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斌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黄土高原
  • 3篇形成期
  • 3篇气候
  • 2篇太阳辐射
  • 2篇土壤
  • 2篇气候环境
  • 2篇黄土
  • 2篇古环境
  • 2篇古土壤
  • 1篇地区间
  • 1篇生态
  • 1篇蜗牛
  • 1篇环境状况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伍斌
  • 4篇吴乃琴
  • 1篇董亚杰
  • 1篇黄林培
  • 1篇李丰江
  • 1篇吕厚远
  • 1篇陈晓云
  • 1篇张丹
  • 1篇张月婷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S_5古土壤形成期的气候环境——陆生蜗牛化石的证据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对黄土高原西峰黄土剖面S5古土壤层的蜗牛化石组合研究发现,西峰地区在S5形成时(对应海洋氧同位素MIS 15-13期)气候环境经历了几次显著的波动。MIS15期地层中绝大多数蜗牛壳体被溶蚀,气候非常暖湿,夏季风强盛;MIS14是个弱冰期,蜗牛组合显示气候以凉湿为主,仍然有较强的夏季风影响;MIS13期以暖湿的气候为主,夏季风增强。对温湿蜗牛种类冠状砂螺(Gastrocoptacoreana)含量变化的功率谱分析显示出明显的23ka周期,表明岁差轨道驱动的低纬太阳辐射是控制黄土高原夏季风变化的主导因素;冷干种类杂色虹蛹螺(Pupilla aeoli)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100ka和弱的43ka周期,说明即使在气候特征总体暖湿的背景下,冬季风仍具有以全球冰量(100ka)为主导周期的变化特征。在海洋和冰芯记录中MIS13和MIS15时期并不是最温暖的间冰期,但在黄土高原受到强夏季风的持续影响,这可能与此时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增强和北大西洋深层流强度的加强有关。S5中SS1与S5SS3两层强烈发育的古土壤可能有着不同的发育机制,S5SS1因其较发育的母质、超长的成壤期,形成了比S5SS3更强的成壤特征。分析认为全球冰量与轨道驱动的北半球太阳辐射对MIS15~13时期黄土高原气候环境的演替和冬、夏季风的消长起了主导作用。
伍斌吴乃琴
关键词:古土壤古环境太阳辐射
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间齿螺(Metodontia)种类的数量分布及其温度和降水量最适范围的定量估算被引量:6
2016年
间齿螺(Metodontia)是我国现生陆生蜗牛的常见属,也是黄土地层中常见的蜗牛化石,汉山间齿螺(Metodontiahuaiensis)和烟台间齿螺(Metodontiayantaiensis)是该属的两个常见种。我国现生间齿螺的地理分布调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间齿螺化石作为夏季风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提供了依据,但对现生间齿螺的数量分布和生态因子最适区域,还缺少系统的研究,限制了对间齿螺古生态古气候意义的深入理解。通过对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356个表土蜗牛组合的研究,揭示了间齿螺及其优势种的数量分布与气候参数的关系,以及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并利用加权平均方法定量估算了汉山间齿螺和烟台间齿螺的温度和降水量最适范围。结果表明,在我们的研究区域内,含量大于20%的间齿螺,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11℃、年降水量550~850mm的地区,36°N以南、110°E以东的地区,海拔在750m以下的地区;含量低于10%的间齿螺,在年均温5~15℃、年降水量380~700mm的地点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33°~40.5°N、103.7°~117.5°E范围内,海拔在2000m以下的地区;年均温低于5℃、年降水量低于380mm的地区,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基本上没有间齿螺生长;汉山间齿螺和烟台间齿螺年均温度最适范围分别为10.2~14.1cC左右和8.9~14.O℃左右(实测值与推导值R2=0.70,推导误差RMSEP=1.99),年降水量最适范围分别为530~800mm左右和470~750mm左右(R=0.81,RMSEP=90.87)。上述结果为间齿螺的古生态古气候研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生态数据。
李丰江吴乃琴董亚杰吕厚远陈晓云张丹张月婷黄林培伍斌
关键词:蜗牛生态黄土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S5古土壤形成期的气候环境——陆生蜗牛化石的证据
通过对黄土高原西峰黄土剖面S古土壤层的蜗牛化石组合研究发现,西峰地区在S形成时(对应海洋氧同位素M IS 15~13期)气候环境经历了几次显著的波动。M IS 15期地层中绝大多数蜗牛壳体被溶蚀,气候非常暖湿,夏季风强盛...
伍斌吴乃琴
关键词:古土壤古环境太阳辐射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L9黄土形成期的气候环境状况
伍斌吴乃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