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成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MRI影像组学鉴别肝原位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MRI腹部检查图像的影像组学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在鉴别诊断肝原位癌和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吉林省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原位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13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磁共振肝脏平扫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将肝原位癌患者作为第1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第2组,比较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采用图像纹理特征提取软件MaZda(Version 4.6)沿着磁共振影像中肿瘤病灶边缘勾画感兴趣区域(ROI),提取MRI病灶区域包括直方图、灰度游程矩阵、小波变换在内的纹理特征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数据进行降维,保留两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以构建机器学习和诊断模型。按照5折交叉检验的方式将数据集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Logistic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处理,以构建肝原位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模型,并获得该模型在5倍交叉验证中的诊断效能参数,包括AUC、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第1组肝原位癌81例,第2组肝内胆管细胞癌53例。共提取得到病灶最大层面320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经过数据降维和主成分分析,最终保留组间差异明显的6个影像组学参数以构建肝原位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在5折交叉验证中的具体参数AUC为(0.81±0.05),其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76、0.78、0.74。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用于鉴别诊断肝原位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准确率为0.76。
- 张苏雅张帅吴佳妮黄志成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 诺如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0年
- 诺如病毒(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一种病毒,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在全球均有因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爆发性腹泻的发生,且该病毒易感性强,传播速度快,故寻找到合适方法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也尤为重要。这也为临床疾病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提供了依据。目前通过电镜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都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诺如病毒的检测,这为后续诺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诺如病毒的检测中,因反应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出诺如病毒的不同分型,使诺如病毒疫苗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临床应用方面产生更高价值。因此,检测诺如病毒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随后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可见,诺如病毒的检测在实验室及临床研究中都是十分必要的。
- 孙志强黄志成王修陈健
- 关键词:免疫学方法病毒检测技术病毒颗粒诺如病毒抗原性分子生物学方法
- 应用MR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肝脏小病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期动态增强对肝脏结节样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及良恶性判断。方法选择31例健康者及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直径≤3cm)行DWI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比较病灶检出率、良恶性特征并统计ADC。结果DWI检出病灶能力强于动态增强,良性病灶ADC值高于恶性病灶。结论DWI、动态增强相结合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和良恶性鉴别具有定性意义。
- 黄志成韩雪立李鸿鹏张茜袁庆海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技术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质量,找出影响肝脏动脉期扫描时间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3478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多层螺旋CT机,使用CT高压注射器及21G注射针头注射。结果:制定评定标准,得出动脉期显示优的2817例,过早的279例,过晚的382例,结论:其中在固定造影剂的用量和浓度和注射速度的前提下,动脉期显影的满意度与患者的年龄、心功能、肝硬化程度、是否为晚期肝癌患者、多次进行肝脏介入治疗、化疗、给药路径以及患者体质等有密切关系,增强时应考虑各种因素,适当增减时间。
- 隋长平郑君黄志成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肝脏增强动脉期
- 介入热化疗栓塞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肝脏为大肠癌最易转移的器官。大部分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较困难,局部消融、介入治疗、系统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在临床起着重要的作用。
- 孙志强陈健黄志成王纯王修王徽
-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粒子植入治疗热化疗栓塞分子靶向药物手术切除
-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诊断小肝癌的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208例发现的肝内小结节病变进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诊断为SHCC的54例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SHCC在不同时相内的影像表现。结果:54例中动脉期强化:表现高密度38例,表现低密度无强化13例,表现等密度3例。门静脉期表现低密度40例,稍高密度14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在SHCC的早期诊断有特征性表现及优势,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李恒黄志成陈曦杨磊
- 关键词:小肝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MRI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病人的术前乳腺MRI图像,包括强化方式、肿块样病灶强化后形态、边缘、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伴随征象。同时记录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的受体表达情况及Ki-67水平,按照乳腺癌分子亚型分类,分成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χ~2检验比较各分子亚型间MRI表现的差异,采用交叉列联表方法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Luminal A型32例(23.0%),Luminal B型76例(54.7%),HER-2阳性型14例(10.1%),TNBC 17例(12.2%)。肿块样强化病变119例,非肿块样病变20例。肿块样强化病变中,病变的边缘与分子亚型呈低度相关(C=0.360,P=0.008),内部强化特征与分子亚型呈中度相关(C=0.442,P=0.001),TIC类型与分子亚型呈低度相关(C=0.318,P=0.019),而病灶的形态及伴随征象与分子亚型无相关性(C=0.065,P=0.791)。结论: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变现各异,分子亚型与部分MRI征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术前MRI检查有助于初步判定预后及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 孙双燕杨长良黄志成南英姬隋长平赵继红
-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 CT影像组学在肺腺癌分化水平预测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平扫影像的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肺腺癌分化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且分化水平明确的患者资料。根据分级标准,将入组病例分为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提取CT影像特征,并采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计算模型在预测肺腺癌分化水平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低分化组175例,中高分化组332例。XGBoost模型表现最佳,其在验证集的AUC、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878、0.829、0.667和0.727。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肺腺癌的低分化与中高分化水平。
- 张帅韩鹏张苏雅叶钉利黄志成
- 关键词:肺腺癌肿瘤分化CT成像特征提取
- 放射治疗安全防护工作要点摭谈被引量:1
- 2021年
- 随着医学的发展,用放射性药物治疗癌症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核医学科应用的口服、注射的放射性药物活度大,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诊断、治疗时接触放射药物时间较长,剂量又较大,工作人员、患者可能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因此,做好核医学科的辐射安全防护是医疗单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避免让核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受到放射性危害,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提升工作,调动医务人员参加防护培训的积极性,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程序,尽可能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缩短照射时间,保证辐射安全。
- 石磊黄志成
- 关键词:核医学科病人诊断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危害照射时间
- 天然抗ABCC3 IgG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天然抗ABCC3 IgG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和SCC15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查富含天然抗ABCC3 IgG抗体的阳性血浆为实验组,低含天然抗ABCC3 IgG抗体的阴性血浆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ABCC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天然抗ABCC3 IgG抗体对CAL27和SCC15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CAL27和SCC15细胞中均有ABCC3基因的表达。与阴性对照血浆相比较,富含ABCC3 IgG抗体的阳性血浆可以明显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P<0.01),促进CAL27细胞的凋亡(P<0.01),并对CAL27细胞周期中的G2/M期产生阻滞作用(P<0.01),但对SCC15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天然抗ABCC3 IgG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口腔鳞癌的一种有前景的新药物。
- 刘秀黄志成董蕊何子毅孟庆勇胡颖
- 关键词:天然抗体口腔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