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振中

作品数:74 被引量:233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病理
  • 26篇免疫
  • 25篇肿瘤
  • 25篇临床病理
  • 19篇细胞
  • 18篇组织化学
  • 18篇免疫组织
  • 18篇免疫组织化学
  • 14篇血管
  • 12篇临床病理分析
  • 12篇病理分析
  • 9篇蛋白
  • 9篇子宫
  • 9篇子宫内膜
  • 9篇临床病理特征
  • 9篇内膜
  • 8篇腺癌
  • 8篇淋巴
  • 7篇胃癌
  • 7篇免疫组化

机构

  • 41篇蚌埠医学院
  • 32篇蚌埠医学院第...
  • 3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1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皖南医学院弋...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73篇冯振中
  • 26篇李楠
  • 20篇蔡兆根
  • 12篇赵艳
  • 11篇陈嘉薇
  • 10篇陶仪声
  • 9篇柴大敏
  • 8篇马莉
  • 7篇谷从友
  • 6篇承泽农
  • 6篇武世伍
  • 6篇吴礼高
  • 6篇欧玉荣
  • 5篇谢群
  • 5篇徐锦程
  • 5篇于东红
  • 4篇葛霞
  • 4篇李涤臣
  • 4篇王萍
  • 4篇汪向明

传媒

  • 19篇中国组织化学...
  • 12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癌变.畸变....
  • 3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KIR-MICA基因及其NK受体免疫应答与三阴性乳腺癌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HLA-KIR-MICA基因及其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受体免疫应答与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TNBC女性患者400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成年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HLA分型法检测HLA等位基因、MICA基因和KIR基因;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LA等位基因、MICA基因和KIR基因转录水平;检测NK细胞免疫球蛋白经MICA检测后的表达量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TNBC患者的等位基因中,HLA-KIR*17(48.5%vs.28.0%,P<0.001)、HLA-KIR*1003 (45.3%vs. 34.0%,P=0.042)、HLA-KIR*14 (32.5%vs. 19.0%,P=0.008)、MICA*13(40.8%vs. 20.0%,P<0.001)、MICA*20(33.3%vs. 15.0%,P<0.001)基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HLA-KIR*02 (16.5%vs. 49.0%,P<0.001)、HLA-KIR*12 (48.3%vs. 77.0%,P<0.05)、MICA*04(10.8%vs. 44.0%,χ2=61.538,P<0.001)、MICA*17(34.8%vs. 69.0%,P<0.001)和MICA*15(33.8%vs. 66.0%,P<0.001)基因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HLA-KIR*0801和MICA*0601基因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比,稳定(SD)+疾病进展(PD)的HLA-KIR*17、HLA-KIR*1003、MICA*13、MICA*20基因占比降低(均P <0.05),HLAKIR*14、HLA-KIR*02、HLA-KIR*12、MICA*04、MICA*17和MICA*15基因占比增高(均P<0.05)。[结论] HLA-KIR*17、HLA-KIR*1003、MICA*13、MICA*20及HLA-KIR*14、HLAKIR*02、HLA-KIR*12、MICA*04、MICA*17、MICA*15等位基因可能与TNBC发生相关,可能起到抑制或延缓TNBC发生的作用。
金强冯振中
关键词:免疫应答HLAMICA三阴性乳腺癌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共同应用对于肿瘤细胞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3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OX-2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联合应用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处理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观察其对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协同抑瘤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OX-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PAR-γ蛋白表达相对降低,两者具有负性相关关系。塞来昔布和罗格列酮可以有效抑制RL95-2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能力,联合应用抑制肿瘤的效果明显高于单独药物组。结论 COX-2的高表达和PPAR-γ的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以COX-2和PPAR-γ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临床子宫内膜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冯振中武世伍李楠蔡兆根吕秀红陈嘉薇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塞来昔布罗格列酮
Twist1、VE-cadherin和血管生成拟态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Twist1、VE-cadherin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8例不典型增生内膜、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Twist1、VE-cadherin和VM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Twist1、VE-cadherin和VM的表达率分别为56.5%、48.4%、16.9%,与正常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Twist1表达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cadherin和VM与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VE-cadherin表达分别与Twist1和VM呈正相关趋势(r=0.232,P=0.010;r=0.251,P=0.005)。结论 Twist1、VE-cadherin和VM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可能对肿瘤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冯振中武世伍俞岚蔡兆根李楠吕秀红陈嘉薇
关键词:TWIST1血管生成拟态
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下调Snail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构建Snail-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nail基因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用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结合基质胶(Matrigel)法比较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与相应的瞬时转染细胞株在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通过下调Snail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体外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迁移与侵袭能力空白对照组高于细胞转染组。结论 Snail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下调;与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相关,其可能机制与逆转肿瘤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过程和共同抑制下游转移靶基因相关。
朱清吴礼高冯振中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癌基因调节SNAIL
