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立东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双百人才基金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增韧
  • 2篇酸酯
  • 2篇碳酸酯
  • 2篇力学性能
  • 2篇聚碳酸
  • 2篇聚碳酸酯
  • 2篇C/C
  • 2篇力学性
  • 1篇丁二烯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乙烯
  • 1篇乙烯共聚物
  • 1篇增韧效果
  • 1篇碳纤维
  • 1篇炭纤维
  • 1篇温度
  • 1篇相容性
  • 1篇流变性能
  • 1篇界面相

机构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4篇魏立东
  • 3篇张林
  • 3篇徐艺
  • 2篇林润雄
  • 1篇柴大程
  • 1篇陈擘威
  • 1篇胡红菊
  • 1篇梅杨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中国塑料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C/CF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与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微量双螺杆挤出机(Hakke MiniLabⅡ,Rheomex CTW5),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注塑的方法,在聚碳酸酯(PC)中添加炭纤维(CF)进行复合增强。实验对共混物加工过程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炭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黏度与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拉伸及冲击破坏的试样断面形态。结果表明,当CF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非牛顿指数n值最小,假塑性最强,易于加工;同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也最为优异。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拉伸破坏的主要方式为界面脱胶,而冲击破坏的主要方式为纤维断裂。
魏立东徐艺柴大程张林林润雄
关键词:力学性能
CF增强PC复合材料加工流变与力学性能
现代复合材料一直是围绕着解决传统材料不能适应的工程技术难题和尖端科学技术提出的新材料需求而发展的。聚碳酸酯(PC)是一种分子链中含有苯环和碳酸脂结构、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树脂,具有热塑性品种中较高的冲击强度,并在最宽...
魏立东
关键词:力学性能增韧效果表面处理界面相容性
文献传递
聚亚胺醚酮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玻璃化转变的分子模拟被引量:2
2012年
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分子——聚亚胺醚酮(PIEK),其分子主链中包含了聚亚胺酮(PIK)和聚醚醚酮(PEEK)的分子片段。首先对所设计的PIEK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PIEK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Tg(Tg>200℃)。在理论的指导下,文中以含有醚键的芳香二胺和二溴化芳香酮为单体,通过钯催化的C-N交叉偶联反应得到了两种目标聚合物PIEK-1和PIEK-2。对所合成的PIEK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测试结果表明,PIEK-1和PIEK-2的Tg分别为198℃和217℃,高于PEEK的Tg温度50℃以上。
徐艺魏立东胡红菊梅杨陈擘威张林
关键词: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动力学模拟
ABS增韧PC/CF复合材料加工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微量双螺杆挤出机和微量注塑机,在聚碳酸酯/碳纤维(PC/CF)复合材料中添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对其进行增韧改性,对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分别研究了CF及ABS的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黏度与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当CF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PC/CF复合材料假塑性最强,熔融状态下易于流动加工,力学性能也最为优异;CF含量不变,当ABS含量为30%~35%时,PC/ABS/CF三元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力学性能;拉伸断裂的主要断裂方式为界面脱胶,而冲击断裂则为纤维断裂;PC/ABS/CF三元复合材料的韧性断裂成分要明显多于PC/CF二元复合材料。
魏立东徐艺林润雄张林
关键词:聚碳酸酯碳纤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增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