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忠

作品数:47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硬化
  • 5篇胰腺
  • 5篇食管
  • 4篇胰腺炎
  • 4篇重症
  • 4篇重症急性
  • 4篇重症急性胰腺
  • 4篇重症急性胰腺...
  • 4篇腺炎
  • 4篇疗效
  • 4篇内镜
  • 4篇静脉
  • 4篇急性胰腺炎
  • 3篇上消化道
  • 3篇消化道
  • 3篇脑病
  • 3篇结肠
  • 3篇溃疡
  • 3篇老年
  • 3篇化道

机构

  • 45篇自贡市第一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自贡市中医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黄忠
  • 15篇魏尉
  • 9篇钟强
  • 6篇李智
  • 5篇邹燕
  • 4篇王霆宇
  • 3篇王静
  • 3篇罗春艳
  • 3篇侯聪
  • 3篇罗宏
  • 3篇张洁
  • 3篇陈新莲
  • 2篇邹天然
  • 2篇候聪
  • 2篇雷晓梅
  • 2篇何玉兰
  • 1篇叶曼玲
  • 1篇邓春颖
  • 1篇张燕
  • 1篇王兰

传媒

  • 4篇华西医学
  • 4篇中国当代医药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西部医学
  • 2篇西南军医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四川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建立预测成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新模型相较于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BISAP)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能否提高预测SAP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SAP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5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患者分为非SAP组75例和SAP组5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情况、辅助检查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取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预测因子是否与SAP的诊断相关,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评价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灵敏度、特异度、AUC。结果125例AP患者中,胆源性病因占36.00%,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分别为特发性(31.20%)、高脂血症性(18.40%)、酒精性(14.40%)。非SAP组与SAP组HR、呼吸(R)、BUN、ALP、ALB、TBIL、Ca、乳酸脱氢酶(LDH)、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CRP、有胸水、局部或全身并发症等研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4个因素进入方程,根据OR值大小判定其作用强弱依次为:Ca、R、NEUT、LDH,得到预测SA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Y=0.667×R(次/min)-4.097×Ca(mmol/L)+0.011×LDH(U/L)+0.105×NEUT(×10^(9)/L)。新模型、BISAP评分、NLR预测SAP的AUC分别为0.884、0.799、0.735。结论胆源性因素仍是AP的主要病因;Ca、R、NEUT、LDH与SAP的发生独立相关;新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优于BISAP评分、NLR。
钟强龚航钟黄黄忠魏尉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LOGISTIC模型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未分化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胃癌根治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80例,分析内镜特征、临床病理特征、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18例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黏膜下癌比例、有脉管浸润比例、血清G-17含量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PG-Ⅱ/PG-Ⅰ比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黏膜下癌(OR=1.944,95%CI:1.452~2.853)、脉管浸润(OR=1.775,95%CI:1.378~2.512)、术前血清G-17升高(OR=1.661,95%CI:1.277~2.451)及PG-Ⅱ/PG-Ⅰ比值降低(OR=2.039,95%CI:1.503~2.849)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黏膜下癌、脉管浸润、术前血清G-17升高及PG-Ⅱ/PG-Ⅰ比值降低可能增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魏尉王霆宇陈新莲黄忠
关键词:胃癌内镜肿瘤标志物淋巴结转移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因素及与HP感染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因素及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以消化性溃疡为诊断而收入院患者300例,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其中合并出血者125例,未合并出血者175例,对照组选用相同时期出现消化道疾病且经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者310例。检测所有患者HP感染的情况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NSAIDs)药物的情况,根据是否服药及服用时间的长短分为ABCD组。测定消化性溃疡组与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比即O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发生消化性溃疡的OR值,HP合并NSAIDs组为20.31,明显高于HP组和NSAIDs组,且大于两者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与服用NSAIDs药物时间的关系显示,B组的OR值为3.79,C组的OR值为7.88,D组的OR值为10.41,B组
邹燕黄忠侯聪李智王兰张燕
关键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因素HP感染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漏误诊原因分析——附13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SMA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漏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收治的SMAS 13例资料。结果 患者病程相对较长 ,部分患者经多次就诊未确诊本病 ,其中 3例误诊为慢性胃炎 ,1例误诊为胃溃疡 ,4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2例诊断甲亢。全部病例予肠外营养、胃动力药等保守治疗。结论内科保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做好与有相同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 ,及时做钡餐等相关检查有利减少漏误诊。
