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溥
- 作品数:2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曾”字训读词“カツテ”的语义功能历时变化——基于日本和文文献的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对日本和文文献进行历时调查发现,古汉语"曾"的日语训读词"カツテ"由最初的用于否定句表示加强否定语气的用法扩展到用于肯定句表示时间义,到最后发展成加强否定语气的用法不再使用,而时间义的用法继续使用并不再局限于肯定句中。"カツテ"语义功能的如此巨大演变是汉日语言接触所带来的结果。
- 黄文溥吴涛
- 由书面翻译引发的语义演变--以“曾”字汉文训读词「カツテ」为例
- 2021年
- 古汉语"曾"字汉文训读日译词「カツテ」的语义演变是由书面翻译引发的,经历了演变种子的产生、演变的开启、扩散和取代旧形式四个阶段的渐变过程。在这种语义演变过程中,翻译策略和接触语言交际互动发挥着重要作用:语用对等原则在翻译的汉文训读中的使用播下了该译词语义演变的种子;它在训读者与接受者的交际互动中被处理为语义对等,这导致该译词语义演变的开启。书面翻译引发的语义演变有一种独特的语义复制类型:同字复制「。カツテ」的语义演变是这种复制类型的一个典型事例。
- 黄文溥
-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用对等语义对等
- 江户和明治时期《论语》日译本的变化及其原因探讨
- 2020年
- 《论语》在日本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国内和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从翻译与政治、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论语》日译本的研究较少。通过调查比较江户和明治时期大量《论语》日译本的训点标注、注释、训读方法后发现:由于教育水平的发展,明治时期出现了许多使用片假名进行全文标注的译本;明治时期出现了很多《论语》的注释译本,在“东洋道德”原则的延续下,基于朱子集注进行的注释译本仍然占到了大多数;明治时期对于《论语》的训读中出现了更加远离归化、更为“异化”的方法,对《论语》的训读更多地趋向关注文本本身。
- 陈镠霏黄文溥
- 关键词:《论语》译本注释
- 两种日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差异
- 2004年
- 黄文溥
- 关键词:日语教学教学语法形容动词格助词连体形现代日语
- 试析中国日语教学语法被引量:1
- 2004年
- 从中国日语教学语法和日本学校语法之间的关系属于承文本性的关系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中国日语教学语法的结构,指出中国日语教学语法由五个部分组成,并具体阐述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特点。
- 黄文溥
- 汉日接触语言学视阈下的日语民族主义——论山田孝雄的语言同化观
- 2014年
- 日本近代国语学者山田孝雄使用语言同化观分析受古汉语深度影响下的日语。其语言同化观与国体论、国语观组成一个整体,是在与欧化思想、尊崇汉学思想对抗的社会背景里,以具有侵略性的民族主义为基础构建出来的。其语言同化观只能将汉日语言接触研究引入歧途。
- 黄文溥
- 语义与文体的交点——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的使用动态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日语动词连用中顿形需要从语义与文体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从使用频率、结构和意义用法,对日本明治时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连用中顿形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明治时代作家的作品在使用连用中顿形上形成一个在固定结构上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语义与结构受限制由大到小的梯度;(2)连用中顿形的使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使用原理——匀整性原理和多样化原理;(3)选择不同使用原理的动机在于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4)从语义与文体的交点对连用中顿形进行考察可以更好地把握语义的动态。
- 黄文溥
- 关键词:统计分析
- 质疑“倭奴当对Wonna”之说
- 2009年
- 有一种新观点认为,古日语表示女人的wonna是同样表示女人的先秦音*■ol-na、汉代音*■oi-na的原语。但古日语音wonna产生的时期晚于先秦、汉代。笔者认为该观点不能成立。
- 黄文溥
- 日语“V-終わる”和汉语“V完”式被引量:1
- 2006年
- 从动词的语义特征比较日语的“V-終わる”和汉语的“V完”式的异同。首先,从两种表达方式都可以使用、两种表达方式都不能使用以及汉语动词有“V完”式而日语动词没有“V-終わる”这三种情况,考察了两种表达方式的构词在动词的语义特征上具有的共同点和差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句法、语义考察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从整体上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的“V-終わる”的实现更多地在构词层面上进行制约,而对于汉语的“V完”式的使用更多地在句法、语义上进行制约。两种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得到一定的解释。
- 黄文溥
- 日语空间词“かたわら”和“そばから”的语义引申探析
- 2010年
- 以前的研究将空间词引申出时间义的语义变化现象分析为空间域朝时间域的隐喻性映射。对日语空间邻近词"かたわら"和"そばから"语义变化的研究揭示,这个分析不足以解释复杂的时空义引申现象,该复杂现象需要从隐喻和转喻的复杂结合中获得解释。
- 黄文溥
- 关键词:隐喻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