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克华
- 作品数:42 被引量:133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贴膜式Ni-Cr换能元设计及性能研究
- 2024年
- 通过热压工艺将5μm的Ni-Cr薄膜附着在聚酰亚胺薄膜上制备了贴膜式Ni-Cr薄膜,采用激光刻蚀加工工艺制备了贴膜式Ni-Cr换能元电桥,仿真优化设计了蝶形、S形换能元电桥,并开展了2种形状电桥的贴膜式Ni-Cr换能元的伏安特性、最大不熔断电流、50 ms脉冲恒流电爆特性以及发火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桥区长度为3 mm的换能元电桥在1 A 5 min恒流激励后桥区温度最低;贴膜式Ni-Cr换能元在33μF电容放电时,随着充电电压的升高断桥时间缩短,蝶形和S形未发生断桥的电压分别为16,20 V;蝶形和S形换能元在5 min恒流脉冲输入下的最大不熔断电流分别为1.3,1.2 A;在50 ms脉冲恒流电爆时,随着施加电流幅度的不断增加,其工作电压也不断增高,其断桥时间越来越短,S形换能元和蝶形换能元分别在2.4,2.3 A时电桥未发生爆炸;33μF、28 V电容放电下贴膜式Ni-Cr换能元可以点燃斯蒂芬酸铅,并正常发火。
- 艾沛延赵婉君吴琴钟杨康郭凯唐新月韩克华焦清介
- 电阻性换能元电爆特性与最大不熔断电流特性试验方法研究
- 2024年
- 针对火工品电阻性换能元作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电阻性换能元电爆特性及最大不熔断电流特性的试验方法,并采用该试验方法进行了桥膜换能元及桥带换能元的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桥膜换能元最小爆发电压为20 V,最小爆发电流为1.5 A;桥带换能元最小爆发电压为22 V,最小爆发电流为2.0 A。桥膜换能元的最大不熔断电流为1.6 A,经历1.7~1.9 A的5 min不熔断电流试验后,换能元电阻显著减小;而桥带换能元的最大不熔断电流为1.2 A,在相同条件下未观察到电阻减小现象。
- 樊龙龙马骏艾沛延赵婉君石敏科郭莉晴韩克华焦清介
- 爆炸箔起爆器桥箔夹角优化设计被引量:8
- 2012年
- 为了确定桥箔夹角对爆炸箔起爆器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设计并用离子刻蚀法制备了30°、45°、60°、75°和90°共5种不同夹角的桥箔,研究了其电爆炸性能。结果表明:在同一充电电压下,夹角为45°桥箔的爆发电流和峰值电流最大;爆发电流密度与飞片速度关系的分析及爆发功率和爆发时间与峰值电流时间差的比较显示,45°夹角的桥箔有能量利用率较高和发火能量较低的良好性能。
- 周密钱勇刘燕韩克华孟庆英秦国圣
- 关键词: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爆炸箔起爆器
- 火工品运输过程中车厢温度环境仿真研究
- 为监测火工品运输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和太阳照射情况引起的车厢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运输车厢的有限元模型,用ANSYS软件对其由于外界环境造成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火工...
- 张晶鑫李慧秦国圣韩克华任西周密王寅尹明
- 关键词:火工品有限元分析温度ANSYS仿真
- 高压脉冲电容器性能参数优选实验方法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文章针对高压脉冲电容器的参数、特性以及性能等问题,利用国内目前所用到的不同种类材料的高压脉冲电容器,提出高压脉冲电容器性能参数的优选实验方法。优选实验结果表明:作为冲击片雷管发火的储能元件高压脉冲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的性能参数最优,耐压和使用寿命很难满足使用要求;云母电容器性能参数次之,体积却相对较大,能够满足目前的爆炸箔起爆器的储能元件使用要求。
- 韩克华任西周密钱勇
- 关键词:爆炸箔起爆器冲击片雷管
- 定向战斗部直列式多点起爆系统设计被引量:7
- 2013年
- 文中提出了用于定向战斗部的直列式多点起爆系统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使用了多点冲击片雷管作为起爆源,解决了定向战斗部由于常规雷管的大量使用而导致武器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下降,以及在实际使用中爆炸逻辑网络传爆序列的能量匹配问题、传爆线路可靠性等较难控制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直列式多点定向起爆系统能实现定向起爆的功能,多点起爆同步性较好,满足定向战斗部的战术性能指标。
- 韩克华任西张玉若秦国圣褚恩义
- 关键词:定向战斗部冲击片雷管
- Cu箔晶体微观形貌对爆炸箔起爆器的性能影响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研究Cu箔微观形貌及内部晶体组织结构对爆炸箔起爆器(Exploding Foil Initiator,EFI)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和Lift-Off刻蚀法,在150,450 W和800 W溅射功率条件下制备了3种不同晶体形貌的Cu箔,并开展相应爆炸箔(Exploding Foil,EF)电爆炸性能,飞片速度以及EFI发火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溅射功率对应样品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9.6~36.7nm,41.5~62.9 nm和58.6~80.2 nm,表面平均粗糙度分别为6.7,16.9 nm和46.2 nm,附着力分别为42.436,55.569 mN和71.135 mN。溅射功率为800 W时制备的Cu箔晶粒尺寸最大且分布最均匀,晶粒沉积致密平整,晶界较少,表面粗糙度最大,附着力最强,Cu(1 1 1)晶面的衍射峰最高,相应EF的电阻值和电感值最小,电爆炸能量利用率和飞片速度最高,集成的EFI 50%发火感度比溅射功率为450 W和150 W获得的样品分别高19.1%和22.6%。
- 韩克华韩克华赵婉君褚恩义褚恩义
- 关键词:爆炸箔起爆器微观形貌飞片速度
- 爆炸箔特征参数匹配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基于直列式系统低能、小型化的研究目的,对构成爆炸箔起爆器核心发火组件的桥箔、加速膛二者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桥箔桥区特征面积与加速膛的孔径及厚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最佳配比,确定了0.30mm(L)×0.30mm(W)桥箔匹配0.45mm(D)×0.45mm(H)加速膛的最佳方案,为爆炸箔起爆器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支持。
- 张玉若金丽高艳韩克华杨振英褚恩义
- 关键词:爆炸箔起爆器低能小型化
- 火工品爆炸过程中新型动态测试方法
- 2011年
- 针对火工品爆炸性能研究中的测试方法问题,提出了利用闪光X射线系统和数字高速摄影系统对火工品作用过程中各类现象进行观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将火工品作用的全过程以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并且均为某一个点或某—个时间段的记录和观测值。利用闪光X射线系统和数字高速摄影系统观测火工品作用过程的方法,能有效弥补火工品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是记录火工品全部作用过程唯一直观的手段。
- 韩克华任西王可暄钱勇
- 关键词:火工品
- 一种爆炸逻辑元件的设计被引量:2
- 2009年
- 根据爆炸逻辑元件的作用原理,对爆炸零门及控制开关进行了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结构、不同传爆药以及不同控制通道与传爆通道间隙下的零门功能,以及控制开关作用时间。结果表明:选择感度适中的细化HMX和较高爆炸能量的控制通道,在一定间隙下,爆炸逻辑元件能够完成自锁逻辑传爆功能;此外,应选择作用时间较短的控制开关,并注意其与起爆雷管的作用时间的匹配。
- 金丽于江兰小东韩克华
- 关键词: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