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常兴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地球科学的重要进展与南沙岩石圈构造研究
- 1999年
- 地现代地球科学重要进展的综述,强调南沙岩石圈构造研究应从断裂构造入手,从系统论、层滑论、转换论、多元论等当代先进科学思想出发,重点探讨岩石圈的层块构造特征。
- 刘海龄魏常兴
- 关键词:地球科学岩石圈构造
- 南海西缘结合带的贯通性被引量:17
- 2015年
- 为了探讨南海西缘结合带的构造贯通性,在系统分析其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该带的分段性和深-浅部构造几何学特征,对该带的哀牢山-红河-越东-万纳-卢帕尔各段进行了全面的构造几何学及构造运动学上的对比分析,提出该带是一条相互贯通的走滑断裂系统,其各部分在构造几何学上符合走滑构造的基本构架,构造运动学上具有同时性,浅部各段具有共同相连的深部的"根",表现出明显的时空上的贯通性与构造上的一致性.
- 刘海龄姚永坚沈宝云蔡周荣张智武许鹤华王淑红魏常兴陈建明
- 关键词:海洋地质
- 论河口海底淡水资源的形成被引量:7
- 1998年
- 在分析沿海河口区域地质构造和层序地层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潜在的新的淡水资源———海底淡水资源,并研究了沿海河口区域海底淡水的形成、赋存、运移等特性。
- 刘海龄吴世敏魏常兴杨树康詹文欢张毅祥
- 关键词:淡水资源海底淡水
- 地学领域科学理论的创造
- 2001年
- 总结了地学理论存在的多种形式,这些理论具有局限性、不成熟性、易变性以及多学说共存等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在讨论了发现科学问量,创建科学理论的途径后,根据地学领域科学理论的特殊性,提出了创新地球科学新理论的一些思路。
- 魏常兴刘海龄等
- 关键词:地学领域地球科学
- 广东台山淤泥质海岸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解释被引量:1
- 1999年
- 根据广东台山广海湾150km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岬湾型海岸起伏多变的基底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层序、沉积演化以及复杂的新构造作用。该区晚第四纪自下而上发育有5个层序:(1)滨海相杂色粘土,下部为河道充填;(2)河道冲积砂;(3)内大陆架粉砂质粘土;(4)滨海相潮坪沉积;(5)河口湾淤泥质沉积。研究区基底形态起伏较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及少量变质岩。NNE和NEE向两组断裂系统最为发育,它们控制了盆地发展并经历了两期活动。
- 刘海龄吴时国魏常兴杨树康陈丽虹
- 关键词:地震资料地层层序环境工程地质淤泥质海岸
- 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地壳稳定性
- 詹文欢孙宗勋钟建强魏常兴唐诚
- 该课题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雷州半岛西南部和北部湾涠州岛等地的珊瑚礁,全新世以来环境和构造变化频繁,这些变化均可在珊瑚礁中找到记录,所以这些地区的珊瑚礁是研究地壳稳定性的极好对象。迄今为止从珊瑚发育的角度来研究地...
- 关键词:
- 关键词:珊瑚礁地壳稳定性雷州半岛
- 黄河悬河的形成演化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本文以黄河为例 ,首先分析了悬河的特点 :①位于河流的下游 ;②悬河段无支流补给 ,流域面积小 ;③易决堤、易断流 ;④是自然营力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然后总结出悬河形成的 3要素 :①丰富的泥沙 ,上中游携带来丰富的泥沙是悬河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开阔的空间 ,下游开阔低平的地形为悬河的形成提供了必需的空间 ;③人类活动 ,筑堤修坝 ,使悬河的形成成为可能。最后根据悬河在不同演化时期的不同特点 ,把悬河的演化划分为 5个阶段 :①幼年期悬河 ;②青年期悬河 ;③成年期悬河 ;④老年期悬河 ;
- 魏常兴刘海龄黄鼎成张毅祥
- 关键词:黄河流域面积支流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