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玉洪

作品数:77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专利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核科学技术
  • 15篇理学
  • 10篇电子电信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1篇探测器
  • 10篇深空
  • 9篇阵列探测器
  • 7篇电路
  • 7篇信号
  • 7篇光电
  • 7篇光电倍增管
  • 7篇倍增管
  • 6篇读出
  • 6篇暗物质
  • 5篇闪烁体
  • 5篇深空探测
  • 5篇塑料闪烁体
  • 5篇探测卫星
  • 5篇卫星
  • 5篇暗物质粒子
  • 4篇电子学
  • 4篇重离子
  • 4篇脉冲信号
  • 4篇计数率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近...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兰州大学
  • 7篇河南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紫...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兰州空间技术...

作者

  • 77篇余玉洪
  • 65篇孙志宇
  • 45篇方芳
  • 42篇张永杰
  • 40篇唐述文
  • 25篇苏弘
  • 25篇孔洁
  • 24篇杨海波
  • 20篇赵红赟
  • 19篇章学恒
  • 19篇千奕
  • 17篇陈俊岭
  • 14篇王世陶
  • 11篇胡正国
  • 10篇闫铎
  • 9篇王建松
  • 9篇徐瑚珊
  • 8篇毛瑞士
  • 8篇郭忠言
  • 8篇杨鹏

