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平
- 作品数:44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庄子》论“孝”探微被引量:3
- 2018年
- 《庄子》论"孝"的内容不多,但颇为惊艳,是传统道家"孝"文化思想的突出体现。《庄子》论"孝",反对虚饰和强制,注重"孝"之情感的本然真实和自然实现,追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忘亲"之"孝"的理想境界,并要求将这种理想境界落实到"孝亲"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忘"之为"忘",在《庄子》中,存在着"因困而忘"和"因适而忘"的不同运思理路;"忘亲"之"孝",由此展开为一个由易而难、不断提升的多层次之"孝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在传统的"以敬孝"和"以爱孝"的实现方式之上,《庄子》开出了一个更为超越的"忘亲"之"孝"的浑化境界,具有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操作上的独特性,对我们今天的"孝"之实践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 黄圣平
- 关键词:《庄子》
- 所谓《庄子》郭象《序》作者辨正被引量:2
- 2003年
- 专家点评 :1 978年王利器先生依据《宋会要辑稿》的相关史料 ,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庄子序〉的真伪问题》 ,认为该序不是出自郭象之手 ,引起了中国哲学史界的关注 ,但并未得到认可 ,原因有二 :一是文献证据力度不够 ,二是没有举出有力的“内证” ,说明《庄子序》与《庄子注》之间的思想差异。因此 ,学术界仍将《庄子序》视为郭象《庄子注》的纲领。博士生黄圣平的这篇论文 ,在前人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尽管在文献方面做了更细致的梳理 ,并对真实作者的时代和身份作了推测 ,但是该论文最突出的特点 ,是从“内证”角度对所谓郭象《庄子序》证伪 ,指出了该《序》与《庄子注》在义理方面的抵触之处 ,证据有六条之多 ,尤其是对两者“方外”观念差异的分析 ,准确到位 ,可备一说。避开当代前辈名家已反复讨论的重要课题 ,在相对冷僻的领域拓荒 ,对后学者来说不失为好经验。但富有首创精神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正面进攻学术重镇 ,却是学科发展的希望所在。犹如在魏晋玄学领域无法回避郭象那样 ,研究郭象则无法绕开《庄子序》的真伪问题 ,它关系到对郭象玄学理论主旨的理解。我长期在郭象哲学外围俳徊 ,近二年试图进入其内部 ①,深知这个论题的份量。读黄圣平文赞赏其勇气和敏锐 ,“后生可畏”。
- 黄圣平
- 关键词:《庄子》《序》郭象哲学史《庄子注》
- 郭象玄学研究-沿着本性论的理路
- 向秀、郭象两家《庄子注》的关系问题是学界讨论的一个焦点。向注别本的存在与否可以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从史料比较和逻辑分析的结果看,向注别本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在向、郭二家《庄子注》的关系上,所谓“述广”说和“盗窃”说是...
- 黄圣平
- 关键词:郭象玄学本性论
- 逍遥与政治——谢安玄学人格探微被引量:1
- 2004年
- 逍遥是传统道家人生思想的重要精华 ,但它能否实现在政治领域之中呢 ?以玄学圣人无待逍遥观的理论为据 ,谢安将逍遥精神注入到了他的为政实践之中 ,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本文以对谢安玄学人格的探讨为主旨 ,对逍遥与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 黄圣平
- 关键词:逍遥玄学政治
- 郭象“坐忘”论思想析微
- 2020年
- "坐忘"论是郭象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郭象的《庄子注》共有11处论及"坐忘"。《庄子》和郭象的"坐忘"论具有基本相同的思想结构和超越精神。在郭象思想中,"坐忘"是一种修持方法,是一种外在形态,也是一种内在心境。考察郭象的"坐忘"论思想对于深入体认中国哲学思想中的诠释学传统不无裨益。
- 黄圣平
- 关键词:郭象《庄子注》中国哲学
- 解析《老子》的“不争之德”
- 2012年
- 《老子》一书[本文引文参考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版),中华书局2009年2月第2版]关于柔弱、守雌、居下、不争的观念很多。这些观念,用《老子》之言,可以概称为“不争之德”。因为“不争之德”的影响,《老子》历来被视为阴柔之学,从而与偏重阳刚的《周易》相区别,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黄圣平
- 关键词:《老子》《周易》中国文化
- 庄子论“待”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待"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本因论上,庄子之"待"的含义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最终是对"道")的单向的、外在的依存和依赖,并可以被称之为"因待"的关系;在人生论上,"待"有着"困待"、"期待"和"顺待"等这样三个基本含义,并集中地体现了庄子人生探思的起点,路径和所抵至的目标境界。将庄子论"待"的这两种意义区分开来,不仅是因其含义的各不相同,从庄学研究的历史看,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 黄圣平
- 关键词:无待庄子
- 《庄子》天人观的多维阐释被引量:1
- 2015年
- 天人观是《庄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庄子》之"天"可区分为物质之天、自然之天、命运之天、境界之天和规律之天等几个方面。相应地,与"天"相对的"人",天人关系,以及各自的价值取向等也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分别加以分析和探究。对《庄子》天人观的多维度阐释将有助于从一个方面深化我们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 黄圣平
- 关键词:《庄子》天人关系
- 《庄子》论“命”探微
- 2022年
- 《庄子》中有八十余处关于“命”的用例,“命”具有多种含义与特征,其中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且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是庄子“命”论思想的基本思想逻辑,而作为其中枢纽与关键的是以“道”观“命”,亦即从受“命”主体向授“命”主体的视域变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己之精神超越。分析研究《庄子》的“命”论思想,有助于把握庄子哲学区别于一般前定论和宿命论思想的超越性理论特征。异己强制性与内在本己性、随机偶然性与客观普遍性、自然变易性与超越“不化”性、外在权威性与自在逍遥性、落于己“身”与落于己“心”是“安命”与“逍遥”的本质区别,将“安命”与“逍遥”进行对比,是把握庄子逍遥思想的重要进路,有助于凸显其逍遥观的诸多特质。
- 黄圣平
- 关键词:《庄子》安命逍遥
- 论《庄子》“言”、“意”之辩中的“忘”
- 2013年
- “言”、“意”之辨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得意忘言”是其中的主旨所在。分析《庄子》“言”、“意”之辨中的“忘“,可见其能够区分为“言为体“道”之障,和““言”为得“意”之具这样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忘”之含义的区分,有助于对《庄子》之“三言”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 黄圣平
- 关键词:庄子言意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