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亚奇

作品数:84 被引量:32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文化科学
  • 28篇艺术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电视
  • 18篇中国电视
  • 10篇媒体
  • 10篇节目
  • 10篇纪录片
  • 9篇艺术
  • 9篇文化
  • 9篇媒介
  • 8篇频道
  • 8篇卫视
  • 6篇电影
  • 6篇新闻
  • 6篇省级卫视
  • 6篇网络
  • 5篇视听
  • 5篇传媒
  • 4篇电视台
  • 4篇影视
  • 4篇题材
  • 4篇综艺

机构

  • 46篇中国人民大学
  • 29篇中国传媒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央电视台
  • 2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 1篇华人文化集团
  • 1篇中央广播电视...

作者

  • 83篇顾亚奇
  • 23篇胡智锋
  • 2篇俞虹
  • 1篇王阳
  • 1篇肖妍琳
  • 1篇张长明
  • 1篇何苗
  • 1篇黄灿
  • 1篇王琳琳
  • 1篇章晓宇
  • 1篇吴静
  • 1篇吴静
  • 1篇史慧
  • 1篇高峰
  • 1篇孙云霞
  • 1篇王丽丽
  • 1篇王甫
  • 1篇夏骏
  • 1篇刘相娟
  • 1篇张旭

传媒

  • 13篇现代传播(中...
  • 10篇中国电视
  • 8篇当代电视
  • 7篇新闻战线
  • 5篇中国广播电视...
  • 4篇美术研究
  • 3篇电视研究
  • 3篇南方电视学刊
  • 2篇装饰
  • 2篇戏剧(中央戏...
  • 2篇当代电影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中国文艺评论
  • 2篇艺术评论
  • 2篇艺术传播研究
  • 1篇现代广告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1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4篇2005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R纪录片移情效应的技术逻辑与影响因素
2023年
虚拟现实影像作为一种“情动—影像”机制,源自身体对信号的整合,触觉认知带来的身体经验使纪录片产生了远比文学艺术强烈的“移情”效应。虚拟现实内容的沉浸性以“去中介化”营造在场感,以“交互性”搭建互动叙事,以“想象性”在虚拟空间中获得“具身感”,这是移情效应从“技术”到“审美”的内在逻辑。从技术维度考量,观众感官不适、画框消失带来的聚焦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移情效应的损减。从内容和文化角度看,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真实”由创作者与体验者共同构建,应重视“非虚构”与“影像正义”的媒介规约,个体经验结构和文化圈层差异难以改变VR纪录片接受中的观念偏见,虚拟现实技术赋予纪实性内容的价值和功能应被审慎看待。
顾亚奇
关键词:纪录片虚拟现实沉浸性
《齐鲁开讲》有话“直”说
2005年
《齐鲁开讲》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话题选择的亲民性和贴近性,嘉宾选择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主持人的张弛有度、成熟稳健等等,但是最核心的因素在于直播方式和CALL IN系统的采用。
胡智锋顾亚奇
关键词:嘉宾选择CALL直播方式亲民性
科技和创意驱动下的文化记忆图景被引量:1
2022年
2022年,各台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节目形态共同打造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春晚盛宴。在紧扣时代脉搏、凸显时代精神的主流价值引领下,挖掘地域特色资源,尽显创意文化表达。其中,各台尤以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使命担当,多元融合的节目编排、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和创新呈现方式,使春晚成为国人文化记忆重塑的重要媒介,并在文化景观的展演中连接民族情感,铸牢国家想象共同体,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顾亚奇李笑颖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记忆民族认同
“影视史学”视域下徐悲鸿媒介形象的建构
2021年
"书写史学"主要通过年表、传记、学术研究以徐悲鸿写艺术史,学术场域中的徐悲鸿是历史与时代坐标中的个体,是学术领域身份指认建构的"徐悲鸿记忆"。在"影视史学"视域中,视听文本对于徐悲鸿媒介形象建构具有同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术场与媒介场的"习性"不同,决定了二者在行动者、信息、载体、受众、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影视文本的生成过程和复杂动因呈现出元场域、学术场、大众文化场、媒介场的交织与僭越。文化资本互换、真实性以及文本改编等问题是历史人物进入公众领域应重点把握之所在。
