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贤平
- 作品数:217 被引量:1,203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女性不同骨胳部位的峰值骨量及骨丢失率和骨质疏松患病率
- 目的:获得女性不同骨胳部位具有代表性的峰值骨量(PBM)平均值及其标准差,为骨质疏松(OP)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标准;了解女性随增龄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规律和OP患病率,为OP的早期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Holo...
- 伍贤平瘳二元邓小戈黄干龙兆丰朱旭萍彭健
- 文献传递
- MT1-MMP、MMP-2和TIMP-2基因在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去卵巢 (OVX)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成骨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MT1 MMP)基因的表达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OVX大鼠与假手术大鼠进行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股骨远端行原位杂交检测骨组织MT1 MMP、MMP 2和TIMP 2mRNA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MT1 MMP、MMP 2和TIMP 2蛋白质表达。 结果 OVX大鼠第 3、4腰椎骨密度 (0 14 4± 0 0 11) g cm2 、(0 14 3± 0 0 15 ) g cm2 较对照组 (0 15 8± 0 0 18)g cm2 、(0 16 2± 0 0 17) g cm2 明显减少 ,OVX组骨小梁面积 (9 5 8± 3 39) %、厚度 (40 85± 8 0 4 ) μm和数目 (2 30± 0 4 8)个 mm分别较对照组 (2 0 6 3± 4 8) %、(44 73± 6 8) μm、(4 6± 0 7)个 mm明显下降 ,OVX组骨小梁间隔 (5 85 8± 115 1) μm较对照组 (2 5 4 6± 4 8 0 ) μm明显增宽 ;成骨细胞MT1 MMPmRNA与蛋白质表达下调 ,而MMP 2和TIMP 2之间表达无差异。 结论 雌激素不足可使成骨细胞MT1 MMP基因表达减少 ,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之一。
- 廖慧娟廖二元罗湘杭戴如春伍贤平
- 关键词:MMP-2TIMP-2基因绝经腰椎骨密度
- 体积骨密度的估算方法及其对诊断骨质疏松的意义被引量:6
- 2007年
- 骨密度(BMD)有面积骨密度(aBMD)和体积骨密度(vBMD)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在临床实验研究中被广泛采用。本文综述了vBMD的估算方法、aBMD和vBMD存在的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以及aBMD和vBMD对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 钟如意伍贤平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女性随年龄增长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被引量:23
- 1998年
- 目的评价健康女性随增龄,不同骨胳部位的骨丢失。方法用DXAQDR4500A型扇形束骨密度仪测量1664例15~96岁健康女性不同骨胳部位(腰椎正位和侧位、髋部和前臂)的骨密度(BMD)。结果横断面分析显示,绝经时所有部位骨丢失显著(P<0.01~0.001),其中松质骨占优势的部位(腰椎侧位和Ward’s三角)丢失最多(-13%~-19%,P<0.001)。所有部位绝经15年内(<65岁)及25年后(≥75岁)呈快速丢失。预期寿命(≥72岁)与峰值年龄比较,各部位BMD减少31%~59%(平均38.7%±7.7%),Ward’s区减少最多(-59%)。骨质疏松(OP)检出率腰椎侧位(41%~58%)、桡骨(43%~58%)和Ward’s区(46%)较高,腰椎正位(29%)和股骨颈(19%)较低。结论绝经早期腰椎侧位是诊断OP的最敏感部位。不同骨胳部位峰值骨量的变异度较高,致绝经后OP检出率随测量部位不同而显示较大差异。
- 伍贤平廖二元邓小戈黄干
- 关键词:骨密度骨丢失双能X线吸收法女性
- 长沙地区男性BMD参考数据库的建立
- 2009年
- 目的建立男性多骨骼部位骨密度(BMD)参考数据库。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1537例长沙地区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龄15~85岁)正位腰椎、侧位腰椎、股骨近端(髋部)和前臂远端的BMD。结果腰椎和股骨近端的BMD随年龄变化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前臂远端的BMD与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腰椎、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峰值BMD(PBMD)发生在15-19岁,前臂远端的PBMD则发生在40~44岁。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男性多骨骼部位BMD参考数据库,为南方地区男性诊断骨质疏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
- 伍贤平侯艳丽张红单鹏飞戴如春罗湘杭廖二元
-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 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结果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各部位BMD均在20~29岁年龄组最高,29岁之后随增龄而缓慢下降;40~60岁各年龄组之间的BMD差异无显著性。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其他各部位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的sOC和BAP显著高于非吸烟组,两组之间的sNTX差异无显著性。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随年龄增长骨量丢失。男性吸烟者骨生化指标与骨转换水平增高,骨量丢失加速。吸烟等生活方式增高骨转换水平,影响骨转换的增龄性变化并加速骨量的丢失。吸烟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骨质疏松症(OP)应提倡戒烟。
