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琴
- 作品数:50 被引量:226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开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模拟生物质炭老化前后对菲吸持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模拟生物质炭的老化过程,探索不同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老化前后对多环芳烃(菲)吸持作用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与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等技术探究生物质炭老化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老化过程中会形成老化层,550℃热解条件下,两种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老化后含氧量增加、CEC增加,对菲的吸附能力均增强,主要与老化后表面羧基减弱和脂肪族官能团增加有关,而老化后稻壳炭的吸附能力更强与醚键的显著增加有关.
- 唐伟郭悦沈小明黄兆琴胡林潮王蕾朱青藤代静玉
- 关键词:生物质炭
- 水稻秸秆田间焚烧残留物的结构特征初探被引量:3
- 2015年
- 秸秆焚烧残留物(生物质炭,biochar)因其特殊的结构特征,对土壤的碳固定及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一系列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田间不同焚烧强度下产生的稻杆残留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田间秸秆焚烧残留物的基本理化特征与焚烧强度密切相关。焚烧强度越高,TOC含量越低,但所产生残留物中碳原子的有序度增加,其中的脂肪性成分逐渐减少而芳香性则逐渐增加。此外,有机组分对田间秸秆焚烧残留物比表面积的贡献较为显著。
- 胡林潮陈莉娜尹勇黄兆琴代静玉
- 关键词:结构特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
- 分析化学课程网上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被引量:5
- 2018年
- 针对当前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以分析化学为例,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多媒体、视频、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拓展设计等4大资源模块。并从网上平台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保障、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如何构建高效的分析化学网上实践教学课堂,以满足远程教育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为广大的自学者学习技能建立良好的学习平台。
- 刘霞潘涛黄兆琴沈宏高杨
- 关键词:分析化学开放教育
-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禽类加工废水被引量:4
- 2011年
- 介绍了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为主的工艺处理禽类加工废水的工程实例。经过调试运行,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工艺运行成本低,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其中COD、BOD5与SS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一级排放标准。
- 程婷黄兆琴陈晨戴友芝胡大华
- 关键词: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
- “环境保护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2022年
- 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环境保护法”课程为例,探讨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基于OBE教育理念,深挖并提炼其所属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建立课程思政元素与人才德育培养目标的融合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如盐化水般“溶”于学习资源、专题讨论、学习任务中,使专业知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相融共进。结合生态事例和典型环境问题,润物无声地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诚信守法、职业操守等贯穿课程始终,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 吉栋梁黄兆琴
- 关键词:教学设计
- 增温条件下不同土壤粒级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气温上升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应对全球变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中国华北平原的耕地褐土为材料,采用沉降虹吸法,研究在增温条件下土壤3个粒级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及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分布在增温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全氮含量降低。从不同粒级来看,3种粒级的有机碳含量都有增加,而全氮含量在个别小粒级会有所增加而砂粒的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碳氮比比较稳定。有机碳分配有往大粒级转移的趋势,而全氮分布未表现出明显规律。[结论]增温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有机质分解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上升,在较小粒级上更加明显。而全氮含量因为反矿化等作用会出现下降,但是相比对照组有增长。
- 徐昕马伟胜代静玉黄兆琴程德义杜超
- 关键词:土壤粒级有机碳全氮增温
-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腐殖物质组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为研究生物炭施入对土壤腐殖物质及组成的影响,将2种不同温度(350、550℃)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分别以1%、3%、5%的比例加入供试土壤中共培养,采集培养后0、30、120、240 d的样品,提取土壤中的腐殖物质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2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与土壤共培养的进行,土壤腐殖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随培养时间及生物炭添加比例增加而明显减少;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腐殖酸一致,低温制备生物炭的添加可提高土壤胡敏酸E4/E6值,并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使土壤腐殖物质芳香缩合度降低;而高温制备生物炭则会增加土壤腐殖物质中芳香族成分的含量;此外,2种不同温度制备生物炭的输入均会使土壤胡富比值(H/F)低于未添加生物炭土壤。
- 黄兆琴周强胡林潮程德义代静玉
- 关键词:胡敏酸富里酸腐殖酸土壤
- 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及光谱特征的影响
- 2023年
- 为研究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将3种土壤样品于200、250、300℃下分别加热2、4、6 h,对热处理前后土壤的胡敏酸(HA)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HA的含量逐渐减少,HA与富里酸(FA)的比值(HA FA,胡富比)则逐渐增加;热处理使胡敏酸的芳香部分比例、腐殖化程度、平均分子量均增加,使胡敏酸更趋于稳定。供试土壤HA的三维荧光光谱也显示,HA荧光峰强度随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加,表明HA中芳香类物质增加。热处理对土壤胡敏酸官能团数量有明显的影响,200℃或250℃加热时间少于6 h时,HA中具有更多的脂族成分,复杂结构减少,300℃加热时脂族结构成分减少,芳香结构物质增加;250℃加热6 h和300℃加热后碳水化合物或多糖则大量分解。因此,从不破坏土壤本身肥力和自净能力方面考虑,200℃或250℃加热时间不超过6 h是热修复最适宜的加热强度。
- 黄兆琴吉栋梁庞燕华胡林潮
- 关键词:胡敏酸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
- 热辐射影响下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被引量:1
- 2011年
- 热辐射影响下的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它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本试验利用序批式吸附法研究了经过不同温度灼烧后的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热辐射显著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水溶性有机物(DOM)含量改变巨大,200℃处理土壤的DOM含量可以达到原土的4.3倍左右;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能用Langmiur模型、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其吸附系数都在90%以上;不同程度热辐射处理的土壤对铜离子的吸附量按大小依次为CK>300℃>200℃。
- 史明胡林潮黄兆琴代静玉
- 关键词:热辐射土壤水溶性有机质铜离子
- 培养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锌的吸附作用被引量:9
- 2017年
- 将稻壳分别在350℃和550℃热解温度下制备成生物质炭,按土壤质量的1%、3%和5%的添加量施入土壤中,保持一定的土壤含水率,探究施入生物炭的土壤对重金属锌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生物炭之后,会提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能力,生物炭的添加量越高,土壤对锌的最大吸附量越大。在试验开始阶段,随着生物炭的老化,土壤对锌的吸附性能会增强,同时土壤对锌的解吸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炭与土壤发生的共腐殖化过程,导致土壤对锌的吸附性能逐渐降低,同时土壤对锌的解吸率提高。
- 周强李嘉雨黄兆琴代静玉马伟胜徐昕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