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锦泉 作品数:51 被引量:32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天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经验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在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中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法。结果: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PBL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改进效果,也需要改进PBL教学。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值得推广。 周苗 朴正国 车月娟 郭吕华 张清彬 欧阳可雄 何锦泉 徐妍 杜发亮 陈斌关键词:PBL教学法 口腔颌面外科 钢板内固定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 2025年 距骨骨折临床治疗难度大,术后常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骨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足踝功能。目前距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而手术治疗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的选择较多,包括克氏针、空心钉和可吸收螺钉等。虽然这些内固定在治疗简单骨折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复杂、粉碎的距骨骨折时疗效欠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板内固定逐渐用于距骨骨折的治疗。钢板内固定能更好地实现骨折精准复位和维持复位后的稳定,从而减少骨坏死和畸形愈合的发生。虽然钢板内固定与传统螺钉固定在刚度、屈服点及载荷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其复位效果更好,能够维持解剖复位、抗塌陷和短缩,在固定复杂的粉碎骨折时更有优势。对骨折塌陷严重、合并骨缺损需要行骨移植的患者,在骨移植区域应用钢板固定能够防止移植物移位和旋转。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距骨体骨折时多选取内外双侧入路,可获得广阔的手术视野,有利于骨折复位。目前,距骨颈骨折钢板内固定的置入位置尚无统一标准,临床医生需综合评估距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受伤机制,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手术策略。 王伟 何锦泉关键词:距骨 骨折 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开窗引流术在治疗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对5例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颌骨囊肿4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1例)实行开窗引流术,并且定期追踪回访.结果 开窗引流术后追踪回访6~28月,囊腔明显缩小,成骨良好,其中4例再行Ⅱ期手术,无复发.结论 开窗引流术是治疗下颌骨巨大囊性病变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欧阳可雄 何锦泉 杨子楠 朴正国关键词:开窗减压 下颌骨 囊性病变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现状 被引量:6 2009年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老年人群骨密度减低,在受到低能量创伤时,便易发生脆性骨折,从而使得桡骨远端骨折这一老年人群常见骨折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女性患者中。85%有骨密度减低,51%有骨质疏松。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建议对老年患者进行常规骨密度的检测评估。然而,只有极少数医生推荐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嘲。而且越是高龄患者, 叶伟胜 何锦泉 马宝通关键词:桡骨远端 骨折 老年 同种异体骨共价枝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共价枝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多肽对大鼠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以RGD多肽在同种异体骨片表面进行共价枝接反应,用X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进行表面分析,以大鼠成骨细胞在骨片表面进行组织培养,MTT法及细胞计数法评价成骨细胞的黏附效力及增殖活性,通过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结果以碳二亚胺(EDC)为交联剂能够将RGD多肽有效固定于同种异体骨片表面,成骨细胞在同种异体骨片表面培养4 h、20 h后,实验组细胞黏附效力(0.322±0.014、0.447±0.030)均明显强于对照组(0.240±0.012、0.337±0.048),培养4 d、6 d、8 d后,实验组成骨细胞增殖情况(0.510±0.054、0.612±0.075、0.629±0.098)亦强于对照组(0.405±0.054、0.340±0.030、0.339±0.018)。结论RGD多肽共价修饰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胡永成 侯晓斌 何锦泉 谈志龙关键词:肽类 成骨细胞 可吸收内固定板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颌面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用材料,治疗组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颌面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朴正国 何锦泉关键词:颌面部骨折 颌面创伤调查现况 被引量:17 2006年 作者对近15年来颌面部创伤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颌面部创伤约占全身伤的11%~34%,国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创伤以青壮年多见,10~39岁年龄段是发病高峰,40岁以后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男性发生率比女性高,男女比例约为2.11~6.11∶1。主要致伤原因是交通事故、斗殴、高处坠落、运动创伤和工伤等,在大多数国家,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有的国家和地区则以斗殴常见。颌面部创伤常伴有其他部位损伤,最常见的是颅脑损伤。 何锦泉 张益关键词:流行病学 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PA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单纯性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病例资料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5~75岁,平均(25.3±9.28)岁。该组病例中病灶常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伴病理性骨折5例。外科手术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辅助治疗措施包括酒精灭活、高速磨钻磨除瘤壁等,对病理性骨折或潜在病理性骨折风险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40~156个月,平均(92.3±6.82)个月。58例病灶植骨获得骨性愈合,肢体功能优良,效果满意。3例病灶复发(2例行边缘切除关节假体置换;1例予以再次病灶刮除植骨术,病变部位获得骨性愈合,效果满意),复发率4.9%。3例发生异体骨排斥反应,经抗炎换药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手段,局限性的切除并未增加病灶的复发率。 赵立明 何锦泉 章军辉 狄正林 胡永成关键词:动脉瘤样骨囊肿 复发 RGD多肽表面修饰同种异体骨的方法研究 目的:
1.探讨应用紫外辐射与化学耦和的方法,将含RGD序列的多肽共价接枝到同种异体骨表面,以提高材料对细胞的粘附能力;2.采用正交试验方案,选择将含RGD序列的多肽共价结合于同种异体骨片上最佳的试验因素及水平... 何锦泉关键词:表面修饰 紫外辐射 骨片 骨组织工程 文献传递 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2005年 何锦泉 庞贵根 曾宪铁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治疗 肱骨干骨折 固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