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强

作品数:83 被引量:75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天文地球
  • 10篇建筑科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地震
  • 22篇地震预警
  • 22篇强震
  • 16篇地震动
  • 16篇烈度
  • 15篇强震动
  • 10篇地震烈度
  • 8篇震级
  • 7篇地震动参数
  • 7篇强震仪
  • 6篇强震动记录
  • 5篇单自由度
  • 5篇单自由度系统
  • 5篇地震定位
  • 5篇震源
  • 5篇台网
  • 5篇加速度
  • 5篇P波
  • 4篇仪器
  • 4篇速报

机构

  • 82篇中国地震局工...
  • 10篇中国地震局
  • 8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北京市煤气热...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清华大学合肥...
  • 1篇生态环境部核...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82篇马强
  • 35篇李山有
  • 23篇金星
  • 16篇解全才
  • 8篇于海英
  • 8篇宋晋东
  • 7篇韦永祥
  • 7篇周宝峰
  • 6篇李军
  • 5篇卢建旗
  • 5篇谢志南
  • 5篇张红才
  • 4篇杨程
  • 4篇李伟
  • 4篇武东坡
  • 4篇王丽艳
  • 4篇李继龙
  • 3篇任叶飞
  • 3篇马新生
  • 3篇刘泉

传媒

  • 22篇地震工程与工...
  • 9篇世界地震工程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第九届全国地...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地震学报
  • 2篇防灾博览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科技传播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9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体波斜入射下的断层台阶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应用显式有限元法对倾斜断层台阶在地震体波斜入射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P波入射时的竖向运动分量和SV波入射时的水平向运动分量在台阶上角点处存在极大值、在台阶下角点处存在极小值,同时在上下台面还出现由角点激发、向台阶外传播的转换体波与面波。这一结果说明,在断层台阶场地建设重大工程时应离开上角点一定距离,并考虑上下水平表面地面运动的差异性。
李山有马强韦庆海
关键词:地震反应
地震预警系统与智能应急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90
2004年
基于实时地震(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和地震应急控制系统是近年来国际上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防震减灾手段,它不仅可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降低重大工程次生灾害的发生,而且还可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抢修提供依据。对地震预警的基本思想以及地震预警和应急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建设现状进行综述。
李山有金星马强宋晋东
关键词:地震预警系统次生灾害台网紧急救援防震减灾人员伤亡
方向性效应对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主余震长周期地震动的影响
2024年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主震是一次较为典型的近垂直断层走滑型地震,为研究地震动强度的方向性效应,本文利用震中距100km范围内121台强震仪和地震烈度仪的加速度记录,与中国西南地区衰减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谱加速度残差的分布对长周期地震动进行了分析,并与两次震源机制不同的余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泸定主震的方向性效应明显,在周期T=1.5~3 s,东南向的向前放大效应显著;在周期T=0.5~1.5 s,西北向的向后方向削弱效应显著;方向性效应在倾滑型的余震中没有明显体现;不同走滑型地震的方向性效应在不同周期体现不同,泸定主震在T=0.5~4 s的方向性效应较其他长周期段更大,对比2022年的马尔康系列地震和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前者分别集中在T=2 s和3~6 s,后者方向效应随周期增大而增大.
张峻杰马强解全才解全才陶冬旺
关键词:震源机制
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推进我国地震预警业务现代化建设被引量:4
2021年
自然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①。地震预警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做好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宋彦云彭汉书马强
关键词:地震预警政府执行力地震灾害生命财产安全民族凝聚力
不同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的相关性分析
文中利用我国大陆地区的8次破坏性地震中获取的115条强震记录及其对应的震后调查烈度资料数据,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24种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的回归公式,对地震动参数与烈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马强李水龙李山有陶冬旺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地震烈度
文献传递
由强震观测记录实时快速计算反应谱和地震图
本文根据我国新型数字强震仪的特点和强震观测发展的需要,结合基于强震台网所开展的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对强震观测所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套利用强震加速度记录实时计算地震反应谱(位移、速度及绝对加速度)和Wood-Anders...
金星李山有马强
关键词:强震仪反应谱地震图烈度速报震源参数
文献传递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丢头地震记录自动识别方法
2021年
从海量地震记录中自动提取初至P波中所蕴含的震源参数信息是地震预警震源参数估计方法研究的新趋势.丢头地震记录作为该方法研究中的不合格样本,如果不将其排除,将会对统计样本造成严重污染.目前,还没有丢头地震记录的自动识别方法.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丢头记录的产生机制,提出了丢头与未丢头地震记录的可分性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Fisher线性分辨算法建立了基于特征参数线性组合的丢头记录自动识别方法.利用中国强震观测台网记录的82次地震的1786条竖向加速度记录对算法进行了训练,获得方法的训练识别成功率95.92%;利用10折交叉验证法对训练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方法的泛化识别成功率为95.57%.结果表明,该丢头地震记录的自动识别方法能够为地震预警新方法研究中海量地震记录初至P参数的自动提取提供技术支撑.
卢建旗谢志南李山有马强
关键词:地震预警自动识别模式识别
关于加速度在仪器烈度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地震动加速度作为计算仪器烈度的地震动参数是大家所公认的。美国Shake Map系统仪器烈度的计算利用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日本气象厅则利用持时大于等于0.3 s的等效加速度峰值,选择何种加速度,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量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讨论了不同持时下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和三分向合成加速度的关系。
李亮李山有马强
关键词:烈度速报加速度地震动参数经验关系
基于仪器地震烈度的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易损性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利用克里金插值法,计算了汶川地震中四川省绵阳、德阳、广元地区和成都部分地区110 kV及以上变电站位置的仪器地震烈度,采用高斯分布的累积函数拟合了110 kV及以上变电站的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高压电器设备的破坏率-仪器地震烈度曲线,分析了高压电气设备基于仪器地震烈度的破坏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中,变压器最容易发生破坏,在较低的仪器地震烈度下就有破坏,当仪器烈度达到8+时就会产生较多破坏;其次为断路器,仪器地震烈度为9+时最容易发生破坏;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的破坏率曲线较为接近,且在仪器地震烈度为10左右时破坏概率密度最大。
刘如山熊明攀马强田得元
关键词:高压电气设备汶川地震易损性
2017年3月27日云南漾濞5.1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在2017年3月27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5.1级地震中获取的15组强震记录进行整理、基线校正和滤波等常规处理,分析记录的幅值、持时以及频谱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记录到的强震记录PGA普遍偏小,PGA范围1.3~14.9 cm/s^2,距离震中位置最近的乔后台(53EQH)记录到了最大PGA值,整体PGA值低于本文选取的基岩地震动衰减关系Yu13和BA08。计算了5%~75%和5%~95%两种重要持时,结果显示持时符合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所有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峰值偏低,都处在50 cm/s^2以下,4个PGA较大台站的加速度反应谱整体低于我国6度多遇地震的抗震设计反应谱,且H/V谱比分析的结果显示场地效应导致了53YBX和53EYS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在0.5~1.0 s周期范围内放大现象。
宋晋东白琳娟李山有冯继威马强
关键词:强震动记录幅值持时反应谱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