- 杨玲凤赵勤张红伍贤平谢辉刘丽君单鹏飞曹行之罗湘杭廖二元
- 关键词:吸烟骨密度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 中国与美国多种族女性髋部骨量和丢失率的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中国本土女性和美国不同种族女性与年龄相关的骨量及丢失率的差异。方法我们采用DXA骨密度仪测量3614例中国女性髋部各区域的骨密度(BMD)、体积骨密度(vBMD)、骨矿含量(BMC)和骨面积(BA),并与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 Ⅲ)报告中的白人、黑人和美国墨西哥女性的资料比较。结果中国女性髋部各区域的BMD和BMC随年龄变化的拟合曲线均显著低于美国各种族女性(P=0.001—0.000);黑人女性则始终处在最高水平(P=0.000)。在股骨颈,由BMD转换为vBMD表达时,中国女性与黑人的差异由22%缩小到18%,中国女性与白人的差异由7.4%缩小到0.8%,但白人和美国墨西哥人女性的差异由3.2%扩大到9.6%,白人与黑人女性的差异由13%扩大到17%。自人女性股骨颈和总体髋部的骨面积显著大于中国女性、美国墨西哥人和黑人女性(P=0.005~0.000)。到80岁时,各骨骼区域的累计骨丢失率,中国女性、美国墨西哥人、白人和黑人女性分别为-38.9%±1.8%,-34.4%±3.1%,-27.8%±5.9%和-28.4%±4.8%。结论中国本土女性髋部骨量显著低于美国非亚裔种族女性,而累计骨丢失率又显著大于美国非亚裔女性。在股骨颈,中国女性的vBMD与白人女性相似。
- 侯艳丽廖二元伍贤平罗湘杭张红曹行之
- 关键词:骨密度骨矿含量骨丢失率种族女性
- 复方尼尔雌醇片急性和长期毒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 (CNT)的急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本研究分为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两部分 ,包括 3种动物的 5项独立试验。用昆明种小鼠和杂种家犬分别对CNT的LD50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结束后 ,尸解全部动物 ,进行系统病理和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检查。在长期毒性试验中 ,对SD大鼠和杂种家犬分别进行了 6个月的观察 ,于实验后 2月 (家犬 )或 4月 (SD大鼠 )、6月和停药后 2周 (SD大鼠 )或 3周 (家犬 )采血或处死动物 ,测定血液学、血生化学、尿生化指标和肝、肾功能指标。取各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 )CNT的LD50 为 66 6mg/kg(腹腔注射 )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 681倍。最大耐受量为 32 5mg/kg(灌胃法 ) ,相当于临床用量的 3 32 5倍。 (2 )高于临床用量 3倍和 9倍剂量的CNT对小鼠无明显急性神经毒性、心血管毒性或呼吸系统毒性 ,亦未发现对其他主要脏器有何急性毒性反应。 (3)在观察 6个月期间内 ,高于临床用量的 36 7和 1 4 4倍的CNT剂量对SD大鼠和家犬无明显长期毒性反应。但SD大鼠在给予CNT或尼尔雌醇后 ,摄食减少、体重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0 1 ) ,同时发现血浆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P <0 0 0 1 ) 。
- 廖二元戴如春罗湘杭廖慧娟伍贤平李焕德程泽龙孙瑞元刘锡玖
- 关键词:复方尼尔雌醇片长期毒性急性毒性动物实验CNT毒性反应
- 绝经后妇女血清MMP-1、MMP-2和TIMP-1与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关系
- 目的:成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1,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
- 郭丽娟廖二元罗湘杭伍贤平谢辉周后德张红曹行之
- 文献传递
- 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与成年女性年龄、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与女性年龄、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591名20~80岁女性的血清MMP-1、MMP-2、TIMP-1、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水平,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多骨骼部位的BMD。结果(1)MMP-1、MMP-2、TIMP-1与年龄呈正相关(均P<0.01)。(2)按是否绝经分组结果表明:绝经后妇女MMP-2水平较绝经前妇女高[(1272±279)μg/L与(1141±290)μg/L,P<0.01]。(3)MMP-2与BMD呈负相关(P<0.05),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MP-2不是BMD的预测因子。(4)MMP-2与血清BAP、OC、NTX正相关(均P<0.01)。(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MP-2水平高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1466±313,1222±243,1282±220)μg/L,均P<0.01]。结论血清MMP-2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水平升高可能为高骨代谢转换过程(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一种伴随表现。
- 郭丽娟罗湘杭张红伍贤平谢辉周后德曹行之王敏廖二元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骨转换生化指标年龄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