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建武

作品数:53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瑞安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静脉
  • 12篇胃癌
  • 12篇门静脉
  • 12篇门静脉血
  • 11篇基因
  • 11篇骨质
  • 11篇骨质疏松
  • 11篇骨质疏松症
  • 9篇绝经后骨质疏...
  • 9篇绝经后骨质疏...
  • 8篇骨密度
  • 7篇性关节炎
  • 7篇肿瘤
  • 7篇关节炎
  • 6篇强直
  • 6篇强直性
  • 6篇强直性脊柱炎
  • 6篇胃癌肝转移
  • 6篇骨汤
  • 6篇肝转移

机构

  • 4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3篇温州医学院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3篇浙江省温州市...
  • 2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八五...

作者

  • 53篇黄建武
  • 37篇黄建华
  • 21篇陈金春
  • 11篇陈积贤
  • 10篇张洁
  • 8篇张仁虎
  • 8篇豆长明
  • 7篇吴伟力
  • 7篇余铭
  • 7篇林道浙
  • 6篇李强
  • 6篇李红智
  • 6篇阮利云
  • 5篇林爱菊
  • 5篇黄卫
  • 5篇陈永康
  • 5篇鲁光钱
  • 5篇林峰
  • 5篇陈金春
  • 4篇李慧辉

