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波
- 作品数:28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空肠脂肪瘤并肠套叠影像学诊断1例
- 2015年
- 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间歇性左中腹隐痛40余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中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均正常。B超示:腹部及盆腔未见确切异常。
- 陶海波丁莹莹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肠套叠入院查体腹部压痛肿瘤标记物肝肾功能
- 磁共振改良DIXON定量技术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改良DIXON定量技术(mDIXON Quant)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椎体转移患者的MRI图像。扫描序列包括T1WI、STIR、mDIXON Quant及T1WI压脂增强。分析T1WI、FF图像在椎体转移瘤中的诊断效能;比较正常椎体与椎体转移瘤FF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估FF值的诊断效能。结果FF图像诊断椎体转移瘤的敏感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T1WI。椎体转移瘤的FF值明显低于正常椎体(Z=-21.792,P<0.05),其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截断值为9.87%,诊断敏感度99.6%,特异性92.0%。结论mDIXON Quant能够定量测定椎体转移瘤的脂肪含量,对椎体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张嘉陶海波陶海波丁莹莹李梅李曼竹李鹍
- 关键词:椎体转移瘤磁共振
- 体部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SCT与病理表现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体部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SCT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共36个病灶的临床、MSCT及病理资料,其中2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31例单发,2例多发。病灶主要位于躯干部(17/36),其次为头面部(12/36),发生于四肢(7/36)者较少。囊壁增厚并强化者19个(52.8%),呈片状软组织密度并不均匀强化者7个(19.4%),病理显示继发感染、肉芽肿性炎或不同程度的异物巨细胞反应;呈高密度者6个(16.7%),其中伴钙化4个;完全钙化者4个(11.1%),病理示囊内同样为豆腐渣样物质,与角化物皂化及钙化或是含有较高浓度蛋白成分有关。结论体部不典型表皮样囊肿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够反映病灶炎症、感染及钙化等病理特点。
- 马焕吕玲张大福王洪波陶海波李鹍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
- 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一例被引量:7
- 2014年
- 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及腰背部持续性绞痛十余天入院,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部局限性隆起,肝下缘位于肋下5 cm,质硬,光滑,边缘钝,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AFP 阴性,CA-125为63.66 kU/L(0~35 kU/L),余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超声示肝右叶大小约13.6 cm×11.5 cm×8.4 cm 的肿块,回声强弱不等,并见不规则片状液性无回声区,肝内胆管结构无明显改变。腹部 CT 平扫示肝右后叶下段内有一巨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9 cm×8.0 cm,中央区及边缘部见低密度区,CT 值约20~30 HU,边界尚清(图1);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 CT值40 HU,且于病灶内见粗大肝动脉穿行(图2),门脉期和延迟期示肿瘤实性部分进一步强化,CT 值达75HU(图3),低密度区无强化。
- 陶海波丁莹莹杨军李振辉
- 关键词:肝脏平滑肌肉瘤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对于术后化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骨肉瘤NAC前后的变化,探讨平均ADC值(ADCmean)和最小ADC值(ADCmin)在骨肉瘤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云南省肿瘤医院2013-06-01-2015-05-30 17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在NAC前、后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化疗前、后肿瘤ADCmean、ADCmin,并计算ADCmean变化率和ADCmin变化率,计算公式为ADC变化率=(ADC化疗后-ADC化疗前)/ADC化疗前。术后肿瘤坏死率评估按Huvos标准分为化疗反应良好组和反应差组。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化疗前后ADCmean和ADCmin,化疗反应不同组间ADCmean变化率和ADCmin变化率。结果化疗反应良好组10例,反应差组7例。骨肉瘤NAC后ADCmean和ADCmin分别为(1.60±0.32)×10-3和(1.27±0.35)×10-3 mm2/s,较化疗前〔(1.09±0.28)×10-3和(0.79±0.12)×10-3 mm2/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反应良好组ADCmin变化率为1.09±0.18,明显高于反应差组的0.55±0.29,P<0.05;但2组间ADCmean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 DWI可以通过NAC前后ADC值的变化来监测骨肉瘤化疗疗效,ADCmin是骨肉瘤患者有用的预后指标。
- 马焕李鹍李振辉吕玲陶海波丁莹莹
- 关键词:骨肉瘤药物疗法扩散加权成像
- 基于多分辨率特征融合与上下文信息的胃癌复发预测方法
- 2024年
