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含斌

作品数:16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降雨
  • 4篇水蚀
  • 4篇坡地
  • 4篇模拟降雨
  • 3篇水土
  • 3篇水土流失
  • 3篇侵蚀模数
  • 3篇小流域
  • 3篇基于GIS
  • 2篇雨强
  • 2篇神东矿区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水蚀风蚀交错...
  • 2篇水蚀过程
  • 2篇土壤侵蚀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蚀
  • 2篇坡地土壤

机构

  • 16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浙江林学院

作者

  • 16篇张丽萍
  • 16篇倪含斌
  • 8篇吴希媛
  • 3篇王辉
  • 2篇张锐波
  • 2篇张登荣
  • 2篇朱晓梅
  • 1篇张丽苏
  • 1篇杨勤科
  • 1篇王小云
  • 1篇张妙仙
  • 1篇付兴涛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科技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2005年中...
  • 1篇2007年全...
  • 1篇2009年全...
  • 1篇第十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
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神东矿区为研究基地,以黄土、沙黄土、风沙坡、基岩风化坡地、人为弃矿渣为物质基础,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组成物质和同一物质不同固结程度斜坡地的土壤水蚀特征.对系列实验数据,应...
张丽萍倪含斌吴希媛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侵蚀模数
文献传递
神东矿区堆积弃土坡地入渗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选择了神东矿区内土壤类型一致、土壤初始含水率、坡度相似而弃土时间分别为2002~2003年、1996~1997年、1990~1991年的小区和原状土,以及弃土时间为1990~1991年、植被覆盖度相似的不同坡度及坡度、植被覆盖度相似而坡长不同的10个试验小区进行强度为2.0 mm/min人工降雨模拟试验。通过对各场降雨进行入渗率计算,获得10场入渗率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堆积弃土具有不同的稳定入渗率,新堆积坡地入渗率要明显高于原状土,达到稳定入渗时间要比原状土长。随着堆积时间的延长,稳定入渗率逐渐下降到原状土水平。坡度、坡长的变化影响弃土坡地入渗过程。坡度越大,产流越快、入渗过程越不稳定;坡长越长,产流越慢、入渗率变化越大。但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坡度、坡长的改变对稳定入渗率的影响较小。
倪含斌张丽萍
关键词:坡地模拟降雨入渗
双子表面活性剂DTDPA的合成及其在“三采”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7年
在实验基础上得出了Gemini表面活性剂二氯化N,N,N,′N′-四甲-基N,N′-双十六烷基-2-丙醇-1,3-铵(DTDPA)的合成工艺.通过FT-IR光谱确认结构,使用WCT-2型微机差热天平进行热分析,测定DTDPA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DTDPA的结构独特,与单链单头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优异表面活性.研究DTDPA对中原油田原油-水体系表面张力变化的影响,表明DTDPA可以有效降低原油-水体系表面张力.通过对DTDPA-PAM二元复合驱替体系粘度变化的研究,表明二元无碱体系的粘度保持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王辉张丽萍张丽苏倪含斌吴希媛
关键词:双子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表面活性
沙盖黄土丘陵坡地土壤理化特性随地形变化规律研究
本研究以沙盖黄土丘陵地貌为研究对象,以地貌形态对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在神木县与东胜市交界的饮马泉小流域,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坡面进行了地形剖面和土壤层垂直方向的系统采样。每个样品进行了粒级、...
张丽萍倪含斌张登荣王小云
关键词:土壤理化特性地形变化地貌形态
文献传递
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演化的阶段耦合性被引量:2
2007年
以神东矿区为例,采用野外调查、资料统计、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煤田开发以来矿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结论为:①资源高度集中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剪刀差错位,是导致资源开发中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②资源开发阶段与生态系统演化的对应关系为:基建期-生态环境破坏期;过渡期-生态环境退化期;达产期-生态环境治理期;稳产期-生态环境恢复期;③资源开发和生态演化的时间差问题,是脆弱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功能自我恢复缓慢、甚至很难的根本原因,需辅以人为保育和恢复措施;(4)在未来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化对应关系优化为:基建期-生态环境保护期;过渡期-生态环境保育期;达产期-生态环境建设期;稳产期-生态环境优化期。
张丽萍张锐波倪含斌
