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代华

作品数:72 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麻醉
  • 9篇异丙酚
  • 9篇异氟醚
  • 9篇丙酚
  • 8篇休克
  • 8篇谷氨酸
  • 8篇氨酸
  • 7篇代谢
  • 7篇心肌
  • 7篇血性
  • 7篇受体
  • 7篇灌注
  • 6篇递质
  • 6篇血流
  • 6篇麻醉药
  • 6篇脑血
  • 6篇脑血流
  • 5篇新生大鼠
  • 5篇心肌损伤
  • 5篇再灌注

机构

  • 60篇第四军医大学...
  • 15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江苏省总...

作者

  • 72篇于代华
  • 45篇柴伟
  • 24篇姚立农
  • 20篇孙绪德
  • 20篇杨永慧
  • 16篇蒯建科
  • 14篇高昌俊
  • 12篇赵晖
  • 12篇彭德民
  • 10篇徐礼鲜
  • 9篇张惠
  • 7篇岳云
  • 7篇林树新
  • 6篇张凤林
  • 6篇徐海峰
  • 5篇张贵和
  • 5篇曾小莉
  • 5篇赵晓玲
  • 4篇葛雅丽
  • 4篇张劲松

传媒

  • 15篇临床麻醉学杂...
  • 8篇中华麻醉学杂...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国外医学(麻...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麻醉与镇...
  • 2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和芬太尼预处理减轻急性失血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的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芬太尼预处理对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随机均分为丙泊酚预处理组(P组)、芬太尼预处理组(F组)和对照组(C组)。按Wigger’s改良法制作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放血前各组分别给予等容量丙泊酚5mg/kg、芬太尼25μg/kg和生理盐水。放血使MAP降至约40mmHg。持续监测MAP、左室压(LVP)、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放血前、放血后60min和90min抽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实验结束时取心尖部组织行电镜检查。结果各组放血后MAP、LVP、±dp/dtmax均明显下降,但P组和F组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cTnI在放血后60min和90min与放血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P组和F组增高程度低于C组(P<0·01),P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镜检查发现P组和F组心肌损伤较C组减轻。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预处理均能减轻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后的心肌损伤。
刘晓峰柴伟杨永慧于代华彭德民姚立农
关键词:芬太尼预处理失血性休克肌钙蛋白I
急性肺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被引量:1
2015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肺损伤(ALI)多由低氧性呼吸衰竭引起,导致高通透性肺水肿,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十年来,针对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为探索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指明了新的方向。个别生物标记物已在一些大型、多中心ARDS试验中得到证实。但迄今仍没有一个或一组生物标记物常规应用于临床。随着人类对ALI发病机制理解的进一步深入,或许不久的将来,生物标记物会真正应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本文将概述近年来ALI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杜虹朱江勃李璟于海涛白雪帆于代华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物标记物
应用PET监测异丙酚与异氟醚对脑内葡萄糖代谢及可能作用的中枢部位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研究静脉麻醉剂异丙酚和吸入麻醉剂异氟醚对健康自愿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分析两种麻醉剂在中枢的可能作用部位。方法:选择健康自愿者10名,每一名自愿者按随机顺序分别作3次PET扫描,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1次在异丙酚(靶控效应室浓度3.0mg/L)麻醉状态下扫描,1次在异氟醚(1.0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麻醉状态下扫描。采用18F-FDG示踪技术测定脑内葡萄糖代谢。结果:①异丙酚麻醉后,与清醒状态比全脑的葡萄糖代谢率(CMGlu)降低34.1%(P<0.05),在丘脑、大脑皮质、小脑和海马等区域葡萄糖代谢率(rCMGlu)明显低于清醒状态(P<0.05),其中丘脑降幅最大达51.5%。②异氟醚麻醉后,与清醒状态比全脑的CMGlu降低37%,以丘脑和扣带回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后均可使全脑和脑内各区域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其中异丙酚对丘脑、大脑皮层和海马更为敏感,这些可能是异丙酚在中枢的作用部位;而异氟醚在脑内作用的靶区可能在丘脑、扣带回。
张惠徐礼鲜柴伟于代华徐海峰周润锁袁梦辉
关键词:麻醉药异丙酚异氟烷发射型计算机
应用PET评估地氟醚麻醉对人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研究地氟醚麻醉对健康自愿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率(cerebralglu-cosemetabolismrate,CMRGlu)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自愿者,每名自愿者分别做2次PET扫描,采用PhilipsCPETPlus扫描仪及18F-FDG标记技术测定CMRGlu,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2次吸入地氟醚使自愿者刚好达到意识消失。分别划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丘脑、基底核、舌回、扣带回、小脑、海马、桥脑、全脑等区域的感兴趣区并计数,所得数据以x珔±s表示。比较两组间计数的差异,并与BI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自愿者清醒时全脑内CMRGlu计数为1940.5±165,意识消失时CMRGlu计数降低至1645.1±201(P<0.05),降低15.2%。②与清醒组比较,麻醉后脑内局部葡萄糖代谢率(rCMRGlu)计数均显著降低9.3%~16.2%(P<0.05),而以丘脑、枕叶和舌回葡萄糖代谢率计数降低更为显著(P<0.01),分别由3045.3±164,2867.7±107和3076.6±163降至1938.2±119,2002.8±169和2227.8±158,降低36.4%,30.2%和27.6%。③CMRGlu计数与BIS之间相关性良好(r=0.986,P=0.0006)。结论:吸入地氟醚麻醉使自愿者意识消失时全脑及脑内局部CMRGlu均可显著降低,并与BIS相关。丘脑、枕叶和舌回对吸入地氟醚麻醉更为敏感,?
