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益明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尿嘧啶
  • 2篇嘧啶
  • 2篇小鼠
  • 2篇氟尿嘧啶
  • 2篇肠癌
  • 1篇蛋白
  • 1篇预后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乳糖基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全胃
  • 1篇全胃切除
  • 1篇全胃切除术
  • 1篇全胃切除术后
  • 1篇微转移
  • 1篇胃癌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徐宏智
  • 4篇侯益明
  • 2篇叶桃
  • 2篇程志俭
  • 2篇程明荣
  • 2篇何秉
  • 1篇万涛
  • 1篇陈厚祥

传媒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行大Braun吻合重建消化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全胃切除术后行大Braun吻合重建消化道患者30例,随访1 a,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病死率、进食量及进食次数,记录RSS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等发生情况。术后1 a复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及Visick分级。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及倾倒综合征发生。RSS综合征1例,反流性食管炎2例;Visick分级Ⅰ级24例(80%),Ⅱ级4例(13%)和Ⅲ级2例(7%)。术后6个月,28例(93%)白蛋白、血红蛋白、进食量和体质量恢复术前水平,仅2例(7%)体质量下降。结论大Braun吻合重建消化道并发症少,生活质量较高,是全胃切除术后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
何秉程明荣程志俭叶桃徐宏智侯益明
关键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胃癌
细胞角蛋白在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CK)在检测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CK为载体,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进行染色的方法,检测Ⅰ和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26例的淋巴结,术后平均随访64.11个月。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转移对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管侵犯"与CK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的CK表达无明显相关性。10个临床病理因素对5年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CK表达阴性,微转移(MCM)的患者中,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7%和56.9%。MCM与CK表达阴性比较,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和Ⅱ期结直肠癌,若以CK检测出淋巴结中有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术后辅助化疗。
侯益明徐宏智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角蛋白淋巴结微转移预后病理因素
双靶向5-氟尿嘧啶纳米粒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双靶向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的体内靶向性,其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半乳糖(LA)和甘草次酸(GA)这两个配体与壳聚糖(CTS)成功合成乳糖酸化甘草次酸壳聚糖(GCGA),并将GCGA和5-FU合成GCGA/5-FU纳米粒。建立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将实验模型分对照组(Control组),GCGA组,5-FU组,CTS/5-FU组,GA-CTS/5-FU组和GCGA/5-FU组,除Control组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对应药物尾静脉注射,剂量均为200μl。观察GCGA/5-FU纳米粒体内靶向作用及其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结果 GCGA/5-FU纳米粒的粒径为239.9 nm,多分散指数为0.040,Zeta电势为+21.2 m V,载药量为3.90%。肝脏组织中的5-FU浓度浓度由高到底依次为GCGA/5-FU组,GA-CTS/5-FU组,CTS/5-FU组和5-FU组;GCGA/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GCGA/5-FU纳米粒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原位肝癌抑制模型的作用,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并且发现GCGA纳米粒具有缓解5-FU的毒副作用,GCGA纳米粒具有促进5-FU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与缓解5-FU对机体免疫抑制有关,主要通过缓解机体的Treg细胞的比率升高,缓解CTL和NK细胞的比率降低和促进活化,同时缓解机体的IL-2和IFN-γ水平的下降有关。结论GCGA/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对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侯益明徐宏智
关键词:小鼠肝癌5-氟尿嘧啶靶向治疗
半乳糖基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抑制小鼠结肠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半乳糖基壳聚糖纳米材料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5-FU纳米粒,并观察其在体内抑制小鼠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26细胞接种小鼠肝左叶,成瘤后,分别用0.9%氯化钠液、空纳米粒、5-FU和5-FU纳米粒行尾静脉注射,观察5-FU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小鼠脾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活性。结果:与0.9%氯化钠液组及纳米粒组相比,5-FU组和5-FU纳米粒组的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尤其5-FU纳米粒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其他各组比较,5-FU组小鼠,外周血IFN-γ和IL-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5-FU纳米粒组与0.9%氯化钠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的脾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1),5-FU纳米粒组与0.9%氯化钠液组比较未见降低(P>0.05),纳米粒组NK和CTL杀伤活性0.9%氯化钠液组增高(P<0.05)。结论:5-FU纳米粒治疗结肠癌模型,具有明显抗肿瘤效应,纳米粒材料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低5-FU对机体免疫的抑制作用。
何秉程明荣万涛陈厚祥程志俭叶桃徐宏智侯益明
关键词:5氟尿嘧啶壳聚糖半乳糖结肠癌肝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