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逊文
- 作品数:124 被引量:3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带掌背动脉的逆行掌骨关节面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骨关节缺损被引量:12
- 1995年
- 在手各掌骨间隙背侧,走行有4条掌背动脉,在各掌骨头之间,均发出一条恒定的吻合支,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相连,构成掌骨掌背动脉的血管吻合网,并有二条小静脉伴行,与腕背侧血管网吻合向腕掌关节和掌骨供血。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掌骨关节面修复手部关节缺损8例,获得成功。用带伸腱掌骨块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皮瓣,一次修复骨关节缺损合并肌腱和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就地取材,不损伤手部主要的血管和神经,可一次修复多个关节,配合外固定支架,术后立即功能锻炼,保证了骨关节可靠固定和术后早期活动。
- 左中男陈逊文元启鸿杨志锋何斌
- 关键词:骨关节缺损掌背动脉关节组织瓣
-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 2007-11-27/2008-12-01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 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 周龄 Wistar 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 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 pcDNA3-bFGF 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 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 Wistar 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 2,4 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结果:利用 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 pcDNA3-bFGF 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 G418 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 mRNA 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
- 史德刚栗国梁张积仁黄忠琴许灼新陈志维陈逊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血管生成
- 内外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骨不连(附23例报告)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采用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骨大块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肱骨骨折骨不连。方法 :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折端加自体大块髂骨植骨并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髂骨块及骨折端。结果 :所有病例 3~ 6个月愈合 ,治愈率 95 %。结论 :外固定支架加自体髂骨夹板式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肱骨骨不连 ,操作简单 ,缩短骨不连治疗时间 ,治愈率高 ,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方式。
- 李焱陈逊文吴征杰
- 关键词:肱骨骨不连植骨外固定
- 骨宝口服液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04年
- 陈逊文沈楚龙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 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 (DEXA)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骨密度变化 ,说明临床测定骨折愈合程度的方法。方法 :对 171例前臂骨折在正常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区及其相邻两侧非骨折区骨矿物密度 (BMD)变化 ,将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在整个观察期内 ,骨折区BMD值呈显著上升趋势 (P <0 .0 1)。结论 :DEXA对骨折端的BMD跟踪测定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端骨痂生长状况 。
- 傅强陈志维曹海伟刘效仿陈逊文陈渭良钟广玲
- 关键词:骨密度骨折骨痂
- 小夹板固定治疗Ⅰ、Ⅱ型急性单纯下胫腓联合损伤12例的疗效研究
- 何利雷陈逊文邹运璇范伟峰
- 外固定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分析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外固定方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集的佛山市中医院40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接受超踝杉树皮小夹板固定和U形石膏托固定,同时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采用Kofoe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对患者受伤踝关节初诊、伤后2周、伤后2个月、伤后6个月的功能进行评价,复查X线片评价下胫腓联合是否分离。结果两组Kofoed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下胫腓联合分离,但杉树皮小夹板舒适性较好且利于早期消肿。结论两种外固定方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但中医杉树皮小夹板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和有利于早期消肿及关节微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利雷陈逊文赵立连张朝鸣邹运旋范伟锋李灿杨谭国昭
-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损伤外固定石膏托
- 小儿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55例治疗体会
- 1998年
- 小儿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之一,少部份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骨折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或过早去除外固定及下地负重活动,导致骨折对位不良,在重叠、成角、旋转等情况下畸形愈合,造成下肢短缩畸形而影响肢体活动功能。我院骨伤科于94-06~97~12月共收治外地来求治的小儿股骨干陈旧性骨折55例。46例我们采用全麻下行闭合手法折骨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滑动式皮肤牵引或骨骼牵引等治疗方法,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潘国铨陈逊文元启鸿李焱
- 关键词:儿童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
- 活动性并指固定治疗手部掌指关节缺损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报道利用伤指邻近的正常手指作为生理性外固定支架与伤指并指固定,应用带血供的掌骨近端骨块修复2~5掌指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掌骨近端关节面修复掌指关节缺损,用1或2枚克氏针将伤指与相邻正常手指横行贯穿固定,保持各关节的自由活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7周左右拆除克氏针。结果治疗2~5掌指关节缺损11例获得成功,修复后的掌指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术后1~3个月关节活动接近正常,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该方法在修复2~5掌指关节缺损中具有简化手术,就地取材,损伤小,骨折固定可靠,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缩短疗程。
- 左中男陈逊文高俊青何斌黄智强
- 关键词:手部显微外科手术固定术
- 健脾益气法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脾主四肢、肌肉理论在治疗严重创伤中软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并在治疗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于创面中心区取材,采用组织固定切片后行CD31和PCNA染色,运用多功能显微镜(ZEISS Axioskop2)观察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d、10d、15d健脾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的速度和胶原化的速度都比模型组和活血化瘀组快。结论:健脾益气法能有效地促进严重创伤后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且比传统的创伤早期单纯应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更好。
- 陈逊文朱永展陈志维吴征杰何利雷
- 关键词:健脾益气法创伤软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