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 作品数:6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对内痔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对内痔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至2009年的198例内痔患者,随机分成3组,并通过比较3组志愿者PPH吻合器分别在齿状线以上1.5cm、2.5cm、3.0cm三个击发位置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对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在齿状线以上1.5cm组与2.5cm组、3.0cm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肛周疼痛及吻合口出血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cm组与3.0cm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H吻合器击发位置在齿状线以上2.5-3.0cm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同时可减少术后肛周疼痛及出血等并发症。 侯光 奚碧纯 郑练关键词:内痔 肛垫 并发症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6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予后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 10例。在中毒性休克 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 ,超过 2 4h 8例 ,除 1例幸存外 ,余 7例均于术后 1~ 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 ,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延误手术时机、严重并发症。 李廷坚 郭予涛 侯光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 手术时机 并发症 手术方式 500层宝石CT在肠系膜动脉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500层宝石CT在肠系膜动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扫描前服用一定量的稀释泛影葡胺后进行动态CT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Ⅲ期数据的筛选、三维重建、数字化处理。结果三维模型可高分辨力三维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的主干及5级分支,其受病变侵犯的情况可得到较明确的显示,可随意分割显示腹腔各模型脏器。结论 CT数据的三维重建及进一步数字化处理,能充分显示腹腔目标脏器的空间立体结构及病灶。更大意义在于数据来源地优化,为数字医学技术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来源。 侯光 黄燕鹏 郑练关键词:肠系膜动脉 三维重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2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ICBN保留组及ICBN非保留组),比较两种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上肢皮肤感觉异常、术后24月的复发率。结果:ICBN保留组及ICBN非保留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感觉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4个月,72例患者均未出现腋下和胸臂转移、复发。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式能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异常,而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 侯光 奚碧纯 黄燕鹏关键词: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改良根治术 产前服用维生素A及地塞米松对膈疝胎鼠肺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维生素A及地塞米松对先天性隔疝胎鼠肺结构的影响比较。方法:将24只成年健康SD雌鼠定时配种成功后分为4组,对照组,CDH组,Dex+CDH组及VitA+CDH组,以除草醚诱导建立大鼠CDH动物模型,并将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CDH组中肺重/体重(Lw/Bw)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x+CDH和VitA+CDH组均与CDH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CDH组胎肺的轴向腺泡计数(RAC)和肺泡面积比例(Alveoli%)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ex+CDH和VitA+CDH组与膈疝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外径ED无统计学差异的条件下,膈疝组胎肺的IAPA(肺腺泡内动脉)的MT%(中膜厚度)大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ex+CDH和VitA+CDH组中的IA-PA的MT%小于CD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A是一种替代地塞米松用于先天性膈疝的产前治疗的潜在药物,可避免临床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林涵 王銮虹 侯光关键词:先天性膈疝 维生素A 地塞米松 整合素α_3β_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整合素α_3、β_1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进行临床病理学评估。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整合素α_3、β_1的表达。结果在非肿瘤乳腺组织中,整合素α_3未检出有阳性表达,整合素β_1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为25%(8/32);原发灶癌细胞整合素α_3、β_1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分别为36%(12/32)和81%(26/32)。结论整合素α_3、β_1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表达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浸润程度、转移特性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李廷坚 章斐然 黄杰雄 胡盛平 吴佩雁 侯光关键词:整合素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