- 胃癌病理图像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其复发预测任务面临病灶组织形态特征不显著、多级分辨率特征融合不足、无法有效利用上下文信息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胃癌病理图像分析的三阶段复发预测方法。在第一阶段,利用自监督学习框架SimCLR对低分辨率下的补丁图像进行训练以降低不同组织图像的耦合度,从而获得解耦后的增强特征。在第二阶段,将获取的低分辨率增强特征与对应高分辨率未增强特征进行融合,实现不同分辨率下的特征互补。在第三阶段,针对补丁图像数量差异较大导致位置编码困难的问题,利用多尺度的局部邻域进行位置编码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获得具有上下文信息的特征,随后与卷积神经网络所提取的局部特征进行融合。通过在临床收集的数据上进行评估,与同类方法最佳性能相比,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在准确率、曲线下面积(AUC)指标上取得了最佳性能,分别提高了7.63%、4.51%,证明了该方法对胃癌复发预测的有效性。
- 周泓宇陶海波薛飞跃王彬金怀平李振辉
- 关键词:复发预测上下文信息
- MRI及MRA对四肢软组织肉瘤血管与骨侵犯评价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准确判断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病灶与邻近大血管及骨的关系是规范化手术切除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常规MR断面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图像评价四肢STS对邻近大血管及骨侵犯情况的价值。方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3-01-01-2016-06-30STS患者109例。在MR断面和MRA图像上对肿瘤与邻近大血管及骨的关系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实验,计算MR断面,MRA图像评价STS累及血管、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其中行截肢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16例,扩大切除术69例。病理证实大血管受累27例,未受累82例;骨受侵20例,未受侵89例。MRI断面和MRA图像诊断STS邻近大血管受累的的敏感性分别为85.19%(23/27)、96.30%(20/27),特异性分别为84.15%(69/82)、74.39%(61/82),进一步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3,P=0.886。MRI诊断STS骨受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0%(17/20)和91.01%(81/89)。结论术前MRI和MRA诊断STS侵犯邻近大血管与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外科STS术前分期、手术切缘评估及术式选择有重要价值。
- 李鹍马焕李振辉陶海波丁莹莹
- 关键词:肢体软组织肉瘤磁共振血管成像
-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对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
- 目的 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于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常规MR及动态增强检查.将动态增强图像数据输入美国通用公司商用灌注软件包Omni-Kinetic...
- 马焕李鹍丁莹莹陶海波王驰
-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磁共振成像
- 骨巨细胞瘤的生物行为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及生物行为较复杂,侵袭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如肺转移。因此准确评价其生物行为对其临床诊疗尤为重要,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及组织细胞学的发展为骨巨细胞瘤的生物行为提供了全面评价体系。本文对骨巨细胞瘤生物行为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陶海波飞勇李鹍丁莹莹刘一帆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组织细胞化学
-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骨肉瘤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对于术后化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在骨肉瘤NAC前后的变化及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2015-06-01-2017-12-3017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于NAC前、后进行常规MR及动态增强检查。将动态增强图像数据输入商用灌注软件包Omni-Kinetics 2.10计算化疗前、后定量灌注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同时,使用Siemens Sygno(MR B19)工作站及软件包计算化疗前、后肿瘤体积。依据Holscher法评价化疗疗效,并依此将病灶分为反应良好组和反应差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化疗前、后各灌注参数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化疗前、后各灌注参数。结果化疗反应良好组7例,反应差组10例。反应良好组Ktrans(t=8.693,P<0.001)、Kep(t=3.362,P=0.015)在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在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9,P=0.985。反应差组Ktrans(t=2.018,P=0.074)、Kep(t=1.701,P=0.123)和Ve(t=1.963,P=0.081)在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反应良好组和反应差组Ktrans(t=1.961,P=0.069)、Kep(t=1.488,P=0.177)和Ve(t=0.664,P=0.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反应差组Ktrans高于反应良好组,t=3.335,P=0.005;2组间Kep(t=1.034,P=0.317)、Ve(t=0.829,P=0.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可得,化疗后病灶Ktrans对化疗反应差的预测能力最高,其最佳临界值为0.831min-1,敏感度为80.0%(8/10),特异度为7/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3,P<0.05。结论骨肉瘤NAC反应良好者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参数
- 马焕李振辉李鹍胡早秀杨义豪陶海波
- 关键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