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龙
- 作品数:176 被引量:4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青海省藏族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
- 2001年
- 何多龙
-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寄生虫病藏族
- 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体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清中抗包虫IgG抗体,确定感染率;用B超诊断技术行腹部包虫病筛查。结果共调查6个县10个点5274人,查出包虫病病人95例,检出率为1.80%;检测血清3989人份,男、女感染率分别为12.01%(198/1649)和16.37%(383/2340),女性高于男性(χ^2=14.78,P〈0.01);包虫病感染率、检出率总体上以藏族[18.54%(446/2405)、2.54%(78/3070)]、牧民[24.97%(239/957)、4.78%(50/1046)]和60~〈70岁年龄组[15.81%(34/215)、6.52%(18/276)]较高,地区分布以共和县[24、44%(240/982)、3.95%(41/1037)]和玉树县[20、59%(161/782)、2.99%(32/1070)]较高。结论青海省包虫病在各调查点均有分布,病情以青南高原和环湖牧区最重。防治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广大牧业区,主要目标人群应针对女性、藏族和牧民。
- 何多龙吴献洪刘巴睿张静宵马霄刘培运刘海青蔡辉霞赵延梅刘玉芳曾诚王虎
-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研究
- 2010—2013年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动态观测青海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2013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要求,以青海省2个县的3个村作为监测点,测定居民家中饮用水砷含量;调查全部监测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并检测尿砷含量。水砷、尿砷含量检测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砷中毒诊断依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结果共监测3个改水工程,其中2个水砷超标,1个间歇运转。2010—2013年,保宁村地砷病检出率分别为27.30%(193/707)、31.90%(245/768)、29.35%(221/753)、28.22%(219/776);克才村分别为32.62%(107/328)、34.83%(124/356)、31-26%(131/419)、29.35%(118/402);麻尼磨台村分别为56.58%(43/76)、52.81%(47/89)、45.10%(46/102)、34.69%(34/98);3个监测村4年中地砷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0.04、0.92,P均〉0.05)。2010—2013年,女性地砷病检出率分别为36.45%(203/557)、40.59%(246/606)、36.12%(225/623)、34.77%(218/627):男性分别为25.27%(140/554)、28.01%(170/607)、26.57%(173/651)、23.57%(153/649);女性地砷病检出率高于男性(χ2=16.25、21.32、13.49、19.38,P均〈0.05)。〈60岁人群的地砷病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2012、2013年,分别检测尿样105、93份,尿砷几何均值分别为0.113、0.149mg/L。结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质质量不容乐观,地砷病检出率居高不下,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的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防治监测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 李生梅姜泓何多龙孟献亚吴海坤喇翠玲杨佩珍赵志军李强魏生英鲁青李亚楠
- 关键词:砷中毒饮水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石乃亥乡包虫病的流行基线调查报告
- 1994年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系牧业乡,位于青海湖畔西侧,海拔高度320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居民以藏族为主,兼有少数汉族从事农业生产。我们于1989-1991年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案的要求,对该地区进行了包虫病的流行基线调查。1人群包虫...
- 吴献洪郭再宣何多龙吴月华赵国强马应福许宁刘培运刘海青唐永瑞
- 关键词:包虫病基线调查人体寄生虫细粒棘球绦虫凝集试验免疫学检查
- 2012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调查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了解2012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2012年6-8月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玉树县、杂多县和治多县等6县各抽取2~3个镇,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B超检查,调查人群患病情况。ELISA检测人血清棘球蚴抗体。内脏剖检法调查鼠类和牲畜的棘球蚴感染情况;现场随机采集无主犬犬粪,ELISA检测犬粪棘球蚴抗原。 结果 B超检查共7 025人,查出棘球蚴病患者319例,患病率为4.54%。ELISA检测共2 790人,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为16.38%(457/2 790)。其中,人群患病率以称多县最高,为7.41%(181/2 444),血清抗体阳性率以玉树县最高,为23.18%(127/548)。男性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1%(118/3 018)和13.93%(172/1 235),女性分别为5.02%(201/4 007)和18.33%(285/1 555)。年龄分布以60~岁和40~岁人群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8.39%(38/453)和6.61%(67/1 014),70岁以上人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3.93%(19/56)。不同职业中,牧民、半农半牧和宗教人士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28%(252/4 777)、6.52%(24/368)和3.37%(11/326),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儿童、宗教人士和牧民较高,分别为24%(6/25)、18.79%(31/165)和18.34%(328/1 788)。不同文化程度中,文盲人群的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5.04%(241/4 779)和18.34%(359/1 958)。不同居住方式中,冬季定居夏季游牧人群的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8.25%(227/2 753)和19.48%(158/811)。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方式间的患病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共检查鼠类872只,棘球蚴检出率为0.46%(4/872)。共检查牛、羊809只,棘球蚴检出率为10.14%(82/809)。采集无主犬犬粪共838份,棘球蚴粪抗�
