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小虎

作品数:32 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纤维化
  • 13篇肝纤维化
  • 12篇苦参
  • 11篇氧化苦参
  • 11篇氧化苦参碱
  • 11篇苦参碱
  • 7篇细胞
  • 5篇细胞因子
  • 5篇肝纤维化大鼠
  • 4篇血清
  • 4篇鼠肝
  • 4篇免疫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3篇代谢
  • 3篇脂肪
  • 3篇脂肪肝
  • 3篇四氯化碳
  • 3篇细胞因子表达
  • 3篇细胞因子表达...

机构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1篇上海市南汇区...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32篇余小虎
  • 28篇朱金水
  • 11篇朱励
  • 8篇朱祖明
  • 7篇俞华芳
  • 6篇顾国妹
  • 5篇施建平
  • 5篇邱夏地
  • 3篇沈波
  • 2篇达炜
  • 1篇庄奇新
  • 1篇陈尼维
  • 1篇邹静
  • 1篇王龙
  • 1篇李沁
  • 1篇郑曼韬
  • 1篇孙群
  • 1篇包福祥
  • 1篇王如华
  • 1篇吴小华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肝脏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国外医学(消...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全国第四次肝...
  • 1篇2007年浙...

年份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和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IL 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与疾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6 0例肝功能减退的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清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IL 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采用口服氧化苦参碱治疗 3个月后肝功能减退组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IL 10水平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组的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IL 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 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纤维化患者预后有关 ,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
朱金水余小虎俞华芳沈波朱励李沁孙群
关键词:细胞因子肝纤维化预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白细胞介素氧化苦参碱
瘦素与慢性肝病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近年来瘦素在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已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瘦素在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影响肝病的预后。
余小虎朱金水
关键词:慢性肝病瘦素骨质疏松厌食
肠生物反馈对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直肠黏膜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rectalulcersyndrome,SRUS)患者的直肠黏膜血流变化,并分析肠生物反馈对SRUS患者症状及直肠黏膜血流的影响。方法16例SR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于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检测16例SRUS患者的直肠黏膜血流量,同时采用标准问卷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结果16例中有12例(75%)自觉症状缓解;16例中有5例(31%)结肠镜检查示溃疡愈合;治疗前SRUS患者直肠黏膜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治疗组直肠黏膜血流量明显上升(P<0.01),其中自觉症状缓解者直肠黏膜血流量增加尤为显著(P=0.001)。结论肠生物反馈是一种治疗SRUS患者的有效行为疗法,其治疗效果与直肠黏膜血流的增加有关。
余小虎顾国妹施建平朱金水
关键词:生物反馈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肝硬化大鼠骨代谢及其调控激素的改变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骨代谢及其调控激素的改变。方法  2 0只大鼠分为 2组 ,一组以四氯化碳肌注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 ,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 2组的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me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 (totalbilirubin ,TB)、白蛋白 /球蛋白 (albumin/ globeprdein ,A/G) ],股骨和腰椎骨密度 (BMD) ,骨代谢指标 [血清钙 ,2 5羟基维生素D3 ,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 ,PTH) ,尿吡啶酚 /肌酐 (pyridinoline/creatinine ,Pyd/Cr) ]。结果 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 [(0 .1737± 0 .0 10 0vs 0 .192 0± 0 .0 104 )g/cm2 ,P <0 .0 1;(0 .175 9± 0 .0 0 75vs 0 .16 4 2± 0 .0 10 8)g/cm2 ,P <0 .0 1],血清 2 5 (OH)VitD3 显著下降 [(2 0 .1± 3.2 7vs 15 .6± 2 .4 7) μg/L ,P <0 .0 1],尿Pyd/Cr显著升高 [(4 .8± 0 .8vs 75 .8± 6 0 .7)nmol/mmolCr,P <0 .0 1],A/G显著下降 [(0 .98± 0 .1vs 0 .79± 0 .1) ,P <0 .0 1],而PTH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A/G与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 (r =0 .70 2 ,P <0 .0 1;r =0 .6 5 9,P <0 .0 1) ;2 5 (OH)VitD3 与椎骨骨密度、股骨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75 1,P <0 .0 1) ,(r =0 .
俞华芳朱金水余小虎
关键词:肝硬化骨代谢肝功能骨密度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患者IL-6、IL-8、IL-10水平影响被引量:58
2003年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L 6、IL 8、IL 10水平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肝纤维化患者治疗前后的IL 6、IL 8、IL 10水平。结果 :肝纤维化病人的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 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采用氧化苦参碱治疗 3月后肝功能好转者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IL 10水平升高 ,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IL 6、IL 8、IL 10水平与肝纤维化患者预后相关 ,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纤维化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朱金水朱励余小虎俞华芳达炜
关键词:肝纤维化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
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TNFα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TNFα等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8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联合服用氧化苦参碱及二甲双胍,对照组24例服用氧化苦参碱和维生素C,疗程均为6月。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转氨酶水平、血清TNFα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 I)及肝/脾CT比值,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ALT、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NFα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试验组治疗后肝/脾CT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氧化苦参碱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且用药安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TNFα水平的下降有关。
余小虎朱金水顾国妹施建平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及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余小虎朱金水朱祖明朱励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TGFΒ1鼠肝TNFΑ肝组织胶原合成
内皮素与肝病血流动力学
2007年
内皮素是一种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活性肽,此文综述内皮素与肝肾综合征、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特点。
余小虎朱金水
关键词:内皮素肝肾综合征门脉高压
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治疗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细胞因子IL-2、IL-10、IFN-γ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及饲以10%酒精的方法,使Wistar大鼠产生肝纤维化,纤维化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分别为自然恢复组(R组)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组(T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IL-2、IL-10、IFN-γ的水平。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L-10含量明显增高,而IL-2与IFN-γ则明显下降;氧化苦参碱治疗9周后,在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的同时,上述细胞因子的异常亦明显纠正。结论氧化苦参碱逆转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余小虎朱金水朱祖明朱励
关键词:肝纤维化氧化苦参碱白介素2白介素10
HP根除影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GERD患者,均为HP阳性,试验前均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炎程度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然后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HP根除组49例,接受HP清除三联疗法;对照组49例,仅服用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1周后所有患者开始连续8周的奥美拉唑(20 mg/d)初始治疗阶段,8周后症状缓解及糜烂性食管炎愈合患者开始奥美拉唑10 mgd的维持治疗阶段,直至试验第12个月。初始治疗后症状未完全缓解或内镜下食管炎未完全愈合、维持阶段症状或内镜下食管炎复发为失效病例。试验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复查及14 C呼气试验。结果:试验前共有33 例患者(33.7%)内镜检查发现糜烂性食管炎;试验结束后HP根除组47例患者HP转阴(95.9%),HP阳性组3 例转阴(6.1%),两组HP根除率差异显著(P<0.01);HP根除组16例失效,HP阳性组有7例失效,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然而,HP阳性组患者胃体萎缩及胃体肠化较HP根除组明显增多。结论:HP根除可降低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GERD的疗效,同时HP根除对患者胃体萎缩及胃体肠化有预防作用。
余小虎朱金水邱夏地顾国妹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组织病理学改变HP根除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