(m^2·d),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创伤敷料。
张雅琴陈袁曦周晓东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肝素交联改性膨胀率水蒸气透过率创伤敷料
一种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将聚乙烯醇直接添加到木醋杆菌发酵培养基中,利用聚乙烯醇和细菌纤维素间的氢键作用使细菌纤维素在其分泌和组装过程中同聚乙烯醇原位复合,将所得复合膜...
周晓东杨眉陈袁曦
文献传递
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浸渍法向细菌纤维素(BC)中引入聚乙烯醇(PVA),对BC/PVA复合材料的结构、光学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当浸渍液中PVA浓度为20 g/L时,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在保持BC超高力学强度的同时光学性能较纯BC显著提高,透光率最高可达90.74%,可见光区最多提高24.26%。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表明,大量自由PVA渗入BC网络结构,复合材料层状结构淡化,结晶度下降。
杨眉陈袁曦于冬云周晓东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光学性能
一种细菌纤维素/肝素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肝素医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利用木醋杆菌发酵制备细菌纤维素(BC)膜,经过提纯处理后,浸泡在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中一段时间,使得BC表面接入氨基。在交联剂1‑乙基‑3‑(3‑...
周晓东陈丹丹陈袁曦林群芳张雅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