顾亚奇曾宝苇
关键词:徐悲鸿影视史学文本场域
歌舞元素影视表达的差异及对中国歌舞片的启示
2021年
在娱乐产业的视听内容生产中,“歌舞”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最典型的当属一大批电视综艺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舞蹈风暴》《乘风破浪的姐姐》等“歌舞”元素是才艺展示的内容核心。不仅备受观众喜欢,而且形成了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品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以“歌舞”作为主要元素,特定类型的“歌舞电影”却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状况。
顾亚奇王立锐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歌舞电影歌舞片娱乐产业
从辩论型谈话节目看公共话语空间的嬗变被引量:4
2020年
辩论型谈话节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延展了议题范畴,从宏大"公"事到细微"私"情,话语资源再分配使话语权随之嬗变。在表达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语态也愈发丰富,全民讨论、开放式交流的理念渗透到话语方式、节目规制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大众话语对精英话语的稀释,还是边缘话语对大众话语的融入,公私领域的融合实现了公共话语空间的扩容。整体而言,辩论型谈话节目延展了公共领域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民主建设的进程。
顾亚奇赵琳
关键词:辩论谈话节目话语空间
具身、交互与创造力:认知传播视域下AI艺术的实践逻辑被引量:2
2023年
AI艺术在智能算法的技术框架下衍生,经历了从计算机艺术到人工智能艺术的动态发展历程,机器生成与人脑认识呈现出相似逻辑。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模拟感知、类脑语义搭建了AI艺术的技术基础,由此型构了AI艺术虚拟化身、共情感知和艺术创意的生成逻辑。在跨媒介的艺术传播语境中,AI艺术是生产、流通、持有衍生至虚实深度重叠的高维交互空间,观众对AI艺术的感知、理解、互动、记忆,趋向共感知性的综合审美体验。AI艺术重塑人机关系和协作模式,具有自主性、平等性、过渡性特点。进一步厘清离身认知与具身认知、情感互动与智性感知等问题,将为AI艺术突破创造力边界、实现自我进化提供学理支撑。
顾亚奇王琳琳
关键词:跨媒介创造力
2006:中国电视忧思录被引量:6
2007年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今年是《现代传播》第四次做年度对话,很高兴邀请到你们两位来做客。梁晓涛主任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东方时空》、动画部、文艺中心、青少中心、广告经济信息中心工作过,去年调到新闻中心,对电视的许多领域均有涉猎。靳智伟先生早先在河北电视台工作,做过编导、策划、主持人,是个多面手,熟悉电视内容生产的各个层面,后转入电视市场研究领域。两位的共同点在于均从电视的一线做起,对中国电视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但侧重点稍有差异,梁主任长期身居电视管理层,而靳总致力于市场调研,因此我们今年的对话稍作调整,即不局限于盘点2006年的中国电视,
梁晓涛靳智伟胡智锋顾亚奇
关键词:收视率收视份额频道运营电视市场化
电视问政:中国式公共新闻的新探索——基于杭州台《我们圆桌会》的思考被引量:20
2014年
电视问政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与问政形式备注关注,不同电视媒体在具体实践中,其节目理念、实际运作上均存在诸多差异。在宏观考察国内目前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阐释电视问政的概念界定、特点并围绕"公共新闻"这一概念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剖析,进而探讨电视问政节目的发展趋向。
顾亚奇
关键词:协商民主公共新闻
传统文化觉醒:符码体系与视听场域的再生产--基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文化观察被引量:24
2021年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产生,以当下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众层面的集体觉醒为语境,其要点在于以视听新修辞与观众建立共生关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重新诠释传统故事。影像具有文化符码的属性,河南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搭建了符码体系的基础,综艺晚会的载体以新技术应用、实景虚拟融通突破了旧有模式,完成了传统经典的现代转译,传统文化借此获得活化、重塑及价值再生产。
顾亚奇张旭
关键词:河南卫视综艺晚会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