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碱脂酶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蛋白
  • 1篇血常规
  • 1篇血常规检查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胆碱酯酶
  • 1篇影响因素与对...
  • 1篇脂酶
  • 1篇凝集
  • 1篇肿瘤
  • 1篇综合征
  • 1篇综合征患者
  • 1篇维族
  • 1篇慢性
  • 1篇慢性丙型
  • 1篇慢性丙型肝炎
  • 1篇抗体
  • 1篇冷凝集
  • 1篇冷凝集素

机构

  • 4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4篇关玲英
  • 2篇胡预兵
  • 2篇陈莉霞
  • 1篇田永芳
  • 1篇孟晓辉
  • 1篇杨忠礼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维、汉族HCV抗体确认及与肝功能损害关系的探讨
2003年
目的:探讨HCV分段抗体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与肝功能损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CV分段抗体确认试验对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9名健康者进行检测。结果:民族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分段抗体血清模式的分布或构成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调整前概率P=0.4392,调整后概率P=0.3631),以C/NS3/NS4/NS5分段抗体最多见,其次为C/NS3和C/NS3/NS4,尚可见单一的C(7.69%)和NS3(2.56%)型HCV分段抗体。各种血清检测模式间ALT和AST及ALT/AST比值呈现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4.35,P=0.0024;F=2.72,P=0.0304;P=2.91,P=0.0233);C/NS3/NS4抗体段ALT水平较其它分段抗体和对照组明显升高(q检验,p),C/NS3/NS4抗体段AST水平较对照组的显升高(q=5.11,P<0.01),C/NS3/NS5抗体段ALT/AST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q=5.45,P<0.01),而其它分段抗体和对照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q检验,P>0.05)。结论:HCV分段抗体检测有助于HCV感染的确证,其分段抗体型别与肝功能损害间的相互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田永芳杨忠礼孟晓辉关玲英
关键词:维族汉族HCV抗体肝功能损害慢性丙型肝炎
CA199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CA199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8年内、外、妇科送检疑似肿瘤进行CA199检测的血清107份,应用德国Bayer公司ACS:180SE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试剂,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CA199,并用T1、T2质控液进行质控。结果检出阳性率为73.83%(79/107),其定量值比较在37~100u/ml占37.97%(30/79),500u/ml以上占27.85%(22/79);病种分布为肿瘤与非肿瘤的阳性率各为54.4%(43/79)和45.56%(34/79),上两项P值均>0.05。肿瘤病例中消化道肿瘤占88.37%(38/43),依次为肝、胃、胆管、胰腺和结肠。非肿瘤病例中梗阻性黄疸占47.05%(16/34)。在黄疸病例中良、恶性病变相似,但在非肿瘤病例中梗阻性黄疸占76.19%(16/21)且随黄疸的消退检测值下降。结论CA199单检阳性率不高,可做消化系肿瘤联检项目之一,但对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鉴别具重要意义,尤适于追踪、随访和预后判断。
关玲英陈莉霞胡预兵
关键词:CA199肿瘤梗阻性黄疸
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采取可行的消除对策。方法观察该院检验科门诊常规3例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血常规数据,分析该疾病对检验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及采取对策后数据的修正。结果室温条件下检测这3例患者的血常规时,仪器均提示血液有凝集,基本表现为红细胞计数(RBC)明显降低,血红蛋白(Hb)轻度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升高明显,经37℃水浴后重新检测,RBC、Hb、MCH、MCHC均恢复至正常参考区间。结论冷凝集素综合征可致患者外周血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凝集现象,并可致检验数据异常,经37℃水浴后,数据可恢复正常。
关玲英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血常规
血清胆碱酯酶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CHE)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9例各型肝脏疾病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急性肝炎组(5385±1182)U/L,慢性肝炎组(4147±1245),肝硬化组(2398±1395)U/L。白蛋白急性肝炎组(36.6±9.5)g/L,慢性肝炎组(39.1±10.9)g/L,肝硬化组(33.1+12.3)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能较好地反映肝病患者肝实质细胞受损程度,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陈莉霞关玲英胡预兵
关键词:胆碱脂酶白蛋白肝脏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