关键词:脆弱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以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神东矿区为研究基地,以黄土、沙黄土、风沙坡、基岩风化坡地、人为弃矿渣为物质基础,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重点分析不同组成物质和同一物质不同固结程度斜坡地的土壤水蚀特征。对系列实验数据,应用SPSS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场降雨侵蚀模数的排序为:黄土>沙黄土>沙坡>弃矿渣>风化壳;②在相同的雨强和坡度条件下,黄土坡面产流快,易形成细沟、浅沟,使坡地变得起伏不平;沙黄土坡面则产流慢,形成沟谷的时间较迟,但演化快。③多石块的粗骨性风化壳侵蚀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沙过程却以产流初期最大,之后趋于减少并稳定;④同一物质不同堆积年限的坡地,在没有人为破坏的情况下,随着堆积年限的增加而固结程度提高,侵蚀模数由16 379 t/(km2.a)下降到1 227 t/(km2.a)。⑤弃矿渣坡地的侵蚀容易出现滑塌和滑坡,产沙过程波动明显,有短暂的高含沙量的泥石流过程。
张丽萍倪含斌吴希媛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水蚀过程侵蚀模数
不同雨强下坡地氮流失特征被引量:67
2007年
试验采用模拟降雨手段,对总氮、铵氮和硝氮流失量过程曲线及三者的浓度百分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获得以下结论:(1)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氮流失的浓度和流失总量都会相应增加,在覆盖度较小时,雨强对氮流失浓度和流失总量起决定作用。(2)径流量随时间延长的增加趋势十分明显,径流中流失的总氮浓度随着时间延长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流失量却呈上升趋势。铵氮和硝氮流失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径流前期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浓度趋于稳定或减小,后期则又有所上升。(3)与"蓄满"、"超渗"两种径流方式相对应,氮流失类型也有两种:坡地产生"蓄满"径流时,氮流失中可溶性氮流失较多;坡地产生"超渗"径流时,则氮流失中不可溶性氮流失所占比例增加,但是两种情况下,均是以可溶性氮流失为主,其中又以硝氮流失所占比例最大。坡度较小的情况下,次降雨过程中,不溶性氮占总氮流失量的百分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吴希媛张丽萍张妙仙倪含斌王辉
关键词:面源污染降雨径流氮流失
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水蚀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神东矿区同一土壤类型区内,选择4个具有植被覆盖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坡度等条件相似的试验小区。在选定的试验小区内,进行了不同微生物结皮覆盖程度(微生物结皮覆盖度分别为0、40%、50%及60%)下的强度为1.5 mm/min人工降雨模拟试验。通过对各场降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单场降雨试验的累积产流曲线、径流含沙曲线以及累积产沙曲线。结果表明:(1)存在微生物结皮区径流量要大于同等降雨条件下的无微生物结皮区,并且微生物结皮覆盖度越大其径流产生量越大,其中微生物结皮覆盖度为60%的试验区产流比无微生物结皮区增加了130%;(2)存在微生物结皮区的同期径流含沙量要比无微生物结皮区要小,其中微生物覆盖度为50%的试验区径流含沙量最少,且存在双峰特征;(3)存在微生物结皮区的累积产沙量要比无微生物结皮区小,其中微生物结皮覆盖度为50%的试验区累积产沙量只有同等降雨条件下无微生物结皮区的45.5%。
倪含斌张丽萍蔡甫款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拟降雨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背景及动态演化趋势被引量:4
2005年
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演化的地质及大气环流形势,推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并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所致,是在特定的地形格局控制下,气候环流复杂演化的结果。根据生物群落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原理,说明气温→降雨→生物群落演替是一个不同时的响应过程。然而,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环境又反作用于生态环境的演化,使得该区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化现象非常明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生态系统仍以草原及荒漠草原为主,维护草原植被是环境建设的根本。
张丽萍张锐波倪含斌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流形势生物群落群落演替荒漠草原草原植被
矿区废弃地土壤重构与性能恢复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7年
土壤重构是土地复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从生物种类与活性、土壤理化性质与矿物学特性、土壤重构新技术的使用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外进行矿区废弃地土壤重构研究现状;同时从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征、土壤剖面重构等三个方面对国内矿区土壤重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倪含斌张丽萍吴希媛王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