传媒

  • 16篇中医正骨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4篇当代医学
  • 3篇浙江中西医结...
  • 3篇浙江医学
  • 3篇风湿病与关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2007年浙...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2007年浙...
  • 1篇2009年浙...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4篇2008
  • 11篇2007
  • 4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扶中清痹通络汤联合益赛普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扶中清痹通络汤联合益赛普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9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口服扶中清痹通络汤联合皮下注射益赛普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皮下注射益赛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抽取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结果: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含量。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4,P=0.710);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降低[(97.25±18.73)pg.mL-1,(58.98±12.34)pg.mL-1,t=10.094,P=0.000;(95.61±17.66)pg.mL-1,(65.23±10.37)pg.mL-1,t=8.650,P=0.000];治疗组的降低值大于对照组[(38.96±10.21)pg.mL-1,(31.15±8.43)pg.mL-1,t=3.459,P=0.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含量。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6,P=0.318);治疗后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均降低[(85.12±16.56)pg.mL-1,(57.73±12.27)pg.mL-1,t=7.862,P=0.000;(81.42±13.83)pg.mL-1,(69.42±13.12)pg.mL-1,t=3.671,P=0.001];治疗组的降低值大于对照组[(29.54±8.78)pg.mL-1,(10.63±6.54)pg.mL-1,t=10.123,P=0.000]。结论:扶中清痹通络汤联合益赛普可降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益赛普。
黄建武黄建华林爱丽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临床研究性
门静脉血VEGF水平与胃癌肝转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血管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胃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正常人(正常组)52例外周血,胃癌患者(观察组)62例外周血、剖腹后门静脉血、胃癌探查前后门静脉血VEGF水平;6个月后随访13例肝转移者(转移组)和49例无肝转移者(无转移组)门静脉血的VEGF水平。结果:正常组外周血、观察组外周血和探查前门静脉血、胃癌切除前后门静脉血、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门静脉血的VEGF水平分别为:112.37±52.12μg/L、270.60±34.21μg/L、321.65±41.32μg/L、313.54±39.32μg/L、341.47±36.48μg/L、365.67±42.15μg/L和307.81±32.19μg/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检测可提高其阳性率,对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黄建武陈金春黄建华
关键词:胃癌肝转移门静脉血VEGF
血浆VEGF水平与子宫肉瘤血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VEOF水平与子宫肉瘤血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比分析9例子宫肉瘤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人(正常组)外周血、观察组外周血和髂内静脉血、探查前和探查后切除前髂内静脉血的VEGF水平,半年后随访,了解血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和正常组外周血、观察组外周血和髂内静脉血、探查前后髂内静脉血的VEGF水平分别为:111.58±55.42和273.60±32.58、275.60±52.58和52847±45.62、312.12±57.57和541.54±34.35,5例血转移者(转移组)和8例无血转移者(无转移组)髂内静脉血VEOF水平为565.87±31.24和50.712±57.57,两者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肉瘤患者髂内静脉血VEOF水平检测可提高其阳性率,对子宫肉瘤血转移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徐漾漾陈金春蔡丽梅黄建武温新东喻迎星
关键词:子宫肉瘤髂内静脉VEGF
补肾健骨汤合阿伦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研究补肾健骨汤合阿伦磷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阿伦磷酸钠,观察组阿伦磷酸钠加服补肾健骨汤,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及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的雌二醇、睾酮及骨密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清性激素及骨密度值治疗前后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骨汤合阿伦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提高雌二醇、睾酮水平,提升骨密度值,加快胶原钙的沉积合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良好的治疗作用。
黄建武黄建华林爱菊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补肾健骨汤阿伦磷酸钠骨密度性激素
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p27基因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外周血中p27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技术,检测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中p2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p27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24.5%(26/106),对照组为3.4%(1/29)。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27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30.2%(32/106),其中Dukes分期:A+B期和C+D期阳性率分别为20.0%(11/55)和41.2%(21/51);低分化和高中分化阳性率分别为48.0%(12/25)和24.7%(20/81);有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1.5%(17/41)和23.1%(15/65);浸润深度:未达浆膜层和达浆膜层阳性率分别为24.1%(7/29)和32.5%(25/77)。门静脉血中p27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p27基因甲基化有关。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p27基因甲基化程度,可为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陈积贤张洁任振华薛迪新吴伟力张仁虎余铭林道浙林肖黄建武梁美珍贺先伟徐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门静脉P27基因
门静脉血K-ras和p53基因突变与胃癌骨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K-ras、053基因突变与胃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对胃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分别进行K-ras、p53基因检测,术后随访1.2—3年,了解骨转移情况。结果: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06%、4.83%和38.71%、33.87%;其中11例发生了骨转移,有无骨转移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1.82%、72.73%和19.92%和13.61%;剖腹后探查前或胃癌探查后门静脉血p53和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8.71%、33,87%和56.45%、62,90%,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对预测胃癌骨转移,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陈金春黄建武黄建华陈积贤张洁豆长明
关键词:K-RAS基因
静脉血P53、K-ras基因突变在胃癌诊断上的意义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对胃癌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关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控制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知几十种基因与胃癌发病有关,其中检测到肿瘤组织切片 P53...
陈积贤邓刚豆长明黄建武李红智张洁张洪勤林峰
文献传递
胃癌患者血浆p53、K-ras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浆中基因表达检测的可行性,探讨基因p53和K-ras突变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62例胃癌患者血浆中K-ras癌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62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的p53、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8.06%、4.83%和38.71%、33.87%;无、有肝转移患者p53、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24.49%、22.45%和92.30%、76.92%;门静脉血p53、K-ras突变阳性率分别为38.71%、33.87%和56.45%、62.90%。[结论]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血浆中癌基因K-ras与抑癌基因p53的突变有关。
陈积贤张洁豆长明黄建武李红智陈永康张仁虎张洪勤李佩珍林峰
关键词:胃肿瘤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C反应蛋白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5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指标。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炎症的发生、血管增生及关节软骨破坏等病理过程,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可能更好的反映了参与疾病活动性的指标,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活动期实验室指标辅助诊断的检测方法。
黄建华黄建武陈金春李强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C反应蛋白生物医学研究
二仙养骨汤合福善美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钙素、降钙素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二仙养骨汤合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钙素、降钙素及骨密度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同时服用福善美,治疗组加服二仙养骨汤,均经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钙素、降钙素和骨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T分数分别为-3.72±0.84,-2.04±0.66和-3.69±0.83,-2.95±0.77,差值分别为-1.68±0.83和-0.74±0.3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骨钙素分别为48.91±8.63、28.65±11.54和46.22±12.51、43.80±12.71,差值分别为22.64±7.03和11.84±9.52;降钙素分别为32.04±9.67、53.72±11.84和48.95±6.77、51.61±9.65,差值分别为12.68±7.83和2.74±0.34。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骨钙素和降钙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钙素和降钙素差异则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骨钙素和降钙素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仙养骨汤合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使降钙素的水平明显升高,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提高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黄建华陈金春黄建武王丽林爱菊
关键词:福善美骨钙素降钙素骨密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