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心湛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 2005年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和坚定执行者,是全面持久抗战路线的制定者与彻底贯彻者,是人民大众利益的积极争取者和忠实维护者。这三者三位一体,共同构筑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柱石、前提和力量源泉。它们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同时,也是中国其他任何政党和组织没有做好、或者是想到而没有做到、甚至是不愿做到的。
- 高心湛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
- 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基本内涵及发展路径
- 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完成对其外延式发展的超越,实现内涵式发展及质量提升,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使命.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内涵是指围绕自身四大职能、全面提高办学质量而开展的一系列建设活动,其内在发展路径是以...
- 张笑涛高心湛
-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办学质量
- “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被引量:2
- 2005年
- 最惠国待遇"又称"最惠国条款",它是"现代通商条约的柱石".
- 高心湛
- 关键词:最惠国待遇演进
-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与经济转型升级重合,同全面深化改革相交汇,并处于复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之中,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职能的"突变性"、任务的繁重性、环境的模糊性、合作的复杂性等特点具有高度清醒的认识和准确把握。
- 高心湛
- 关键词:地方高校
- 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学习运动的特点被引量:5
- 2004年
- 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地依据党的自身建设的具体情况和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 ,正确领导学习运动 ,使这一运动呈现出学习目的的长远性和时间上的长期性、参加者的广泛性和内容上的针对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和方法上的多样性、组织上的系统性和制度上的完整性等突出特点 ,保证了学习运动的绩效。
- 高心湛
-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共
- 经济困难与百团大战——关于组织“百团大战”的经济因素分析
- 2015年
- 中日两国的经济现状与环境,决定了中日战争中双方的战略、战术和战争的基本进程,并在战争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中共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在经济上所具有的"三隔"、"三农"特性,决定了经济问题从一开始便成为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和根本的政治问题;组织百团大战的直接动因是军事问题,更是经济问题。
- 高心湛
- 关键词:八路军百团大战经济困难
- 学习运动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被引量:3
- 2005年
- 学习运动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和实现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学习运动是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探索马列主义和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学习运动从政治思想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促进了全体党员干部对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的接受。学习运动是马列主义中国化和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运动。
- 高心湛
- 关键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五大体系建设被引量:2
- 2017年
-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显著特征。重构学科专业体系,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合作与融合体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学校治理新体系,既是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基本任务,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的主要标志。地方高校必须依据这五大体系的内部机理和不同建设时期的轻重缓急,统筹协调,创新发展。
- 高心湛
- 关键词:地方高校
- 但开风气不为师——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人格特征
- 2005年
- 由于实践和时代的不同,邓小平理论创新的人格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永恒的创新倾向——不仅保证了邓小平始终引领理论创新的潮头,也为他的继承者从事理论创新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平等的创新习惯——使理论创新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为理论创新建造了一个空前广大的平台;无我的理论创新情操——不仅源自他崇高的道德情操,而且源自他崇高的政治情操,源自于他对国家和民族长久存续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 高心湛
- 关键词:邓小平人格特征
-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方法与路径博议——以河南省为例
- 2017年
-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办学同质化、大学生就业困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不协调、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呈现共性转型和个性转型、渐进转型与跨越转型、外延转型与内涵转型并存的现象。转型过程中要避免三种错误认识,坚持内涵转型、防止表面转型,坚持理性转型、防止盲目转型,坚持本科教育、防止回头转型。继续推动以质量提升为目的的转型,对老旧专业实行关停并转,扩大时需专业,增设新兴专业,最终建立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主、多种类型高校并存的,灵活多样、融合贯通、差异发展、协调平稳运行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 高心湛
-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