传媒

  • 12篇原子核物理评...
  • 8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核技术
  • 2篇天文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中国科学(G...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1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WLS光纤及SiPM读出的反符合探测器单元研究
2023年
中高能区中完全运动学测量是研究丰中子奇异核结构与性质的常用实验方法。反符合(Veto)探测器是CSR-RIBLLII(CoolingStorageRing-RadioactiveIonBeamLineinLanzhou)外靶实验终端(ExternalTarget Facility,ETF)开展丰中子测量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功能是消除带电粒子干扰以提高丰中子的有效事例数。然而,原有的Veto探测器存在探测效率低、均匀性差等缺点,可能导致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出现偏差。为了解决原有探测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Veto探测器单元构型,即采用在Veto探测器单元中嵌入波长位移转换光纤(Wave Length Shifter Fiber,WLS),并使用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读出的方案。搭建了专门的测试平台并对新型Veto探测器单元进行细致研究,其关键性能参数反符合效率可大于99.9%,相比于原有的Veto探测器提升了22.74%。这一研究结果为CSR-RIBLLII外靶实验终端提供了有效的升级方案,为下一步丰中子奇异核的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珂宋海声宋海声方芳唐述文余玉洪孙志宇唐述文杨贺润王世陶孙志宇闫铎马朋
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计划被引量:2
2022年
高能伽马射线探测是研究极端天体物理的主要途径之一.空间高能伽马射线探测具有覆盖波段宽、时间连续性好、能量分辨率高等突出优势.在成功研发并运行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号(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DAMPE)的基础上,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国内的多家单位提议研制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ery Large Areagamma-ray Space Telescope,VLAST),该望远镜在GeV-TeV能段接受度高达10 m^(2)·sr,并具有强的MeV-GeV波段探测能力,其综合性能预期比费米卫星的大面积伽马望远镜(Fermi-LAT(Large Area Telescope))提升10倍之上.重点介绍了VLAST的主要科学目标,探测器的初步配置及预期性能指标.
范一中常进常进袁强郭建华郭建华岳川袁强胡一鸣胡一鸣张云龙李翔李翔余玉洪岳川赵承心刘树彬封常青张云龙韦家驹孙志宇余玉洪孔洁夏子晴徐遵磊冯磊黄晓渊潘旭魏俊杰曾厚敦汪慎李剑杨睿智颜景志徐遵磊吴雪峰冯磊
一种能量粒子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粒子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前置放大器模块,将能量粒子探测器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电压再转换成电荷;模拟ASIC芯片,将电荷进行处理输出差分电流信号;调理电路,将模拟ASIC芯片输出的差分电流信...
千奕赵红赟杨海波孙志朋苏弘孔洁余玉洪唐述文张永杰孙志宇方芳蒲天磊牛小阳佘乾顺
文献传递
Si-Csl(TI)望远镜探测系统用于大动态范围空间重离子鉴别与测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太阳极轨射电望远镜(SPORT)是一颗从事太阳活动研究的卫星。重离子探测仪是其中的高能粒子探测仪的关键组成部分。鉴于重离子探测仪对多种类离子(2≤Z≤26)的鉴别和大范围能段(8~300 Me V/u)的测量需求,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设计并研制了一套Si-Cs I(Tl)望远镜探测系统样机,这套望远镜系统由1个Si探测器、1个入射面为正六边形的CsI(Tl)晶体及其专用电子学系统构成。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系统(HIRFL-CSR)提供的高品质束流对这套望远镜探测系统样机进行了在束测试,完成了种类为2≤Z≤18的重离子直接测量与鉴别,利用直接测量的重离子,进行外推得到,最高测量要求的300MeV/u Fe离子也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实验结果显示这套望远镜探测器样机满足空间中对大范围能段重离子探测的设计需求,该套方案为SPORT计划中的重离子探测仪的设计及建造奠定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方芳岳珂孙志宇千奕余玉洪闫铎王世陶章学恒唐述文陈俊岭周勇孙宇王兆民孙亚洲
关键词:大动态范围
批量塑闪单元条测试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寻找暗物质粒子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前沿课题之一,广泛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我国启动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rk Matter Particles Explorer,DAMPE)先导专项,致力研究这一科学问题。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效载荷由塑闪阵列探测器(Plastic Scintillator Detector Array,PSD)、硅阵列探测器、BGO(Bi2O3-Ge O2)量能器以及中子探测器组成,用于探测5 Ge V-10 Te V高能电子、γ及重离子能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了塑闪阵列探测器的研制工作,塑闪阵列探测器由82根塑闪单元模块采用横竖交叉结构组成,主要协助BGO量能器区分γ事件和电子事件,并作为硅阵列探测器的备份,探测Z=1-20的重离子事件。由于塑闪单元条模块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搭建了一套具有较高测试效率的塑闪单元条批量测试平台,并对塑闪单元条进行宇宙线测试,得到其基本性能参数,如光衰减曲线、光衰减长度、相对光产额、能量分辨率以及探测效率。这为后续筛选出一致性较好并能满足功能需求的82根单元条提供了依据。
张永杰余玉洪周勇孙志宇方芳陈俊岭刘杰
关键词:塑料闪烁体
丰中子奇异核^17B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HIRFL)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用束流透射法测量了丰中子奇异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假定17B具有15B(核芯)+2n结构,采用Gauss+HO形式的密度分布和零力程Glauber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可以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并得出17B的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大的弥散,表明17B是双中子晕核.
胡正国王猛徐瑚珊孙志宇王建松肖国青詹文龙肖志刚毛瑞士张宏斌赵铁成徐治国王玥陈若富黄天衡高辉贾飞付芬高启韩建龙章学恒郑川余玉洪樊瑞睿李波郭忠言
关键词:反应总截面GLAUBER模型密度分布
一种深空带电粒子探测器触发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空带电粒子探测器触发方法,包括以下内容:S1、将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快时间信号,并对快时间信号进行处理产生脉冲信号;S2、对脉冲信号的宽度进行筛选,剔除非物理事件形成的干扰信号;S3、将经脉宽筛选后...
唐述文余玉洪赵红赟孙志宇千奕方芳张永杰杨海波孔洁孙志朋苏弘
文献传递
基于大功率LED的中子墙光刻度系统被引量:2
2007年
光刻度系统是中子墙探测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中子墙前端电子学的刻度和探测器工作性能变化的监测.通过对基于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中子墙光刻度系统方案开展了细致的测试研究,确定了基于快脉冲驱动的大功率蓝光LED(3W)的中子墙光刻度系统方案,对中子墙探测单元进行了初步刻度测试,刻度结果能很好地满足光刻度要求,表明对于快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该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
余玉洪徐华根詹文龙徐瑚珊苏弘李小刚孙志宇肖志刚胡正国郭忠言王建松陈若富樊瑞睿郑川
8×8单元CsI(Tl)探测阵列研制被引量:8
2010年
描述了1个8×8单元CsI(Tl)探测阵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测阵列的每个单元是由1块前表面21 mm×21 mm、后表面23.1 mm×23.1 mm、高50 mm的CsI(Tl)棱台、1块光导和光电倍增管组成。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对探测阵列进行测试,得到探测阵列对30 MeV质子的能量分辨可达2.7%,对170 MeV7Be可达1.5%,可很好地用于放射性束物理实验中带电粒子的鉴别。
姚向武杨彦云王建松黄美容高启郭忠言肖国青徐瑚珊胡正国余玉洪仇浩严鑫帅
关键词:带电粒子
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窗硅光二极管与探测器晶体的粘接方法。所述粘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涂覆粘接胶,然后粘接硅脂垫片,置于室温下进行固化;硅脂垫片与无窗硅光二极管的感光表面的面积大小一致;在硅脂垫片的另...
方芳唐述文张永杰余玉洪孙志宇陈俊岭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