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向辉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油砂的发现与油源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为明确新近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YT2井羊虎沟组发现的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气来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同位素质谱技术对YT2井油砂中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抽提物及族组分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YT2井油砂中正构烷烃系列化合物呈前峰型,主峰碳为nC_(17);Pr/Ph、Pr/nC_(17)和Ph/nC_(18)值分别为0.90、0.30和0.46,指示了其源岩形成于偏还原的沉积环境;萜烷系列化合物中,三环萜烷系列相对含量丰富,以C_(23)三环萜烷为主峰,呈近似正态分布特征;甾烷系列化合物以C_(27)规则甾烷为优势;具有低的藿烷/甾烷比值,反映其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生物藻类为主;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的碳同位素分别为-31.5‰和-30.5‰。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表明YT2井羊虎沟组油砂具有明显的海相原油特征,意味着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首次发现了海相成因原油。通过与奥陶系平凉组、石炭系羊虎沟组、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和碳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分析,认为该油砂可能来源于平凉组海相烃源岩。
- 席胜利黄军平张才利李相博井向辉林俊峰郭玮郭玮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油砂海相碳同位素
-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1段储层差异性特征及成因被引量:9
- 2019年
- 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1段储层差异性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东、西部长91储层在粒度、分选、孔喉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沉积及成岩的双重叠加效应造成了储层的这种差异性;研究区东部长91段沉积期处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两种类型砂体;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纵向连续性差、结构成熟度中—低等特征,油层段较薄,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好段;而西部长91储层以近源快速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砂体厚度大、孔喉连通性较好,储层表现出较好的物性特征,渗透能力尤甚,形成的油层厚度大;成岩演化过程中,砂岩粒度相对较粗、孔喉结构较好的西部储层因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低于东部,但压实后东、西部储层均未变致密。胶结物对储层物性影响差异较大,早期胶结作用对西部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甚微,晚期胶结作用对西部储层的影响较大,晚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致密;早期胶结作用对东部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则较大,早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较致密。
- 时保宏李荣堃田雯井向辉蔡郑红
- 关键词:砂体成因储层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针对志靖-安塞地区长2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通过烃源岩、沉积相、优势砂体、运移通道、盖层及圈闭条件等综合研究,对长2油层组沉积相、砂体分布规律、有利圈闭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藏石油富集成藏受油源、不整合、低幅构造、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该区中部紧邻生烃中心,为成藏提供油源保障;延长组叠置储渗砂体是长7烃源岩排除油气运移至长2的主要通道,不整合面和裂缝是运移通道的有效补充;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的匹配是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盖层与纵向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主要富集在长2Ⅰ3小层。长2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弱构造-岩性等3种油藏类型,研究成果指明了长2油藏下步勘探方向。
- 冯顺彦张晓辉李成李成李成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2油藏成藏主控因素油藏类型
- 鄂尔多斯盆地元古界长城系沉积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潜力被引量:6
- 2020年
- 长城系是鄂尔多斯盆地太古界—古元古界统一的结晶基底形成后所发育的最早期的沉积盖层,主要形成于区域拉张的裂陷构造背景下,在盆地内部发育多个东北向延伸的次级裂陷槽,并伴随有同构造期的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长城系主要发育海相陆源碎屑建造,而在充填深海、半深海—海湾沉积的裂陷槽区,可能发育有效的海相烃源层;长城系沉积后,盆地大部分地区处于长达9~10亿年的抬升剥蚀环境,利于在其顶部形成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储层;对长城系埋藏史分析表明其具有跨越大构造期而晚期成藏的热演化史,并未发生区域变质而遭破坏,在盆地本部地区具有有利的成藏构造保存条件;深层长城系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值得期待的潜在层系,而勘探的关键是针对盆地本部的次级裂陷槽部署探井以确证长城系烃源岩的有效性。
- 白海峰包洪平李泽敏郝松立武春英井向辉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超大陆裂解
- 鄂尔多斯盆地元古界长城系沉积、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 元古界长城系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第一套沉积盖层,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勘探接替层系。近年来,多口探井的钻探证实了长城系的勘探潜力,MJ1井在长城系钻遇变质石英砂岩夹板岩、辉绿岩,证实基岩隆起存在。JT1井在长城系钻遇...