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和胎盘部位滋养叶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发病机制和免疫表型,对4例PSTT及1例ETT病例进行分析,并对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PSTT和ETT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伴HCG轻~中度升高。PSTT瘤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常浸润血管壁;ETT瘤细胞排列成巢团状,位于玻璃样物或肿瘤坏死物中,呈地图样外观。免疫表型表达上皮性、滋养细胞性标志物,但对HPL、Mel—CAM、PLAP及p63的表达有差异。治疗手段以全子宫切除术和术后化疗为主,预后较好。结论PSTT与ETT是罕见的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IT),二者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临床表现及惰性生物学行为相似。
冯振中陈嘉薇蔡兆根谢群
关键词: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09年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肺内孤立性肿块,镜下主要有4种类型:乳头型、实体型、硬化型和血管瘤样型,瘤细胞为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细胞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上皮膜抗原等。结论:SHL少见,可能起源于多潜能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表现。
李楠葛霞冯振中李涤臣
关键词:肺肿瘤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
Pokemon和MDM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Pokemon及鼠双染色体2(MDM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3例ESCC组织、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对照)中Pokemon及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Pokemon及MDM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okemon在对照组织和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30)和64.52%(60/93)(P<0.01);MDM2在对照组织和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6/30)和58.06%(54/93)(P<0.01)。Pokemon蛋白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和浸润深度等无相关(P>0.05)。MDM2蛋白的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Pokemon和MDM2在ESCC组织中呈正相关(r=0.508)。结论 Pokemon和MDM2的激活促进了E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联合检测两基因的表达对深入了解食管癌的发展及转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马莉柴大敏李红伟冯振中张琼陶仪声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POKEMONMDM2
喉鳞状细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p2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旨在寻找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法检测160例LSCC和2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NLT)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CyclinE和p27蛋白之间及其二者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LSCC组织中CyclinE和p27阳性率分别为62.50%(100/160)和41.25%(66/160),NLT中CyclinE和p27阳性率分别为35%(7/20)和70%(14/20)(P<0.05);CyclinE和p27与L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CyclinE和p27呈显著负相关,r=-0.767(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CyclinE和p27是影响L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S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36.9%(P<0.05);CyclinE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阴性组为80%(P<0.05);而p27蛋白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7.27%,阴性组为5.32%(P<0.05)。结论:CyclinE基因的激活同时伴有p27基因的失活可能是LSCC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联合检测CyclinE和p27对判断LSCC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柴大敏鲍正齐胡建国马莉冯振中陶仪声
关键词:喉肿瘤细胞周期蛋白EP27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RASSF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家族基因1(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gene 1,RASSF1)在胃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BGC-823细胞系、5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和RASSF1C mRNA的表达,以及30例胃癌高危人群、可疑胃癌病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的RASSF1基因表达情况;用PCR法检测上述50例胃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结果: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率为52%(26/50),其表达缺失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其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RASSF1A在胃癌高危人群及可疑胃癌病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的表达缺失率为20%(6/30),胃癌组织中Hp感染率为64%(32/50),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组之间无相关性(P>0.05)。RASSF1B在胃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缺失率为22%(11/50),RASSF1C则全部表达,RASSF1B和RASSF1C在胃癌高危人群及可疑胃癌病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全部表达,并且两者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RASSF1A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RASSF1A在胃癌高危人群及可疑胃癌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存在表达缺失,因此有望作为胃癌早期检测的标志物,RASSF1A的表达缺失与Hp感染之间无相关性,它们可能是两个独立的致病因素。
蔡兆根于东红王萍周蕾冯振中
关键词:胃肿瘤RASSF1基因幽门螺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ectopic hamartomatous thymoma,E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EHT,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文献复习,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两例分别发生于30岁和49岁的男性,各因发现左颈部肿块1年和5年余就诊。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脂肪细胞3种成分组成,可见多量薄壁中、小血管,梭形细胞在两例中所占比例最大(>50%),成熟的脂肪细胞多呈灶状分布。免疫表型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均弥漫表达CK、CK5/6、p63,此外梭形细胞还可部分表达CD10、CD34、calponin、vimentin、SMA,上皮细胞部分表达EMA,TTF-1、S-100两者均未见表达,Ki-67增殖指数均<3%。结论 EHT为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成年男性,认识其独特的发病部位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关键。
郭兴美任凯欧玉荣李楠谢峰梅冯振中
关键词:胸腺肿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