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麟
- 作品数:65 被引量:297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主题·灵魂·精髓——十六大学习札记
- 2003年
- 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内容,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实事求是,大胆创新。
- 陶德麟
- 关键词:十六大报告
-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被引量:56
- 2010年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在总结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时,指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怎样理解大众化?怎样理解大众化与中国化、现代化的关系?在现代中国如何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中作了深刻的论述。
- 陶德麟
- 关键词:大众化思想理论建设执政党建设时代化决议
- 如何对待小农意识被引量:2
- 2002年
- 袁银传同志出版的<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一书论述的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 陶德麟
- 关键词:小农意识经济制度小农经济政治制度回避
- 回忆冯定同志
- <正>我没有机会直接当冯定同志的学生,他的著作我也读得不多。但他一直是我崇敬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我第一次知道冯定同志是在50年前。1952年我在武汉大学上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校刊《新武大》的编辑工作,也协助党...
- 陶德麟
- 文献传递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 2005年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方针、目标、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必将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谈一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 陶德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化问题社会科学事业
- 办好高校出版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 1994年
- 武汉大学出版社创办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它同兄弟院校的出版社一样,也经历了克服困难、积累经验、摸索道路的艰苦过程,这个过程还在继续。我分管出版社也有5年多的时间,对大学出版社的重要性有一点虽然肤浅但却真切的体会,想谈出来向大家请教。 国外许多比较著名的大学都有出版社。国内大学出版社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要办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与其他出版社有什么不同?
- 陶德麟
- 关键词:学术丛书新闻出版教学科研服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被引量:1
- 2005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果,但研究者的视角和切入点有所不同,观点和结论也有所不同。这些歧异的深层原因是对一系列前提性问题的理解的歧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方法论上的歧异。讨论这些歧异,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 陶德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著作佛教哲学方法论问题
- 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马克思主义2001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 2002年
- 女士们、先生们:在"马克思主义2001"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的时刻,我谨以非常高兴的心情对到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的东道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表示诚挚的感谢!这次研讨会是去年在美国召开的"马克思主义2000"国际研讨会的继续。在那次会议上,中国学者们带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同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且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年。
- 陶德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
- 对“双百”方针的理论基础应当重新解释被引量:1
- 1988年
- 一、问题的症结何在?“双百”方针提出三十多年了。这个方针在1956年作为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被郑重宣布的时候,曾经理所当然地激动过千百万志士仁人的心,
- 陶德麟
- 关键词:艺术发展文化繁荣社会主义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被引量:47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有两个基础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的三种论点,即中国人学到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不可能读懂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国化会使马克思主义变形走样,在学理上和事实上都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就决定了它是一个标志实践目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概念,同时也就逻辑地蕴含了它的检验方式和检验标准。与版本学、校勘学、考据学、训诂学一类的问题不同,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败得失不能用汉儒和清代朴学家注经的办法,以某个论断与某个文本是否符合为标准,而只能以实践的结果与实践方案的预期目的是否符合为标准。中国革命建设的历程表明,以文本为检验标准必然导致教条主义。
- 陶德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本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