于代华徐礼鲜柴伟张惠徐海峰姚立农林树新
关键词:PET地氟醚麻醉
异氟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新生1周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A组)吸人空气,B、C组分别吸入1.8%和1.2%异氟醚6 h,D、E组分别吸人1.8%、1.2%异氟醚3次,1次/日,2h/次。吸入异氟醚后3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功能测试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NMDAR_2)及谷氨酸转运体(GLAST)的表达。结果吸入异氟醚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海马NMDAR_2和GLAST表达增加,吸入高浓度异氟醚后海马NMDAR_2和GLAST表达增加更明显,单次吸入和多次吸入异氟醚后海马NMDAR_2和GLAS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可降低新生大鼠认知功能,与上调海马NMDAR_2及GLAST表达有关。
蒯建科姚立农于代华张凤林彭德民杨永慧柴伟
关键词:异氟醚谷氨酸海马
吸入麻醉剂对健康志愿者脑血流和能量代谢的显像研究
目的: 应用脑功能成像和电生理技术,研究吸入全身麻醉药对人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和局部脑血流再分布的影响,以分析吸入麻醉药对脑可能的敏感部位,为进一步阐明全身麻醉的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于代华
关键词:吸入麻醉剂代谢局部血流量
文献传递
异氟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异氟醚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和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的影响。方法新生1周Wistar大鼠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A组)吸入空气;B、C组分别吸入1.8%和1.2%异氟醚6 h,D、E组分别吸入1.8%、1.2%异氟醚3次,1次/d,2 h/次。吸入异氟醚后3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测试,然后取大鼠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突触素表达。结果吸入异氟醚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降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吸入高浓度异氟醚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更明显,单次吸入和多次吸入异氟醚海马突触素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异氟醚可降低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突触素表达。
蒯建科柴伟孙绪德于代华张凤林彭德民杨永慧姚立农
关键词:突触蛋白类
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5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静脉麻醉 .设定诱导时效应室目标浓度为 4 mg· L- 1 ,复合咪唑安定 2 mg,芬太尼 2 μg· kg- 1 ,维库溴铵 0 .1mg· kg- 1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异丙酚浓度为 2mg· L- 1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 2 min、插管即刻、插管后 2min、切皮及气腹时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苏醒时相应的效应室浓度 .结果 插管即刻 HR,SBP,DBP及 MAP均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气腹后 DBP,MAP也较诱导前有明显升高 (P<0 .0 5 ) ,平均苏醒时间为 (8.6± 2 .7) min,相应效应室浓度为 (1.4 8± 0 .2 4 ) mg· L- 1 .结论 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相对较为稳定 。
柴伟于代华高昌俊杨永慧孙绪德
关键词: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
相同脑电双频谱指数不同麻醉药切皮时脑电图与心率变异的比较被引量:4
2000年
李建军岳云刘芳于代华罗颖
关键词:麻醉脑电双频谱指数脑电图心率变异
麻醉科实习生PBL教学模式探讨
2014年
麻醉学是一门涵盖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综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麻醉医生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外科学和内科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这对麻醉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麻醉科实习生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以授课老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解为主,以知识的传授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却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实习生仅仅是被动的机械性记忆,而没有完全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从而严重影响了麻醉学的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 learning, PBL)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首先创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它将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PBL教学法在国外的医学院中得到了广泛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所在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麻醉科自2011年以来对临床医学本科和七年制的实习生采用PBL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于代华
关键词:麻醉科实习生终身学习能力麻醉医生临床医学本科疼痛诊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