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楠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穗
  • 1篇水稻
  • 1篇花器官
  • 1篇花器官发育
  • 1篇基因
  • 1篇QTL
  • 1篇SP1
  • 1篇MADS-B...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六安职业技术...

作者

  • 2篇丛楠
  • 2篇程治军
  • 1篇张兴元
  • 1篇万建民
  • 1篇赵志超
  • 1篇罗胜
  • 1篇王敏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控制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被引量:23
2007年
经典的ABC模型有效地解释了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制,可以广泛地解释因同源异型基因的突变而引起的植物花器官变异。随后,大量花器官特征基因及蛋白特性的研究完善了ABC模型,形成了目前广为接受的ABCDE模型。最近提出的四聚体模型解释了花器官发育基因的蛋白互作原理。这些模型构成了花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丛楠程治军万建民
关键词:MADS-BOX花器官发育
与SP1互作的水稻穗顶部退化基因qPAA3的精细定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水稻顶部小穗退化减少了单穗的总枝梗数和总粒数,严重影响单株产量,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不利性状。因其遗传基础复杂,受环境影响较大,控制顶部小穗退化的相关基因克隆研究报道极少,该不利性状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网络还不得而知。对顶部小穗退化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可为穗顶部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开发的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也可以运用于分子育种实践,对这一不利性状进行早期识别和淘汰。【方法】首先对小穗突变体sp进行精细定位。用sp分别与粳稻品种ITA182和籼稻品种J160杂交构建2个遗传定位群体。为了研究不同穗退化突变体之间的关系,再以小穗突变体sp和穗顶部退化材料05261杂交,获得农艺性状稳定的拟双突变体(表型与sp相似)。通过连续自交,纯合拟双突变体的遗传背景。再以高代的拟双突变体为非轮回亲本,穗顶部正常品种IRAT129为轮回亲本,构建含有双突变体的BC1F2亚群体。其中一个亚群体14C2017既表现单基因的穗退化性状分离,又出现小穗和穗顶部退化的双突变体表型,被用作顶部小穗退化基因的精细定位材料。【结果】水稻小穗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sp)控制的。利用混池方法将SP(t)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分子标记RM26281与RM7391之间;利用新开发的60对SSR分子标记,将其定位在标记sc50和sc66之间。在此区间内设计引物,最终将SP(t)定位在标记sc24和sc66之间,物理距离为54.3 kb范围内。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在该区间内有15.03 kb的大片段缺失,导致基因SP1的编码序列缺失。对拟双突变体的表型分析表明,sp与一个穗顶部退化基因存在互作。利用亚群体14C2017作为克隆与SP1互作基因的遗传分离群体,利用分布于全基因组的239对引物,筛选出在拟双突变体和IRAT129之间有多态的引物114对,将目标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SSR标记RM6929和RM1319之间,物
张兴元罗胜王敏丛楠赵志超程治军
关键词:水稻QT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