- 程时磊王虎马霄张静宵刘玉芳蔡辉霞刘培运马俊英何多龙吴献洪韩秀敏王永顺刘海清赵延梅刘巴睿曾诚王威杜瑞雷雯苏国明周本加宋成玺王元甲
-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
- 2009年青海省湟源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掌握青海省湟源县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和防治措施落实效果.方法 2009年将湟源县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按改水前水含氟量分为轻、中两类,分别抽取1、2个病区村作为监测点,共抽取3个监测村;每村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进行水氟测定;对监测村所有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并按年龄组采集儿童尿样进行尿氟测定;对监测村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并采集20人份的尿样,检测尿氟;在3个监测村中选择1个村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非金属指标〉(GB/T 5750.6-2006)测定水氟,尿氟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1996),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成人氟骨症诊断按〈地方性氟骨症临床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共检测12份水样,水氟为(0.35 ±0.43)mg/L.共检查8~12岁儿童122名,氟斑牙检出率为34.43%(42/122);检测96例儿童尿样,尿氟几何均数为0.89 mg/L.对834名16岁及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检查,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47.72%(398/834):检测65例成人尿样,尿氟几何均数为1.10 mg/L;对甘沟村35名成人进行了X线氟骨症检查,检出率为31.4%(11/35).结论 湟源县的3个监测村饮用水含氟量正常,但氟中毒病情仍然很严重,应密切监测,分析原因,改进防治措施.
- 陈萍魏生英丁萍鲁青何多龙吴海坤蒲光兰谭岱峰郑建中
- 关键词:氟中毒饮水数据收集氟骨症
- 2009年青海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监测结果分析
- 目的: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掌握青海省碘缺乏病高危地区现况,实施应急补碘提供具体范围,并能对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人群及时采取应急补碘措施。方法:依据2007-2008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确定项目县,按照《全国...
- 张发荣蔡生花胡兰盛唐艳萍何多龙李增月李勇甘培舂白生录陈勋孟献亚杨佩珍
- 关键词:碘缺乏病
- 青海省碘缺乏病监测与防治研究
- 李勇孟献亚何多龙李增月杨佩珍蔡生花胡兰盛甘培春陈勋李亚楠张秀丽余慧珍曹慧萍吴海坤魏生英陈黎林李生梅张发荣
- 该项目在全省范围开展了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碘盐监测和碘营养监测,掌握了青海省近20年来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和人群碘营养状况;建立和完善了病情、盐碘、碘营养同步的监测体系。落实以全民食用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健全了持续消...
- 关键词:
- 关键词: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地理信息系统
- 2015年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我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377个县,现症患者64.2万人,受威胁人口 3 791.7万人,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愈成人大骨节病软骨病变的疗法。2015年,青海省对300例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实施口服药物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 张强马静姜泓白生录陈黎林沈洪婷何多龙周眠项周杰杨元基刘海青
- 关键词:大骨节病药物疗效
- 2017年青海省互助县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状况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互助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控措施效果。 方法 2017年,选择互助县7个乡(镇)、60个饮水型氟中毒历史病区村作为调查点,调查病区村人口学资料。对已改水的病区村,调查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并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含量;对尚未改水的病区村,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在饮用水源各采集1份水样,测定水氟含量。对调查村90%以上的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根据历史资料,选出儿童病情较重的1个病区村,选择25岁及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人群50人,进行氟骨症临床和X线检查,同时采集尿样,进行尿氟含量的检测。 结果 7个乡(镇)、60个病区村中6个村已搬迁,截止2017年历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为54个,54个病区村已全部改水。共调查改水工程16个,其中小型改水工程6个,占37.50%,大型改水工程10个,占62.50%;正常运转工程16个,占100.00%;水氟含量合格工程16个,合格率为100.00%,水氟含量范围为0.10-0.66 mg/L,覆盖人口16.084 6万人。共检查8-12岁儿童2 399人,检出氟斑牙患者117例,检出率为4.88%,氟斑牙指数为0.13。其中极轻度89例,占3.71%;轻度21例,占0.88%;中度7例,占0.29%;无重度病例。25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临床检查68人,检出轻度氟骨症12人,检出率为17.65%;X线拍片检查46人,检出轻度1人,检出率为2.17%;临床和X线检查均未检出中度及以上氟骨症患者。检测成人尿样50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72 mg/L。 结论 互助县改水工程运行良好,无重度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者,饮水型氟中毒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应继续加强改水工程与病情监测,彻底控制饮水型氟中毒流行。
- 蒲光兰孟献亚白生录陈黎林周昕鲁青沈洪婷何多龙马静魏生英张强
- 关键词: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