- 井向辉张才利白海峰刘刚魏嘉怡李涵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裂陷槽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部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以忠6井区为例
- 2025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地层厚度大,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相类型多样。为了明确羊虎沟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文中以盆地西缘中部羊虎沟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孢粉化石分析,对羊虎沟组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Sr/Cu值及孢粉化石反映了研究区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Sr/Ba值和Th/U值明确了研究区主体为微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偶有咸水的注入;V/(V+Ni)值指示研究区为弱氧化—缺氧的还原环境;Mn/Ti值指示研究区古水体深度自下而上具有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趋势。研究区羊虎沟组沉积期发育11种岩相类型,进一步划分为5种岩相组合,反映了砂坪、混合坪、泥坪、泥质陆棚和砂质陆棚等5种微相的沉积特征。羊三段沉积范围局限,研究区东部水体深度相对较浅,受潮汐作用影响明显,发育砂坪—混合坪沉积,西部为研究区最深处,发育泥质陆棚沉积;羊二段沉积期,研究区处于裂陷高潮期,水体深度较早期明显增大,整体以陆棚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潮坪沉积;羊一段沉积期,中央古隆起萎缩,发生海退作用,水体深度减小,研究区东部沉积范围扩大,发育混合坪—泥坪沉积,西部水体相对较深,以砂质陆棚为主。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 吴静仪王峰田景春井向辉余威弓俐王集肖云宵徐明慧
-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环境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沥青地质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通过对储层沥青的分布、含量、岩石学特征、成熟度、元素组成、生物标志物、同位素等的研究,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沥青的地质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寒武系储层沥青富集程度较高,多呈条带状和环状,赋存于微裂缝、粒间和溶蚀孔隙中。具有清晰的边界,高热演化程度(等效镜质组反射率值为1.35%~3.48%),高C原子组成的地质特征,为热裂解的焦沥青成因。寒武系储层沥青具有明显C_(27)规则甾烷优势、C_(23)三环萜烷及植烷优势的特征,表明其形成于还原环境,来源于低等藻类。较高三环萜烷/藿烷和较低藿烷/甾烷比值,表明其为海相成因。寒武系储层沥青中较高三芳甲藻甾烷参数(三芳甲藻甾烷/(C_(30)3-甲基-24-乙基三芳甾烷+三芳甲藻甾烷))和(C_(26)+C_(27))/C_(28)三芳甾烷比值,与东坡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最为相似。此外,有机碳同位素和相似Rb/Sr、Zn/Co和Cu/Sr分布特征,进一步证实了盆地南缘和东缘寒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源于东坡组烃源岩,即东坡组海相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已经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东缘运聚并成藏,寒武系原生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较大,不容忽视。
- 黄军平井向辉张艳李涵张雷李相博
- 关键词:储层沥青地质特征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形成环境、成烃生物及岩矿特征被引量:2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发育与盆地本部奥陶系沉积特征截然不同的沉积层,其中西缘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发育较好的海相烃源岩层。近期,通过对该套烃源岩形成的构造—沉积环境、成烃生物特征及烃源岩层岩矿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盆地中-上奥陶统主力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沉积水体不断加深的构造沉积背景,其中沉积水体能量较弱,陆源碎屑注入相对较慢的半深水斜坡环境最有利于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2)西南缘奥陶纪虽然生物类型多样,种群繁盛,但能形成重要烃源岩层的母源生物(生烃母质)却多以浮游生物、疑源类(微体藻类)及蓝细菌为主,相对还原的介质环境和适宜的沉积埋藏速率对有机质的有效保存也起重要的控制作用;3)X-衍射物相分析及扫描电镜等微观研究显示,主力烃源层段所谓“泥页岩层”的造岩矿物类型仍以石英、长石类为主,次为伊利石类黏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少量黄铁矿等;黏土矿物及黄铁矿含量与有机质丰度关系密切。
- 包洪平黄正良郭玮王前平王前平井向辉王刚
- 关键词:岩矿特征
- 一种盐下碳酸盐岩构造-岩性气藏井位优选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下碳酸盐岩构造‑岩性气藏井位优选方法,采用直观表现形式建立评价指标,以钻井数据、地震资料为基础,在综合研究确定的盐下构造岩性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富集控制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古构造图、今构造图、地层厚度图等工...
- 任军峰魏柳斌王前平黄正良 师平平武春英包洪平刘刚井向辉王红伟
- 微含硫气田集输管线硫化铁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被引量:2
- 2010年
- 分析了微含硫气田集输管线出现硫化铁的直接与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硫化铁生成的对策(建议在集气站外输前加换热器或加脱水撬)和防止硫化铁自燃的对策。
- 黄雪萍井向辉武立王娜薛刚计徐勇
- 关键词:集输管道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