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怡
-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内源性CaMKⅡ抑制剂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人内源性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抑制剂(CaMKⅡ)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CaMKⅡN cDNA,构建含CaMKⅡN cDNA的表达载体,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该分子...
- 侯军胡晓静孟秀琴陶怡韩颖张倩乔施菊妹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扩增及其抗自体骨髓瘤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体外高效扩增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身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方法,研究扩增前和扩增后NK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株U266和自体骨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10例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K562转基因细胞株在含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IL)-2的培养液中共育14d,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和铬51释放法等方法,研究NK细胞的扩增情况、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和抗骨髓瘤作用。结果 300U/mLIL-2共培养体系扩增NK细胞的扩增倍数为196.4±12.8,扩增后NK细胞存活率>95%,IL-2能增强共培养体系中NK细胞的增殖能力。在效靶比为10∶1时,扩增后NK细胞对自体骨髓瘤细胞的平均杀伤率为(38.1±6.2)%,显著高于扩增前的(3.9±1.7)%(P<0.01)。结论 K562转基因细胞株能特异性刺激骨髓瘤患者NK细胞扩增,扩增后NK细胞抗自体骨髓瘤的作用显著增强,扩增并活化的NK细胞将有望作为临床治疗MM的免疫治疗方法。
- 施菊妹邵阳吴晓松陶怡艾工文胡晓静侯军孟秀琴郑军华
- 关键词:自体自然杀伤细胞多发性骨髓瘤
- 铁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01至2018-06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血液科初治的32例MM患者和3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MM组患者已排除引起铁蛋白升高的其他因素。比较MM组与对照组SF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检测SF在M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随访32例MM组患者每次化疗前的SF水平以及相应的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水平共计169人次,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M组SF(546.60±427.66)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31.20±111.7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P=0.000)。ROC曲线分析中,SF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5(P=0.000),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随访32例MM患者共169人次,定期化疗前SF与β2-MG有正相关关系(r=0.714,P<0.01),而与LDH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r=0.059,P> 0.01)。Ⅲ期MM患者中SF水平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对MM有辅助诊断价值,能反映一定程度的肿瘤负荷,SF结合β2-MG对MM患者分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吴晓颖俞晴陶怡
-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
- IGF-I、β2-MG和S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IGF-Ⅰ、β2-MG和SF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分期的关系。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十院血液科及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肿瘤科治疗的77例MM患者纳入为MM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在上海十院健康志愿者77名作为对照组,比较IGF-Ⅰ、β2-MG和SF在M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分期的水平。结果:在ROC分析中,β2-MG和SF单检与联检组均具有诊断意义,3个指标联合诊断价值最高,但单独IGF-Ⅰ不具有诊断意义。在IGF-Ⅰ、β2-MG和SF与不同分期比较中,Ⅰ期的β2-MG和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Ⅱ期、Ⅲ期(P<0.05);Ⅰ期IGF-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GF-Ⅰ在Ⅰ期中的水平低于Ⅱ期、Ⅲ期(P<0.05);在IGF-Ⅰ与β2-MG、SF在不同分期相关性分析中,在MM组Ⅰ期IGF-Ⅰ与SF相关(r=0.417),但是与β2-MG不相关,在MM组Ⅱ期中IGF-Ⅰ与β2-MG和SF均相关(r=0.543,r=0.426),在MM组Ⅲ期中IGF-Ⅰ与β2-MG和SF均相关(r=0.425,r=0.672)。结论:IGF-Ⅰ、β2-MG和SF单个指标对MM诊断价值不高,但是3个指标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MM的准确率,在MM的Ⅱ期与Ⅲ期中3个指标显著增高且IGF-Ⅰ与β2-MG和SF均相关。
- 吴晓颖施菊妹陶怡李中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新进展被引量:9
- 2019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每年发病率大约为5/10万,据2018年最新统计,MM约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8%,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MM是骨髓中的浆细胞恶性增殖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M蛋白)分泌过多,引起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谢熠陶怡施菊妹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硼替佐米沙利度胺
- 微小残留病灶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检测方法被引量:3
- 2017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过去十年中逐步提升,具体表现为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延长,许多患者经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同时,大多数研究表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相关信息可代替总生存率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近年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二代测序技术及PET/CT等检测MM患者MRD的高敏感试验也在逐步开展。本文仅就MRD的临床意义及上述4种检测方法各自的特征作一综述。
- 俞晴施菊妹陶怡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灶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 G30.丙戊酸钠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上调骨髓瘤细胞表面NKG2D配体并增强NK细胞对其杀伤作用
- 施菊妹陶怡侯军吴晓松
- 文献传递
- G3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NK细胞体外扩增及其抗自体骨髓瘤作用研究
- 陶怡施菊妹邵阳侯军艾工文胡晓静孟秀琴吴晓松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被引量:3
- 2015年
- 近十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就是对适合大剂量化疗(HDT)及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年轻患者引入新药(如沙利度胺、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作为一线治疗。这些药物在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ASCT前后的完全缓解率。实现“最佳治疗”包括新药基础上的诱导治疗、HDT以及在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使用新药,使MM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80%,对于初诊时确定为良好预后分型的患者可能达到治愈。然而,新药的高效性促使一些研究机构研究在不进行ASCT的情况下其作用如何。2014年末,初步的随机数据提示早期ASCT加新药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新药。因此,对于适合HOT的年轻MM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依然包括ASCT。文章介绍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 杨蕊雪陶怡施菊妹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在恶性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其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关系
- 2011年
- 本研究讨论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在3种来源淋巴的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淋巴细胞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的关系。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系、淋巴瘤Daudi和Raji细胞系、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11β-HSD2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糖皮质激素(GC)对3种淋巴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情况;应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不同浓度GC对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C联合11β-HSD2抑制剂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Jurkat细胞凋亡影响。结果显示,11β-HSD2在Jurkat细胞中高度表达,而在Daudi、Raji细胞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不表达。Jurkat对GC诱导的凋亡耐受,而Daudi和Raji对GC诱导的凋亡敏感。18β-GA能增加Jurkat细胞对GC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论:11β-HSD2与Jurkat细胞对GC耐药有关,干预11β-HSD2可作为改善GC耐药的潜在靶点。
- 陶怡施菊妹张燕香高路湛凤凰
- 关键词:细胞凋亡糖皮质激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