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立新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金山区科技创新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瘤病
  • 1篇阴囊
  • 1篇阴囊PAGE...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转...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声带
  • 1篇声带息肉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PC...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顾立新
  • 4篇张友元
  • 3篇任伟民
  • 2篇叶宣光
  • 1篇贺国庆
  • 1篇罗金芳
  • 1篇朱小平
  • 1篇董军明
  • 1篇何晓伟
  • 1篇刘泽兵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GFR、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EGFR与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关性。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30/44)、79.5%(35/44)和63.6%(28/44),与癌旁组织[6.8%(3/44)、4.5%(2/44)和9.1%(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5,P=0.00;χ2=50.78,P=0.00;χ2=28.59,P=0.0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FR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0.306,P=0.043),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595,P=0.000)。在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和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GFR、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79、5.81及4.32,P均<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表达升高伴随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上调,它们的变化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并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叶宣光张友元任伟民顾立新何晓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上皮间质转化免疫组织化学
继发性阴囊Paget病伴复发性膀胱癌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性,75岁。2年前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2级,行部分膀胱切除术,近期因阴囊湿疹不愈就诊。查体:见双侧阴囊皮肤糜烂、隆起。行阴囊皮肤组织活检术,同时行膀胱活检术发现膀胱癌复发,形态同原发。病理检查巨检:右侧阴囊皮肤组织5.6 cm×3.2 cm×1 cm大小,表面糜烂中央散在不规则隆起,3.4 cm×1.5 cm×0.3 cm大小。左侧阴囊皮肤组织2.6 cm×1.5 cm×0.6 cm大小,表面糜烂、不规则微隆起。镜检:表皮全层见大圆形细胞,胞质丰富,淡染透亮或轻度嗜酸性,
顾立新郑小红任伟民张友元
关键词:PAGET病阴囊膀胱癌
老年女性原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FoxP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在老年女性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老年期、老年前期和青年期原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75例及其中25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灶中FoxP3蛋白的表达,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癌组织中FoxP3蛋白及FoxP3+淋巴细胞均在老年期病例中表达较青年组升高(P<0.05),与老年前期组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②老年组及老年前期组病例在淋巴结癌转移灶中,癌组织中FoxP3蛋白及FoxP3+淋巴细胞表达较原发灶表达上调(P<0.05),青年组中未发现统计学差异。③老年组病例癌组织FoxP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呈统计学正相关,与ER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PR未发现统计学相关(P>0.05);癌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与淋巴结转移、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呈统计学正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未发现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 FoxP3蛋白及FoxP3+淋巴细胞与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抑制FoxP3对发生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可能具有治疗益处。
任伟民张友元董军明罗金芳贺国庆顾立新
关键词:FOXP3淋巴结转移
喉癌、喉良性病变及声带息肉组织HPV-DNA及P16蛋白的表达差异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检测喉癌、喉良性病变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中HPV-DNA及P16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HPV感染与喉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56例患者,其中喉鳞状细胞癌34例、喉良性病变(非声带息肉)15例、声带息肉207例,男性184例、女性72例,中位年龄56岁。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喉良性病变组织HPV-D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喉癌组织、喉良性病变及声带息肉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34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DNA阳性率为8.8%(3/34),喉良性病变均为阴性(0/15),两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喉鳞状细胞癌、喉良性病变、声带息肉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4%(11/34)、46.7%(7/15)和47.8%(99/207),其中声带息肉组织P16蛋白阳性率高于喉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喉癌组织HPV-DNA阳性率略高于喉良性病变;P16蛋白在喉癌组织的表达略低于喉良性病变,明显低于声带息肉。
李强秦雪梅叶宣光顾立新朱小平
关键词:喉癌喉良性病变声带息肉实时荧光PCR
脑膜血管瘤病1例被引量:4
2011年
患儿男性,12岁。近1个月反复口角抽搐、凝视伴间歇性头痛,拟诊为癫入院。6年前因手外伤曾引发一次口角抽动、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约1 min,后未曾发作。CT示左颞叶血管性病变,动静脉畸形可能大(图1)。MRI检查T1W、T2W平扫+T1W增强示左颞后偏下良性占位,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动静脉畸形不能除外。术中见局部脑膜增厚、脑组织较硬,血管丰富。
顾立新张友元刘泽兵
关键词:脑膜血管瘤病错构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