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瑞琳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电图
  • 5篇心电
  • 5篇心电图
  • 4篇心肌
  • 4篇梗死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脏
  • 2篇对心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型心
  • 2篇肌病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超声心动图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疾病
  • 1篇胆心综合征
  • 1篇等位性Q波

机构

  • 10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1篇韩瑞琳
  • 8篇杨法
  • 7篇肖慧敏
  • 3篇蒋建华
  • 1篇许园园
  • 1篇龚宇龙
  • 1篇姚为学
  • 1篇陈娟
  • 1篇陈恩
  • 1篇吴菲远
  • 1篇李小珠
  • 1篇陈彩英
  • 1篇苏明兰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钾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低血钾症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及其敏感性。方法分析158例低钾血症致心律失常时的临床表现及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间的关系及其转归。对比心电图与生化测定对低血钾的敏感性。结果低钾血症除心电图特征性的U波改变外,更要注意低血钾性“肺性P波”及对QRS波振幅的影响,低钾易导致自律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房、室性早搏,甚至阵发性室上速、室速等高危性心律失常)、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还有其它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常时也使低钾所致的心律失常纠正时间延长。结论低钾血症所致的各种心律失常应注意积极有效地补钾,而不应该使用不必要的抗心律失常药而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同时要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常。
肖慧敏杨法韩瑞琳蒋建华
关键词:低血钾心律失常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DCM患者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A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房室大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6例)与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7%,以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为主。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P〈0.0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DCM患者多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与传导功能的改变,确诊时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仍是DCM的主要死因。
杨法苏明兰蒋建华韩瑞琳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老年人阵发性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74例有阵发性房颤发作史的老年患者,将其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5例)及房颤复律组(29例),并与对照组(43例健康老人),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仪及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各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窦性心律时的P波离散度(Pd)等指标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普勒测得各组LAD、LVEF、每搏量、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各指数比较为:阵发性房颤组与房颤复律组及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性均为(P<0.05);房颤复律组与对照组比差异为不显著(P>0.05);房颤复律组E/A为0.68±0.17,与对照组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及Pmax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患者有短时间左心功能改变,房颤复律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障碍,因此,应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持积极态度,这对维护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肖慧敏杨法韩瑞琳蒋建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心功能P波离散度
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临床意义再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再探讨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动态心电图(Holter)发现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及18例无RonT现象的室早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观察组SDNN、rMSSD、PNN50、HF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或<0.01)。结论RonT型室性早搏,即使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其危险程度也高,预后差,应引起临床的充分重视。
李小珠陈恩韩瑞琳肖慧敏杨法
关键词: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心率变异性
胆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对心脏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关系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对19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针对心脏及胆系疾病的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过针对胆病治疗(手术切除胆囊或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治疗)后,心脏情况及心电图较前显著改善(P<0.01),而对患者进行针对心脏的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结论:有胆系疾病的心脏病患者注意是否为胆心综合征并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以使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得到改善,避免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韩瑞琳杨法肖慧敏
关键词:胆心综合征心电图胆道疾病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时等位性Q波(即不典型坏死型QRS波)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时不典型坏死QRS波心电图表现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呈等位性Q波32例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见非典型Q波改变(临界性Q波或小q波,进展型Q波,q波顺序异常)14例(43.75%),不典型坏死型QRS改变(R波丢失,对应性R波增高,R波逆向递增,QRS波群起始部切迹、顿挫)18例(56.25%)。结论等位性Q波心电图改变受疾病本身因素、描记部位、时间及梗死的范围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但等位性Q波与典型病理性Q波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同样意义。体会对可疑的不典型坏死型QRS波改变应密切观察其发生的导联,进行系列的心电图描记,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改变等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韩瑞琳陈彩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等位性Q波心电图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分析QRS波群心电图表现心电图描记
急性心梗前心绞痛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心梗前心绞痛(AP)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影响。方法:266例AM I患者分为有AP组(n=188)及无AP组(n=78)两组,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峰值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 B)峰值水平和左室功能的差异。结果:有AP组的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等情况均优于无AP组(P<0.01))。结论:既往及AM I前心绞痛可使心肌循环做出适应性调节,对梗死心肌具有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心肌的损害程度。
杨法苏明兰韩瑞琳肖慧敏
关键词:心绞痛左室功能缺血预适应
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心电图及病因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报告11例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病例,探讨其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病因关系。方法:分析11例异常Q波伴ST-T改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及临床病因资料。结果: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可由于心肌炎症、心肌急性损伤、严重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等因素造成,分别可在重症心肌炎、脑部疾患、胰腺炎、外伤等疾病中出现。结论:这种非梗死性Q波伴ST-T改变为一过性的、可逆性的,随病情治疗好转而消失反复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动态变化,尤其是ST-T时相变化,可提高诊断率,避免漏诊或误诊。
韩瑞琳肖慧敏
关键词:心电图
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与超声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的心电图特点及心脏超声诊断.方法 从79例肥厚型心肌病中,筛选出8例AHCM,统计其超声心动图资料及心电图的典型与非典型表现,同时进行1~15年随访.结果 8例AHCM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6~38 mm,平均20.88 mm.8例AHCM都有左胸导联T波倒置及ST段压低,呈典型的Tv 4>Tv 5>Tv 3,2例左胸导联及R波增高,6例符合Rv 4>Rv 5>Rv 3.结论 随访1~15年,心尖心肌厚度及心电图改变甚微,8例AHCM预后良好,未发生猝死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韩瑞琳龚宇龙杨法
关键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急性心肌梗死PTFV1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V1导联终末电势(PTFV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AMI入院当天即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根据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溶栓再通组(A组)62例,溶栓未通组(B组)24例,并对AMI溶栓前后的PTFV1值进行动态观察,及溶栓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PTFV1异常检出率与入院时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B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LVEF值B组比A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AMI溶栓并使冠脉再通的患者,可使PTFV1负值在溶栓后得到减小,并改善左心功能,减小住院死亡率,对评价AMI近斯预后有明显的意义。
韩瑞琳杨法肖慧敏苏明兰
关键词:PTFV1急性心肌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