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1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广州前汛期暴雨各层天气系统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01年
- 本文对广州前汛期暴雨的地面、85 0hPa、5 0 0hPa、2 0 0hPa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各层系统配置图 。
- 陈嘉玲黄敏辉
- 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季节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根据1985—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HYSPLIT扩散模式和虚拟源方法,模拟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况,初步讨论了珠江三角洲大气输送和扩散的季节特征,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大气的输送和扩散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大气污染物汇聚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北侧,秋、冬季位于偏西侧;春、夏季的汇聚区明显强于秋、冬季。春、夏季大气分别向珠江三角洲西北和偏北方向的山区输送和扩散,而秋、冬季则沿着较为平坦的粤西海岸,向西南偏西方向输送和扩散。秋、冬季大气污染物的滞留时间明显比春、夏季短。1985—2004年大气输送和扩散能力存在年际差异,其中以2004年的输送和扩散能力最弱、1996年最强。
- 黄健刘作挺黄敏辉黄辉军吕卫华杨永泉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 广州逐时降水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本文对广州市24小时降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全年出现降水的概率为39%,汛期出现降水的概率远大于非汛期,其中6月份出现降水的概率最大,而10~12月份的概率则最小;前、后汛期与全年平均强降水频数的24小时分布相一致,其中极大值在上半夜,极小值在早晨,而非汛期则是白天大于夜间。
- 刘燕黄敏辉
- 关键词:降水频数
- 登陆热带气旋“北冕”异常路径的动力分析
- 选取热带气旋"北冕"(登陆前复杂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用一个P坐标系下支配热带气旋移动的诊断方程(包含气压梯度力、柯氏力、相对速度的局地变化、系统的水平动量交换、摩擦力以及温度的局地变化、感热平流和非绝热加热随高度的变化八...
- 魏清黄敏辉贺海晏黎伟标
- 关键词:热带气旋动力分析
- 文献传递
- 登陆广东台风的路径、强度和移速特征与广州降水关系分析被引量:8
- 2000年
- 黄敏辉陈嘉玲吴晓芳
- 关键词:台风低压(气象)移速台风路径
- 1994~2003年广东省天气预报质量浅析被引量:4
- 2005年
- 分析广东省1 994~2 0 0 3年来的天气预报质量,通过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初步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 刘梅刘作挺黄敏辉王辉
- 关键词:质量管理准确率
- 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被引量:102
- 2008年
- 利用珠江三角洲5个城市气象观测站(广州、深圳、台山、惠州、高要)的长期能见度观测资料,采用累积百分率、Ridit分析法和烟幕/霾日频率3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54—2004年珠江三角洲能见度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能见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能见度的下降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80—90年代初进一步恶化,90年代中期之后虽然能见度变化趋于平缓,但能见度下降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珠江三角洲能见度与当地的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对西部下风向城市能见度也有很大影响。珠江三角洲能见度未得到有效改善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细粒子污染,尤其是二次粒子前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
- 黄健吴兑黄敏辉李菲毕雪岩谭浩波邓雪娇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RIDIT分析法
- 登陆热带气旋'北冕'异常路径的动力分析
- 选取热带气旋'北冕'(登陆前复杂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用一个P坐标系下支配热带气旋移动的诊断方程(包含气压梯度力、柯氏力、相对速度的局地变化、系统的水平动量交换、摩擦力以及温度的局地变化、感热平流和非绝热加热随高度的变化八...
- 魏清黄敏辉贺海晏黎伟标
- 关键词:热带气旋动力分析
- 文献传递
- 广东沿岸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被引量:28
- 2011年
- 利用汕头、珠海和湛江地面观测站2000 2008年1 5月的海雾历史观测资料和NCEP/NCAR FNL再分析资料,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方法对海雾及其生成前24 h的海洋气象条件进行分类分析,建立了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并根据现有的海雾理论认识,对海雾预报规则包含的物理意义进行讨论。10次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采用CART方法建立的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有较好的预报性能,对广东沿岸海雾的预报准确率总体上可达到73%以上。根据决策树预报模型建立的海雾预报判别流程,可在业务工作中直接用于有雾/无雾判别。海雾预报判别流程同时也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较好地反映水汽与海表冷却条件对平流冷却雾形成的重要性,CART方法可作为海雾业务预报的有效建模工具。
- 黄健黄辉军黄敏辉薛登智毛伟康白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