罗宏黄忠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钡餐检查肠外营养胃镜检查漏诊误诊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漏误诊原因。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SMAS13例。结果:13例中男性8例(62%),女性5例(38%),平均年龄38.2岁,病程3~18月。所有病例均有餐后上腹疼痛及呕吐,大部分病例有消瘦、腹胀、打呃症状。合并结核性腹膜炎4例,甲亢3例。钡餐检查有特征性改变。治疗:全部病例予肠外营养、胃动力药等保守治疗。结论:内科保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好与有相同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时做钡餐等相关检查有利减少误诊。
罗宏黄忠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漏诊误诊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不同肝功能分级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不同肝功能分级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56例肝炎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ALT、TBIL、NCT、血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CT血氨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分级ChildA、B级患者NCT血氨均明显下降(P<0.01),ChildC级两项指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ChildA、B级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可做为首选。
黄忠邹燕魏尉
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的表达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损害的机理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三组,每组各18只,每组再分为6h、12h和24h亚组(n=6)。以5%的牛磺胆酸造模SAP,对照组开腹并拨动胰腺组织,而治疗组在SAP基础上予乌司他丁干预。检测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学及血氧分压改变;免疫法检测胰腺的HMGB1的水平;ELISA法检测胰腺、肺及血中的TNF-α、HMGB1、IL-1β蛋白浓度。结果 SAP组在血、胰腺、肺中的HMGB1蛋白浓度在6~24h持续上升,SAP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中的IL-1β、TNF-α蛋白浓度在6~12h持续上升,于24h开始降低,SAP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胰腺可见HMGB1强表达:SAP组>治疗组>对照组,从6~24h保持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大鼠的炎症机制可能是由于HMGB1部分结合TNF-α、IL-1β并通过JNK信号通路而导致的,而乌司他丁能降低SAP大鼠肺组织中HMGB1、TNF-α、IL-1β表达及中断JNK信号通路,能有效治疗SAP大鼠的胰腺及肺损伤。
王静黄忠魏尉候聪王霆宇罗红发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高迁移率族蛋白-1肺损伤乌司他丁
可回收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可回收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贲门失弛缓症患者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在无痛下插入胃镜,放入导丝,退镜并交换导丝,观察贲门上缘距门齿距离,退出胃镜,选择直径20mm,长度8mm全覆膜支架,沿导丝推送支架至预定位置后释放支架。进镜观察支架位置正确后退镜。术后1周症状评分,1个月后取出支架。结果 7例均1次置入成功,1周内吞咽困难评分均降至0~1分,2例(28.6%)轻微胸痛,1例(14.3%)1周后支架脱落,重新置入成功。1个月后支架均成功取出,部分病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邹燕黄忠侯聪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吞咽困难
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生物胶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生物胶喷洒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3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其中,A组(n=44)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B组(n=48)采用胃镜下生物胶喷洒+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C组(n=51)采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物胶喷洒+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7 d内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按照显效、有效和无效的顺序,A组分别为15、17和12例,B组分别为17、19和12例,C组分别为22、27和2例,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96.08%、72.73%和75.00%,P<0.01),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A组、B组和C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92.56±10.25)、(94.02±11.37)和(118.31±12.48)g/L,血细胞比容分别为(38.71±5.36)%、(37.08±5.19)%和(45.06±5.26)%,3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较入院时均升高(P<0.05),治疗第7天时,A组和B组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和C组组的止血时间分别为(4.34±0.75)、(4.29±0.84)和(1.68±0.29)d,住院时间分别为(14.85±3.30)、(15.02±3.27)和(9.24±2.98)d,治疗7 d内呕血次数分别为(2.66±0.46)、(2.57±0.42)和(1.65±0.44)次,治疗7 d内黑便次数分别为(3.21±0.52)、(3.08±0.49)和(1.96±0.46)次,A组和B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7 d内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P<0.05),治疗7 d内呕血次数和黑便次数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再出血率明显低于
钟强魏尉钟黄黄忠
关键词:胃镜肾上腺素生物胶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
78例良性食管穿孔与破裂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78例良性食管穿孔与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2001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良性食管穿孔和破裂的各种致伤原因,比较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死亡率、24h以内手术治疗与24h后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死亡率。结果 19例食管颈部破裂与穿孔均获治愈。59例食管胸部破裂与穿孔,手术治疗的治愈率(78.4%)不优于保守疗法(72.7%),P>0.05。在良性食管穿孔与破裂手术治疗者中,发病后24h内手术者的治愈率77.4%,优于24h后手术者的治愈率45.5%,P<0.05。结论食管颈部破裂与穿孔无论手术修补或应用可回收覆膜食管支架保守治疗,均易治愈,预后较好,且宜24h内治疗。
钟强黄忠魏尉
关键词:食管穿孔食管破裂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