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欣 作品数:18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华北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建筑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热改性粉煤灰对水中Cu(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4 2020年 对粉煤灰进行热改性,用于吸附水中Cu(Ⅱ)。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粉煤灰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提高。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吸附等温线能很好地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293~313 K下,MFA对Cu(Ⅱ)的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1.55~42.55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Cu(Ⅱ)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方式为物理化学吸附。 骆欣 骆欣 徐东耀关键词:粉煤灰 造粒共沉淀—微滤工艺去除水中锶的试验研究 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化学沉淀法具有工艺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然而固液分离和浓缩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提出了造粒共沉淀-微滤工艺,并用于处理含锶废水的研究。 以CaCO3粉末制备晶种,以Na2CO3为沉淀剂,进行了造... 骆欣关键词:放射性废水 锶 碳酸钙 基于在线课程开展工程制图及CAD课程的混合式教学 被引量:10 2021年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由学生控制的网络学习和由教师在教室中直接授课的面对面学习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基于学堂在线平台,课题组设计并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工程制图及CAD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学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得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可以直接将知识讲授放在课前,利用课堂时间提升思考深度。 郗朋 孙春峰 王家盛 马瑞欣 骆欣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 钆对微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以粉煤灰替代活性炭,用废铁屑及具有催化性能的稀土Gd作为微电解材料处理有毒有害苯胺废水,探究Gd对处理苯胺废水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与确定了本方法处理苯胺废水的有关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及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 H>Gd投加量>反应时间>粉煤灰铁屑质量比,优化组合条件:p H为3.5,质量浓度3.0 g/L的Gd溶液的投加量16 m L,反应时间1.5 h,粉煤灰、铁屑质量比为1:2,在此条件下苯胺降解率为85.7%,Gd使苯胺的降解率提高了16.4个百分点。 王静 骆欣 杨永利关键词:钆 铁碳微电解法 苯胺废水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热改性粉煤灰对水中铜的动态吸附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以热改性粉煤灰作为吸附剂,采用固定床吸附装置,探究了床层高度、流量、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动态吸附曲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吸附模型的研究,分别研究了Thomas、Yoon-Nelson和Adams-Bohart三种吸附模型。同时也探讨了双组分污染物体系中MFA对Cu^(2+)的动态吸附效果。结果表明,Cu^(2+)的穿透时间随初始离子浓度和流量的增加而缩短,随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延长。MFA吸附Cu^(2+)的动态行为符合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降低床层高度、增加初始浓度和流量可以提高Cu^(2+)的吸附速率。根据MFA吸附Cu^(2+)前后的表征,吸附主要机理包括含氧官能团与Cu^(2+)的络合和Na+等阳离子与Cu^(2+)的离子交换。在双组分污染物体系中,溶液中的Zn^(2+)、Pb^(2+)对MFA的Cu^(2+)吸附均产生抑制作用,其影响大小为Pb^(2+)>Zn^(2+)。 骆欣 骆欣 徐东耀 徐东耀缺氧—好氧MBR工艺运行中膜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MBR是一种具备多种优势的净水工艺,然而膜污染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之一。本文分析了缺氧-好氧MBR中膜污染及其影响因素,结合试验内容,提出了减缓膜污染的措施。 骆欣关键词:MBR 膜污染 稀土Gd掺杂SnO_2-Sb涂层阳极电催化氧化甲基橙 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无机盐SnCl4·5H2O,Sb2O3,Gd(NO3)3为前驱体,制备了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阳极。以稀土Gd掺杂SnO2-Sb为阳极电催化氧化处理甲基橙溶液,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溶液的pH、溶液温度及稀土Gd掺杂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稀土Gd掺杂SnO2-Sb涂层阳极对甲基橙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为4g/L、电流密度为0.06A/cm2、甲基橙溶液的pH为3、溶液温度为25℃条件下,氧化降解1.0h甲基橙降解率为92.21%,氧化降解2.5h甲基橙降解率为99.15%。 王静 孙春峰 吴发超 骆欣 周浩晖 刘彦飞关键词:稀土 钆 电催化氧化 甲基橙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硝化/反硝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2 2005年 本研究采用前置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noxic/Oxic M em brane Bioreactor,A O M B R)处理废水,分别对N H4+-N及总氮(TN)的去除效果、硝化/反硝化能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碳源充足、水力停留时间(H RT)为6.5h、污泥泥龄(SRT)为30d、pH值范围为7.0~8.5条件下,进水N H4+-N平均值为240m g/L时,反应器能够保持良好的硝化、反硝化能力,出水N H4+-N值能稳定在2.5m g/L左右,平均去除率为98.5%,TN平均去除率为65%。 杨宗政 骆欣 顾平关键词:硝化能力 膜生物反应器 水力停留时间 去除率 总氮 机械搅拌造粒法处理含锶废水 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沉淀/微滤除锶工艺中产生的污泥浓缩难及膜污染问题,采用机械搅拌造粒法,以Na2CO3为沉淀剂,CaCO3作为晶种,在去除水中锶元素的同时,形成密实的晶体颗粒,改善沉淀的性能,降低出水浊度,以减轻后续微滤工艺的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造粒法处理含锶废水后,反应器出水pH值为10.48±0.02,浊度在0.45~2.00 NTU之间,对锶的平均去除率为97%。出水通过0.22μm的膜过滤之后,除锶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造粒700次后,所得沉淀颗粒的最小粒径为45.71μm,相应的沉降速度为2.5 mm/s,总处理水量为504 L,沉淀颗粒的体积只有49 mL,污泥浓缩倍数大于10 000,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季晓静 顾平 骆欣 张光辉关键词:放射性废水 锶 机械搅拌 造粒法 共沉淀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炭的制备及对镉的吸附 被引量:1 2023年 采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了葵花籽壳生物炭和核桃壳生物炭的制备工艺参数,研究了温度、时间、粒径三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壳生物炭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温度694℃、时间2.02 h、粒径250μm(60目),Cd~(2+)吸附量为21.39 mg/g;三因素间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温度、粒径、时间。核桃壳生物炭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温度502℃、时间4.32 h、粒径250μm(60目),Cd~(2+)吸附量为14.13 mg/g;三因素间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时间、温度、粒径。实验值和预测值之间良好的一致性支持了该响应面模型预测吸附的适用性。 叶锦莎 刘瑞森 骆欣关键词:核桃壳 生物炭 响应面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