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欣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气浮
  • 2篇气浮分离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净化
  • 1篇泡沫分离法
  • 1篇气浮法
  • 1篇活性
  • 1篇甲基
  • 1篇甲基橙
  • 1篇分离法
  • 1篇表面活性
  • 1篇表面活性物质
  • 1篇传质
  • 1篇传质过程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朱锡海
  • 3篇任欣
  • 3篇陈卫国

传媒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州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气浮分离技术研究现状与方向被引量:31
1991年
气泡吸附分离简称气浮分离,是采用某种方式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使呈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物质(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等),吸附和/或粘附气泡的表面,随着气泡上升到液面形成泡沫形式的气浮分离物。这样待分离的物质便被分离富集在泡沫消失后的小体积溶液中。它可用于水中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
朱锡海任欣陈卫国
关键词:水处理水净化气浮分离
溶剂气浮分离法的基础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本文研究了待分离物呈表面活性物系(甲基橙-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和呈疏水性物系(铜-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镍-丁二酮肟)的溶剂气浮变化规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分离效率的高低与有机相和气浮分离物相互作用的强弱不相关,通过高速摄影及计算证明,水相和有机相两相界面间有稳定的气泡层存在,它一方面使待分离物质在水相中的停留时间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又保护了已捕集的待分离物质,从而增加了气泡吸附总量,在所研究的溶剂气浮体系中,气泡吸附单元是决定分离效率的关键.总的溶剂气浮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可作为衡量溶剂气浮过程分离效率的特征参数,表观活化能取决于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可借用疏水平衡值HLP来反映,表观活化能愈小,其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愈高(HLP值愈小),而气泡吸附量和分离效率则增加.
陈卫国任欣朱锡海
关键词:表面活性物质
影响溶剂气浮分离的物理和化学因素研究
1997年
本文研究了待分离物呈表面活性物系(甲基橙、次甲基蓝、铁-邻二氮菲与作为捕集剂的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纳、烯丙基磺酸钠作用)和呈疏水性物系(铜-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纳、镍-丁二酮肟和铁-磷酸三丁酯)的溶剂气浮变化规律,并进行溶剂气浮法与泡沫分离法和溶剂萃取法对照研究,研究了影响各分离过程主要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待分离物质呈表面活性与呈疏水性的溶剂气浮分离行为是不同的,溶剂气浮是气泡吸附分离和水相与有机相的两相传质过程的耦合,而且这两个微过程又是相互制约的,其中气浮分离过程是决定溶剂气浮分离效率的关键,要使溶剂气浮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主要的途径是采用某种方法使得待分离体系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
陈卫国任欣朱锡海
关键词:表面活性气浮分离甲基橙传质过程气浮法泡沫分离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